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激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近期疗效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成人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成人重症ITP患者,分糖皮质激素联合rhIL-11组(观察组)和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表现、前期症状、病史等,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平均起效时间、最高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总有效率是87%,对照组7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5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28%,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为(4.2±1.6)d,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为(6.3±2.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最高血小板计数为(120.6±68.3)×10^9/L,对照组为(69.7±48.2)×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组中有1例治疗期间出现心律失常,经利尿对症处理后好转,后rhIL-11减量继续使用.结论激素联合rhIL-11治疗成人重症ITP能缩短起效时间,提高完全缓解率,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且安全性好、费用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吴玉玲汪琼余超李泓泉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白细胞介素-11
- 血小板体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究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黄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0月SLE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活动期51例、非活动期57例,同期健康体检者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不同疗效患者MPV、NLR水平,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ROC下面积(AUC)分析MPV、NLR诊断SLE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Pearson分析MPV、NLR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相关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MPV、NLR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MPV、N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NLR诊断SLE的AUC 0.853(95%CI:0.790~0.903)大于单一的MPV 0.755(95%CI:0.683~0.818)或NLR 0.717(95%CI:0.643~0.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PV、NLR、SLEDA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NLR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10、0.577,P<0.05)。显效患者治疗后MPV、NLR低于有效、无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NLR与临床疗效显著相关(OR=2.259,95%CI:1.341~3.807;OR=3.293,95%CI:2.157~5.026;P<0.05)。结论MPV、NLR在SLE患者中呈高表达,可用于SLE的诊断,并与疾病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相关。
- 汪云敏吴玉玲
- 关键词:血小板体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疾病活动度
- TP53基因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TP53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为TP53基因突变阳性MDS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20年7月30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TP53基因突变阳性组和TP53基因突变阴性组。6例接受支持治疗,24例接受地西他滨(DAC)或DAC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30例MDS患者TP53突变阳性13例(低危2例,中高危11例),阴性17例(低危2例,中高危15例)。TP53突变阳性组年龄大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性别、MDS分型、复杂核型及预后分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缓解期,TP53突变阳性组完全缓解率(CR)为38.46%,部分缓解率(PR)为15.38%,血液学改善(HI)为38.46%,病死1例(7.69%);TP53突变阴性组CR为29.41%,PR为29.41%,HI为23.53%,病死3例(1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6.7个月。TP53突变阳性组、阴性组复发率分别为66.67%、42.86%(P=0.225);两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30.76%、64.70%(P=0.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危患者2年OS分别为18.18%、60.00%(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P53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短期内CR、PR、HI、早期病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比例上,TP53突变阳性组CR高于TP53突变阴性组,可能与TP53突变患者对DAC敏感有关。对于长期生存,中高危患者TP53突变阳性组低于突变阴性组,TP53突变阳性仍提示预后不良。
- 汪勇丁凯阳汪琼余超吴玉玲
- 关键词:TP5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
- 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的成人ITP的治疗及预后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ITP)经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后进一步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8例经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进一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0.4 g/(kg.d),5 d;B组:长春新碱(VCR)2 mg静滴每周1次,共4次。C组:环孢素A(CsA)3~4 mg/(kg.d),口服6~8周;D组:脾切除或脾动脉部分栓塞。结果48例达完全反应12例(25%),总反应率达52%,长期反应率达43.75%。其中D组疗效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的ITP患者,如无禁忌症,可首先考虑脾切除或脾动脉栓塞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切脾的患者,可选择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长春新碱、环孢素A等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 汪福康吴玉玲
- 关键词:ITP糖皮质激素预后
- 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5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分析注射用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6例恶性血液病伴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给予注射用米卡芬净200 mg/d,分析其疗效、起效时间、中位疗程及不良反应。结果 56例患者中痊愈3例,显效39例,进步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5.0%(42/56),给予其他抗真菌药物无效改用米卡芬净后有效率为67.9%(19/28),中位起效时间4 d,中位疗程14 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8/56),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轻度增高,经保肝等治疗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给予注射用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伴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玉玲黄健佟红艳钱文斌俞文娟童茵金洁
- 关键词:真菌病血液病米卡芬净真菌感染
- 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对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在急性白血病(AL)复发预测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36例初治AL患者,共采集160份骨髓液及外周血液标本,利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以CD45/SSC设门,选用2~3组四色抗体组合,从首次诱导化疗结束,每1~3个月进行MRD检测1次,动态监测MRD水平的变化与AL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按诱导治疗第1次结束时的MRD水平分为三组:MRD〉1×10-2组(22例)、MRD为1×10-4~1×10-2组(6例)、MRD〈1×10-4组(8例)。MRD〉1×10-2组复发率[81.8%(18/22)]明显高于MRD〈1×10-4组[12.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MRD为1×10-4~1×10-2组复发率[50.0%(3/6)]与MRD〈1×1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MRD〈1×10-4预后良好。另30例检测外周血和骨髓MRD的AL患者中,外周血MRD〉1×10-214例,MRD为1×10-4~1×10-27例,MRD〈1×10-49例;骨髓MRD〉1×10-28例,1×10-4~1×10-210例,〈1×10-412例。结论 AL患者MRD阳性比形态学复发出现时间早,因此,动态监测MRD对AL预测复发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 吴玉玲汪福康汪琼汪勇余超徐友善王立鼎吴晋安章赛芜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病预后流式细胞术
- 血细胞相关比值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外周血血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5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化疗,自治疗开始随访2年,最后74例患者完成全过程。根据随访期间生存情况分为病死组(18例)与生存组(56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NLR、MLR与其他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入院时NLR、MLR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74例患者生存时间7~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00(23.75,24.00)个月。随访期间,18例患者死亡,占24.32%;病死组疾病ISS分期较生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入院时及首次疗效评估时NLR、MLR均较生存组高(P<0.05);生存组首次疗效评估时NLR、MLR值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但病死组首次疗效评估时NLR、MLR值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入院时红细胞计数(RBC)、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钙较生存组高,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较生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LR、MLR高表达是MM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时RBC、钙预测MM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较低,入院时NLR、MLR、Hb、ALB、β2-MG、LDH对MM患者临床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入院时NLR、MLR预测价值相对更高。结论:NLR、MLR与MM患者临床预后有关,可能是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 余超吴玉玲张手丽李江汪勇曹慧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