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
- 作品数:11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人才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跪位平衡训练法,观察组采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法。治疗前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 刘跃王海波李莉
- 关键词:偏瘫
- 外伤性脊髓损伤综合康复治疗2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分析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7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改良Bathel指数(M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ASIA运动分和MBI分值在训练后有显著升高,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BI分值与ASIA运动分成显著正相关(P<0.01);护理人数与患者治疗前的MBI分值成显著负相关(P<0.01);抑郁与治疗前后MBI分值及MBI改变值之间成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家属陪护人数。抑郁可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
- 戴桂英何怀刘跃
-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抑郁
- 上肢机器人联合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1年
-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难度大,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1]。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机器人技术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川平疗法——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3]是日本鹿儿岛大学教授川平和美提出的新型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理念。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肢机器人结合川平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钮晟佳杨卫新张大伟李莉陈庆梅王海波刘跃
-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上肢运动功能运动功能恢复
- 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试验组17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 l-Meyer Assessment,FMA)腕和手部分对手功能进行评估,对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估。结果:两组FMA、MB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比,试验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钮晟佳张大伟杨卫新王海波刘跃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功能性磁刺激对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下尿路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刺激(FMS)对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中老年女性OAB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辅以骶神经根FMS治疗,对照组则予以假磁刺激,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比2组患者排尿日记数据(包括每日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单次排尿量等),并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量表(OABSS)、生存质量量表对2组患者OAB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同时检测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变化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每日排尿次数[(12.60±2.40)次]、夜间排尿次数[(3.16±1.34)次]、尿急次数[(6.32±1.95)]、OABSS量表评分[(5.84±2.03)分]均显著减少,单次排尿量[(115.32±37.79)ml]、生存质量量表评分[(56.24±7.71)分]、初始尿意膀胱容量[(95.12±13.27)ml]及最大膀胱容量[(209.72±38.41)ml]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骶神经根FMS治疗可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OAB患者下尿路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大伟陶媛媛焦乐刘跃彭进朱心玮韩立影蔡萍朱红军
- 关键词:功能性磁刺激膀胱过度活动症下尿路功能
- 含有大剂量阿糖胞苷的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被引量:34
- 2004年
- 吴德沛傅琤琤唐晓文孙爱宁马骁苗瞄刘跃均张日夏学鸣
- 关键词:难治阿糖胞苷大剂量联合化疗
-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SCI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则辅以中频电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RSE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对2组患者自信心及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RSES、ASIA运动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外治疗组RSES评分在治疗后亦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该组患者RSES评分与ASIA运动评分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对照组RSES运动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肌电检测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提高SCI患者自信心,有助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一步改善。
- 何怀戴桂英刘跃王海波
-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频电疗
- 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咀嚼肌紊乱的效果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咀嚼肌紊乱的疗效。方法 58例咀嚼肌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式按摩疗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iction颞下颌关节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Friction颞下颌关节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01)。结论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更有效治疗咀嚼肌紊乱。
- 刘跃戴桂英李莉杨卫新
- 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跪位躯干强化训练方法。2组患者每天训练1次,每次60 min,每周练习6 d,持续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平衡、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变化。结果6周治疗后,2组BBS、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TUGT较治疗前均缩短(P<0.05);观察组的BBS、TUGT、MBI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步行功能,提高患者ADL。
- 刘跃王海波倪波业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 神经网络重建仪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
- 本文总结了我科采用AM800神经网络重建仪对SCI患者进行治疗,在促进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的经验。
- 何怀戴桂英刘跃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网络重建仪康复医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