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偏瘫
  • 4篇偏瘫患者
  • 3篇平衡仪
  • 3篇量表
  • 3篇疗效
  • 3篇静态平衡仪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BERG平衡...
  • 2篇伤患者
  • 2篇神经麻痹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面瘫
  • 2篇强度-时间曲...
  • 2篇周围性面神经...
  • 2篇量表法
  • 2篇疗效分析
  • 2篇面神经
  • 2篇面神经麻痹
  • 2篇面瘫

机构

  • 1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4篇戴桂英
  • 11篇何怀
  • 6篇李莉
  • 5篇刘传道
  • 4篇刘跃
  • 2篇杨卫新
  • 2篇王年
  • 2篇张涵君
  • 2篇胡凤娟
  • 2篇王维
  • 1篇郭炯炯
  • 1篇招少枫
  • 1篇王海波
  • 1篇徐红星
  • 1篇杨建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首届吞咽障碍...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跟踪先进康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8
2003年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常引起关节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1],其临床特点以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目前大多采用推拿、医疗体操及理疗等传统手段治疗,临床具有一定疗效.我们采用关节松动术(mobilization)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同时与中频电疗法相比较.现将临床治疗过程及疗效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何怀杨卫新戴桂英王年
关键词:肩周炎疗效分析慢性无菌性炎症
外伤性脊髓损伤综合康复治疗27例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分析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7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改良Bathel指数(M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ASIA运动分和MBI分值在训练后有显著升高,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BI分值与ASIA运动分成显著正相关(P<0.01);护理人数与患者治疗前的MBI分值成显著负相关(P<0.01);抑郁与治疗前后MBI分值及MBI改变值之间成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家属陪护人数。抑郁可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
戴桂英何怀刘跃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抑郁
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相关肌肉的超声评估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患者的肩胛骨相关肌肉在不同SD分型、疼痛病程及严重程度时静息和收缩状态下肌肉厚度的超声改变,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肌骨超声技术对48例肩痛合并SD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双侧斜方肌上部(upper trapezius,UT)、斜方肌中部(middle trapezius,MT),以及斜方肌下部(lower trapezius,LT)、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SA)的静息和收缩时厚度进行测量。将所有SD依据Kibler分型分为2型SD组、3型SD组及混合型组。依据0—10数字疼痛程度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依据疼痛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疼痛组和慢性疼痛组。各组内比较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幅度百分比改变。结果:2型SD及中度疼痛组的患侧SA静息厚度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侧UT、MT、LT的静息厚度与健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型SD组、轻度疼痛组及急性疼痛组的患侧UT、MT、LT及SA静息厚度和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内患侧UT、MT、LT、SA收缩幅度百分比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0例正常人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SD和中度疼痛者的患侧SA以及慢性疼痛者的患侧LT和SA静息厚度均有改变。提示肌骨超声是一个有效的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并可为制定相关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周容羽郭炯炯潘程程戴桂英胡凤娟张涵君王维刘传道李莉
关键词:肩痛前锯肌超声
静态平衡仪和平衡量表法测试在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静态平衡仪和量表评定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两组对象进行平衡功能的评定,探讨这两种不同方法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例和36例。对每一位受试者均...
何怀戴桂英刘传道
关键词:偏瘫静态平衡仪FUGL-MEYERBERG平衡量表
不同侧别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脑部高位中枢病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容易导致平衡障碍,而由于两侧大脑半球的高级认知系统功能定位不同,对其姿势调控具有不同影响,故不同侧别脑卒中患者其平衡功能障碍也具有一定差异性。本研究采用Tetrax平衡系统检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姿势摆动情况,对左、右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进行量化评价,以探讨不同侧别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特点及其相关机制,为评估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制订相应康复计划提供参考资料。
何怀戴桂英刘传道招少枫张涵君
关键词:平衡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同侧脑卒中偏瘫患者
强度-时间曲线评定Bell麻痹的应用
2009年
Bell麻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单神经病,因其病因不明,常称为特发性面瘫。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10%~15%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神经病变程度,强度一时间(I/t)曲线可反映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病变并判断神经病变的程度。国内已有报道证实,I/t曲线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判断病变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了更快捷准确地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将I/t曲线检测与患者面瘫症状的判断相结合,现报道如下。
戴桂英何怀李莉
关键词:强度-时间曲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瘫神经功能恢复病变程度
静态平衡仪和平衡量表法测试在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静态平衡仪和量表评定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两组对象进行平衡功能的评定,探讨这两种不同方法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例和36例。对每一位受试者均...
何怀戴桂英刘传道
关键词:偏瘫静态平衡仪BERG平衡量表
文献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SCI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则辅以中频电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RSE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对2组患者自信心及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RSES、ASIA运动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外治疗组RSES评分在治疗后亦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该组患者RSES评分与ASIA运动评分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对照组RSES运动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肌电检测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提高SCI患者自信心,有助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一步改善。
何怀戴桂英刘跃王海波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频电疗
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咀嚼肌紊乱的效果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咀嚼肌紊乱的疗效。方法 58例咀嚼肌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式按摩疗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iction颞下颌关节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Friction颞下颌关节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01)。结论西式按摩结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更有效治疗咀嚼肌紊乱。
刘跃戴桂英李莉杨卫新
高频超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肩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李莉胡凤娟戴桂英王维徐红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