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利民

作品数:52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语言文字
  • 17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语言
  • 19篇哲学
  • 14篇语言哲学
  • 13篇语义
  • 10篇语言学
  • 10篇公孙龙
  • 5篇先秦名家
  • 4篇义学
  • 4篇语义学
  • 4篇命题
  • 4篇诡辩
  • 3篇外语
  • 3篇外语教学
  • 3篇文化
  • 3篇习得
  • 3篇理性主义
  • 3篇教学
  • 3篇翻译
  • 3篇纯语言
  • 2篇心理

机构

  • 52篇四川大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52篇刘利民
  • 4篇官忠明
  • 2篇傅顺华
  • 2篇黎明
  • 2篇黄乔
  • 1篇刘涛
  • 1篇刘涛
  • 1篇刘爽
  • 1篇钱冠连
  • 1篇黎明
  • 1篇邓隽
  • 1篇曾杰

传媒

  • 16篇外语学刊
  • 8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外语教学
  • 2篇英语研究
  • 2篇外国语文
  • 1篇上海科技翻译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心理科学
  • 1篇四川社科界
  • 1篇中国哲学年鉴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上海翻译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语言教育
  • 1篇大学外语教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语言中的盘旋》简介
2019年
本书重新审视先秦名家的思想,对名家的“诡辩”命题进行全新的诠释,为名家“专决于名”的思辨理性正名,进而阐明思辨理性不是西方语言、乃至西方文化的专利,它完全可能在汉语语言条件下产生。全书从现代认知语言学和西方语言哲学的交叉学科视角,构建出“语言性认知操作三模式论”,以论证思辨理性作为一种思维阐释:任何民族,无论其语言形态是什么样,只要进入关于语言表达式意义本身的反思,就可能产生理性思辨性的哲学。基于这一认识,本书探讨西方哲学产生的语言根源,同时对先秦主要思想流派关于语言的哲理思考进行分析,最后产生对名家“诡辩”命题理性主义实质的新解读。
刘利民
关键词:西方语言哲学思辨理性认知语言学语言表达式西方文化语言条件
语义何以足够最小:非语境敏感语义学的新进展
2017年
语境主义(contextualism)认为,词项、句子的意义是语境敏感的,因而语言意义的解释必须相对于说话人和语境。语义的语境依赖性在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中成为了关于语义研究的思想主流,即使在形式语义学领域中也已展开,渐成主要倾向。而卡珀朗和勒波尔(H Cappelen&E.Lepore;以下简称C-L)等人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非语境敏感语义学(insensi tive semantics,也称“语义最小论”),反对把语义作相对于意图、情境等的解释。语义最小论秉持弗雷格语义学传统,认为句子的语义内容就是由其组成词项的意义按照句法规则组合而成的规约性意义,无论语境如何变化、无论说话人带有什么意图,句子都有着同样的最小语义内容,且此内容具有理解的先在性。
刘利民傅顺华
关键词:语境依赖性语言哲学形式语义学语义研究词项语境主义
惠施“历物十事”的语言哲学新探被引量:2
2007年
惠施的“历物十事”是先秦名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历物十事”到底在说什么,目前并无共识。从纯语言性思辨的角度来看,惠施的“历物十事”既不是经验科学式结论,也不是辩证逻辑,更不是相对主义认识论;其一以贯之的哲学精神是对于语言意义确定性的理性追问。
刘利民
关键词:惠施语言哲学
论句子最小语义与意义整体论的兼容:公孙龙“‘马’者所以命形也”命题的启示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语境主义关于语义只有相对于具体语境才可确定的观点,语义最小论提出任何句子都具有跨语境的最小语义内容,即由组成词项按句法规则组合而成的意义。但这一理论要成立的话,就必须回应语义整体论的挑战,即单个词、句不是承载意义的单位,其意义的解释取决于人的整个信念体系。不过,意义整体论与语义最小论并不冲突;前者关于思想,而后者关于语言。词、句的意义完全可以在与意义整体论兼容的情况下做出确定性说明,对此公孙龙关于"‘马’者所以命形也"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刘利民潘晓霞
关键词:语境主义公孙龙
论先秦名家“诡辩”的语言哲学意义——从“使用”与“提及”的观点看被引量:2
2005年
从语词的“使用”和“提及”的区分角度提出,名家被误解的原因很可能是古汉语缺乏标点符号,因而不能准确表达名家命题的思辨理性真义。各派哲学对于名家关于语词指称问题的哲学思辨内容的批判是由实用主义出发,从语用角度进行的,批判的角度和方法都是错误的,导致名家的纯语言思辨理性萌芽的过早湮没。
刘利民
关键词:语言哲学指称理论标点符号
“道”与“Logos”之“说”——中西思想文化差异的语言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认为"道"与"Logos"所代表的思维模式是中西思想文化差异的根源。"道"和"Logos"是中西方各自形而上的概念,表征世界的终极真理,关键差别则在于前者不可言说,而后者则是可言说的。把为真的道理清楚无误地说出来,导致了思维的思辨性倾向,而不可言说则导致了关于真理的神秘领悟。这与语言形态是无关的。中国古代倾向于说出道理的思想家已经走上了严格意义上的哲学道路。汉语并非思辨理性思维模式的障碍。
刘利民
关键词:LOGOS思想文化理性主义哲学
“马”给出的是什么意义——语词的最小语义内容问题管窥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考察钱冠连的"‘马’给不出马的概念"与公孙龙的"‘马’者所以命形也"这两个看似矛盾、实则相容的命题,由此讨论概念与语词意义的关系。本文认为,语词不能给出一个概念的完整内容,但必定具有最小的语义内容,这个内容是概念的碎片化、静态化抽象。与能指相组合而构成一个语词符号的不是概念整体,而是概念内容之一的抽象。
刘利民
关键词:语词
从福多思想语假说到概念思维的纯意义—概念及命题假说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基于福多思想语假说及相关研究,提出了概念思维心理操作的纯意义-概念及命题假说。概念思维的心理操作过程可能如下:外部事物作用于感官,思维主体涌现出模糊的感受性意义。此为脱离语词概念的感受性纯意义操作。思维主体基于感受性意义的进一步心理操作形成概念和概念关系即命题的心理表征。概念和命题的心理表征以共时的、聚合的、网络的形式,而非线性语句的形式存在。思维主体用自然语词去固定概念心理表征的核心信息,淘汰其他相关信息,形成精确的概念。思想固化成概念和命题表达出来,就是概念思维的言语表达。概念是意义的载体,概念由概念元生成。无穷的概念和概念元都是思维主体后天习得的。概念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的心理表征。概念思维具有个体特异性,不能完全避开意识和意向性。可见,概念思维的媒介既不是福多式思想语也不是自然语言。
黎明黎明
关键词:概念思维
语义最小论视阈下的语词意义再议
2023年
语词意义显然来自概念意义内容,但结构不对称导致语词无法编码概念的全部意义内容,而只能在语言社区的集体约定下编码某一特定片段。这一片段作为语词意义具有决定概念是其所是的个体性,能够将此概念与彼概念区分开来。语词意义与概念意义的区分是必要的,这从概念与关于概念的思考的区分中可以得到说明。语词未编码的概念意义成分无法决定语词编码的概念意义成分。个体可以在掌握语词意义的同时,不掌握这个语词的概念意义。
黄乔刘利民
关键词:语境论
《“公孙龙子”重释与重译》简介
2019年
本书主要是对先秦名家唯一的经典作品《公孙龙子》的重新翻译和阐释。全书由3部分构成:《公孙龙子》全书的古译今与汉译英翻译;关于翻译的理论说明;关于先秦名家思想的新阐释。第一部分以语言哲学为基本视点,重新考察并翻译《公孙龙子》。基于作者近几年的专题研究以及先期发表的研究成果,本书针对其中关键的语词概念进行全新翻译,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重新解释《名实论》中“名”“实”“位”等关键概念,并区分出文中极易导致误解的“此”“彼”等语词的不同语义层面;(2)首次将《坚白论》中“藏”“自藏”理解为“独立存在性”并将同文中的关键概念“离”译为“分析”,更完好地解释公孙龙等名家思想家的哲学立场与视角;(3)以语言概念反思的视角全新翻译《通变论》,尤其是以“使用”和“提及”的分析技术重新标示文章的引号,使整篇文章具有很好的思想融贯性;(4)对最困难的《指物论》的核心概念“指”进行语言哲学的理解,区分出“指称”与“实指”的层面,以此为线索对《指物论》的核心思想进行新解读,凸显出公孙龙子思想的理性主义语言哲学实质。第二部分是对于为何如此翻译《公孙龙子》的理论解释。这一部分就具体翻译中涉及的概念、理论性质及其相关的技术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同时,这一部分对于翻译中涉及的关于先秦时代汉语及名家思想的争议问题做出回应或分析。例如,关于“自藏”为何具有柏拉图式理念的性质之类的问题,提出融贯性较强的理论说明。由此这一部分事实上构成翻译部分的深入解释与支撑。
刘利民
关键词:语义层面公孙龙子《公孙龙子》汉译英翻译先秦名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