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如

作品数:23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7篇硝化
  • 12篇污泥
  • 10篇亚硝化
  • 10篇颗粒污泥
  • 8篇脱氮
  • 7篇污水
  • 6篇厌氧
  • 6篇厌氧氨氧化
  • 6篇氨氧化
  • 5篇硝化颗粒污泥
  • 3篇短程硝化
  • 3篇水处理
  • 3篇水质
  • 3篇水质信息
  • 3篇脱氮能力
  • 3篇自养
  • 3篇自养脱氮
  • 3篇接种
  • 3篇反硝化
  • 3篇反应器

机构

  • 16篇苏州科技大学
  • 7篇苏州科技学院
  • 3篇同济大学
  • 3篇苏州净研环保...
  • 1篇佛山市南海区...

作者

  • 23篇刘文如
  • 15篇沈耀良
  • 10篇王建芳
  • 8篇吴鹏
  • 4篇陈重军
  • 4篇丁玲玲
  • 4篇钱飞跃
  • 2篇李祥
  • 1篇丁敏
  • 1篇高玲慧
  • 1篇杨殿海
  • 1篇梅娟
  • 1篇陈洁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化工进展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4
  • 5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STR中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变化过程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在连续全混反应器(CSTR)中接种SBR培养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考察反应器构型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生长和运行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构型和进水模式变化初期部分颗粒污泥解体,污泥平均沉速下降;但随着反应器的进一步运行,CSTR中实现了亚硝化絮体污泥的快速颗粒化过程;整个研究过程中,虽颗粒粒径分布存较大变化,如粒径>2.5 mm颗粒的减少和粒径<0.3 mm颗粒的增加,但颗粒态污泥始终是CSTR中占优势的污泥形态.另外,研究表明反应器构型和进水模式的改变对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率(保持在85%左右)无显著影响,并且新生的小粒径颗粒污泥比大粒径颗粒具有更高的比反应活性,此CSTR中污泥的平均活性亦高于接种污泥平均活性.
阴方芳刘文如王建芳吴鹏沈耀良
关键词:CSTR亚硝化颗粒污泥稳定性颗粒化
低C/N比条件下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利用柱形SBR反应器,以自配低C/N比废水为基质,以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和提升进水负荷培养亚硝化颗粒污泥,并对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系统运行40d后,获得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颗粒污泥颜色为黄色,平均沉降速率达60.8m.h-1,其中粒径大于0.45mm的约占总数的96%;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率稳定在75%~80%,亚硝酸盐累积速率达0.6~0.8kg.m-3.d-1;DO、温度和SRT都不是导致亚硝酸盐积累的关键因素,高浓度FA是造成本研究亚硝化成功实现的主要原因;颗粒污泥SBR的单周期反应过程可依次划分为COD迅速降解阶段、第一过渡阶段、氨氮去除优势阶段、第二过渡阶段和饥饿阶段5部分;另外,研究中还发现进水COD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亚硝化过程的实现具有重要贡献.
刘文如丁玲玲王建芳沈耀良
关键词:亚硝化颗粒污泥SBR
不同溶解氧浓度下硝化工艺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对比被引量:5
2019年
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溶解氧(DO)浓度下硝化工艺微生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低氧硝化反应器(RL,DO浓度为0. 2~0. 3 mg·L^-1 )比高氧硝化反应器[RH,DO=(2. 0±0. 1) mg·L^-1 ]具有更高的种群多样性,而RH中微生物种群功能组织性更高.尽管RH和RL共有物种信息达85%以上,但DO浓度的不同造成了单个物种在相对丰度上的显著差异.Proteobacteria门(80. 7%)在RH中被高度富集,其中Nitrosomonas菌属相对丰度达到65. 1%;而在RL中则以Proteobacteria(43. 8%)、Firmicutes (20. 0%)以及Bacteroidetes (15. 1%)为共同主导者,同时RL中含有大量Lactococcus、Anaerolineaceae以及Rhodocyclaceae等可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进行水解发酵作用的菌属. Nitrosomonas oligotropha和Nitrosomonas europaea分别为RH和RL中优势氨氧化细菌,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均以Nitrospira defluvii为主导.反应器中NH4+-N和NO2--N浓度(而非DO浓度)是上述硝化菌群被选择性富集的关键因素.
刘文如顾广发宋小康杨殿海
关键词:活性污泥硝化溶解氧微生物种群高通量测序
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脱氮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厌氧氨氧化(Anammox)的高效自养脱氮技术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为污水处理厂的能量自给运行提供了可能。首先,简述了污水Anammox自养脱氮的反应过程和技术优势,然后重点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抑制、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富集截留以及AnAOB与好氧氨氧化细菌(AOB)等之间平衡调控3个方面总结分析了Anammox自养脱氮技术用于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最后展望了城市污水Anammox自养脱氮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宋小康阴方芳丁敏朱成吴鹏吴鹏
关键词: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亚硝化
硝化微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其亚硝化功能快速实现被引量:2
2020年
在连续流气提内循环反应器中接种絮体硝化污泥,研究硝化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其亚硝化功能快速实现过程.结果表明,通过逐步缩短HRT(由5 h降至2.5 h),3周内基本实现污泥微颗粒化;污泥微颗粒化过程中污泥颜色先由黄褐色转为米白色最后变成浅黄色;污泥沉降性能经历了由好变差再转好的变化过程,试验末期污泥SV30=SV5为4%~5%且SVI30=SVI5为12~13 mL·g-1;所得硝化微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在134μm(第27 d时)其中近70%的微颗粒污泥粒径在59~163μm狭窄范围,即微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均匀性高.随后,逐步提升反应器进水氨氮浓度(由50升至200 mg·L-1),微颗粒污泥在1周内实现亚硝化率达90%以上且亚硝化负荷达1.34 kg·(m3·d)-1;分析认为出水中较高的剩余氨氮浓度(27~50mg·L-1)或较低的DO/NH4+-N(0.03~0.09)是该微颗粒污泥反应器快速实现亚硝化的主要原因.
刘文如刘文如王建芳沈耀良
关键词:颗粒污泥亚硝化连续流
一种强化anammox脱氮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anammox脱氮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用浓度为0.2mol/L的NaOH碱液浸泡12‑24h,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然后用酸性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将活化后的铁屑用清水或待处理污水冲洗3次,...
刘文如李天浩王倩陈洁王彩霞王建芳吴鹏沈耀良
城市污水处理的半亚硝化工艺启动与控制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的半亚硝化工艺启动与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接种;进水;亚硝化功能实现;半亚硝化维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快速启动,设备要求低,适应范...
刘文如阴方芳沈耀良王建芳吴鹏
文献传递
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中氮损失特性分析
2013年
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氮的损失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容积负荷为1.2kg/(m^3·d)时,系统氮损失率保持在20%左右,而且在第45-58天期间氮损失率有上升趋势。分析认为氮的损失主要归因于发生在颗粒污泥内部的反硝化过程,而氨氮吹脱、厌氧氨氧化等对其贡献微弱。随着颗粒污泥粒径的逐渐增长和结构的愈加密实,反硝化效果不断增强。另外,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具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COD容积负荷为2.4kg/(m2·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COD好氧降解量的减少被增强的缺氧降解过程(反硝化)所弥补。
刘文如丁玲玲王建芳沈耀良
关键词:亚硝化颗粒污泥氮损失反硝化
城市污水处理的半亚硝化工艺启动与控制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的半亚硝化工艺启动与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接种;进水;亚硝化功能实现;半亚硝化维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快速启动,设备要求低,适应范...
刘文如阴方芳沈耀良王建芳吴鹏
文献传递
一种两级式自养脱氮工艺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级式自养脱氮工艺装置。所述装置按污水流向依次包括污水存储池、与污水存储池相连的PN反应器和与PN反应器相连的AMX反应器,所述污水存储池与PN反应器之间设有控制流量的水泵...
刘文如杨殿海沈耀良王建芳吴鹏钱飞跃陈重军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