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家骅

作品数:69 被引量:761H指数:13
供职机构: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儿童
  • 34篇癫痫
  • 21篇小儿
  • 9篇综合征
  • 9篇难治
  • 8篇患儿
  • 7篇睡眠
  • 7篇疗效
  • 7篇难治性癫痫
  • 7篇惊厥
  • 6篇托吡酯
  • 5篇电图
  • 5篇癫痫持续状态
  • 5篇脑电
  • 5篇脑电图
  • 5篇抗癫痫
  • 4篇癫痫性
  • 4篇抗癫痫药
  • 4篇儿童癫痫
  • 4篇病例

机构

  • 64篇唐山市妇幼保...
  • 5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天津市儿童医...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9篇吴家骅
  • 43篇庞保东
  • 37篇曹丽华
  • 31篇刘寅
  • 28篇董琰
  • 12篇张琰
  • 12篇张双
  • 10篇李树华
  • 7篇刘瑞兰
  • 5篇罗克娴
  • 4篇李海霞
  • 4篇张慧玉
  • 4篇黄光举
  • 4篇彭建霞
  • 3篇张桂莲
  • 3篇刘凤珍
  • 3篇田庆玲
  • 3篇张静
  • 3篇叶露梅
  • 3篇刘树平

传媒

  • 13篇临床儿科杂志
  • 1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1篇中华儿科杂志
  • 8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托吡酯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庞保东曹丽华董琰吴家骅刘寅
关键词:托吡酯LENNOX-GASTAUT综合征疗效癫痫
卡介苗多糖核酸与减毒活卡介苗治疗哮喘患儿疗效比较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与减毒活卡介苗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疗效及其对哮喘患儿TH1/TH2调节的差异。方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A、B、C3组,每组20例。A组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 NA方案)+BCG-PSN0.5mg/次,肌注,1次/隔日,共36次;B组予GI NA方案+减毒活卡介苗0.1mL,皮内注射,仅1次;C组单纯GI NA方案治疗。酶联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E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IL-4、IL-5及IFN-γ。结果1.疗效: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P均<0.05)。2.治疗组治疗后IFN-γ均高于治疗前,IL-4、IL-5、IgE均低于治疗前。对于调整IL-5,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0.01);对于上调IFN-γ及下调IL-4、IgE,A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BCG-PSN的疗效优于减毒活卡介苗。2.减毒活卡介苗一次性小剂量接种对哮喘儿IL-4、IFN-γ、IgE失衡的调节与BCG-PSN多次肌注效果相当,对IL-5失衡的调节不及BCG-PSN。
田庆玲金江庞保东吴家骅刘瑞兰刘凤珍张慧玉刘树平
关键词:卡介苗多糖核酸卡介苗哮喘细胞因子
小儿直立调节障碍被引量:4
2000年
直立调节障碍(orthostatic dysregulation)又称起立性调节障碍(简称OD)是儿童期的一种血管运动障碍性疾病,有人认为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在儿科门诊并不少见,OD多见于10岁左右儿童,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我国部份地区发病率约占中小学生的8.5%~14.1%,在日本中小学生中约有2%~5%有不同程度的OD,由于可引起早晨不适。
吴家骅
关键词:直立调节障碍儿童OD症状
六种抗癫痫药治疗小儿癫痫的远期疗效、安全性及经济学分析
张双彭建霞李树华庞保东王晓青金超张静王玉珍吴家骅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发生率约为7‰,癫痫的治疗主要靠口服抗癫痫药,目前多主张尽力采用单药治疗,因此第一次选药正确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开始应用,但对系统比较多种药物临床疗效、保留率及其...
关键词:
关键词:癫痫小儿神经系统抗癫痫药治疗
难治性癫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8
2005年
吴家骅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抗癫痫药成人患者AEDS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32例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对我院32例ESE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丙戊酸钠、托吡酯、硝西泮及激素疗效。结果:24例局灶性发作。清醒期限局性放电24例,以R o land ic区放电多见。NREM睡眠期限局性棘慢波增多,棘慢波2.0-3.5 Hz为主。20例智力低下,25例(78.1%)精神行为异常,语言障碍14例(43.8%),26例经抗癫痫药治疗有效,6例无效予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ESES以局灶性癫痫发作为主。与儿童神经心理损伤相关,丙戊酸钠、托吡酯、单药及联合硝西泮有一定疗效,无效者用激素效果明显。
张双庞保东曹丽华刘寅董琰张琰吴家骅
关键词:儿童脑图多道睡眠描记术
睡眠中癫性电持续状态儿童的神经心理损伤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中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神经心理损伤。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6年7月就诊的ESES患儿30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正版(WISC-R)进行智力测验,选择发作频度、性别、年龄与ESES组相匹配的非ESES癫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智力测验。各智力检测值以x-±s表示,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二组间进行t检验。对ESES患儿进行精神行为异常分析,评价其神经心理损伤。结果ESES组与对照组智力测验比较,语言智商(VIQ)有显著性差异,操作智商(PIQ)除填图外均有显著性差异,总智商(FIQ)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732,-8.637,-9.129Pa<0.05)。ESES30例中25例(83.3%)精神行为异常,其中语言障碍11例(36.7%),学习困难7例(23.3%),攻击行为4例(13.3%),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3例(10.0%)。结论ESES对儿童智力有影响,表现为广泛IQ下降,语言智商影响较大,多数有行为问题。
张双庞保东李燕曹丽华刘寅董琰张琰吴家骅
关键词:睡眠儿童
小儿脑性瘫痪200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P)发病的危险因素,减少CP的发病率。方法选择5年来小儿神经科门诊和2次唐山地区残疾儿童查体及唐山地区各级医疗单位出生并确诊的CP患儿20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做脑电图,头颅CT(MRI),找出可能与CP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CP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低出生体重儿38%,早产儿32%,妊高征21%,双胎2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9%,母孕期感染19%,围产期窒息17%,病理性黄疸11%,新生儿肺炎10%,颅内出血5%,先天性心脏病2%,同时存在着多种高危因素占30%,原因不明占24%。出生医院的级别市级医院出生18例,企业医院出生22例,县级医院(包括县妇幼保健院)出生98例,乡、镇卫生院出生62例。结论①CP病因复杂而多样,胚胎期发育异常造成的低出生体重、早产等是CP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围产期缺氧缺血和产伤是另一个重要原因。②预防CP关键是要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工作,不盲目地保胎,不无医学指征地应用促排卵药物,减少双胎和早产;重视对妇幼保健、产、儿科医护人员的培养,提高技术水平,使他们充分了解引起脑瘫的致病因素。
庞保东董琰曹丽华刘寅张双李树华吴家骅
关键词:脑性瘫痪病因小儿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癎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儿童难治性癫痈诊断标准的患儿37例,原抗癫痈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加用拉莫三嗪,从小剂量开始:原治疗中未用丙戊酸(VPA)的患儿加用拉莫三嗪0.5-1mg/(kg·d),分早晚2次服,每2周增加0.5~1ms/(kg·d),直至发作停止或不能耐受为止,最大剂量15mg/(kg·d);用VPA者开始0.2mg/(kg·d),分早晚2次服,每2周增加0.2mg/(kg·d),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5mg/(kg·d)。结果评价时间1-2年,平均1年4个月。37例患儿经拉莫三嗪治疗后,3例因皮疹停药,1年药物总保留率91.9%,有效率为73.5%,其中完全控制23.5%,显效29.4%,有效20.6%,无效2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其中3例为皮疹,均为同时应用VPA者。结论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儿童多种发作难治性癫痈疗效满意,特别是与丙戊酸合用疗效更好;拉莫三嗪为广谱抗癫痈药,对难治性癫痈的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庞保东董琰曹丽华刘寅张双黄光举吴家骅
关键词:拉莫三嗪儿童
DSM-Ⅳ关于抽动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被引量:115
1996年
DSM-Ⅳ关于抽动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编者按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简称DSM-Ⅳ)已于1994年发行[1],该手册关于精神神经病分类是与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简称ICD-10,1992年出版)相适应,并在...
吴家骅
关键词:抽动障碍儿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