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琴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 2004年
-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为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及早认识及预防,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2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吴秋珍刘晓琴韩丽芳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回顾性统计分析发病率
- 2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 本文对28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了临床分析。文章指出:在治疗原发基础病时,长时间有服用药物史,一定要定期监测肝功能;药物性肝损害重在预防,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纠正认为'中药安全无毒'认识上的误区。
- 吴秋珍刘晓琴韩丽芳
- 关键词:肝脏损害药物滥用临床药理
- 文献传递
- 左氧氟沙星联合雷贝拉唑及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雷贝拉唑及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果胶铋,对照组同样给予雷贝拉唑、奥硝唑及果胶铋治疗,同时使用克拉霉素,两周均连续治疗两周为1疗程。在停药后4周进行胃镜复查,比较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治疗后疗程症状消失时间,并统计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腹胀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反酸嗳气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出现肝肾功损伤、全身乏力及恶心呕吐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雷贝拉唑及果胶铋治疗幽门螺杆菌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
- 刘晓琴
-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雷贝拉唑果胶铋幽门螺杆菌
- 医改背景下基于DRGs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索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指标评估大同市某三甲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20前半年及2021前半年收治的住院患者,采用东华DRGs住院医疗服务监测与分析系统及CN-DRGs分组方案进行分组,全面评估医改背景下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可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时间效率,有效降低择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DRGs支付制度改革推动医疗机构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疑难复杂疾病的收治比例,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并正向调整医疗费用结构。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可保证医疗机构在兼顾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服务效率,且DRGs付费政策对于医院调整病种结构及费用结构,推动临床诊疗同质化上发挥积极作用。
- 孙雪松高雪娟张艳芳刘晓琴李玲殷巨军赵霞张国江
- 关键词:支付方式改革DR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