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联合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联合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72例,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及免疫分型,比较不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高sFLCR组38例,低sFLCR组34例。与低s FLCR组患者相比,高sFLCR组患者DS分期升高,患者β2-MG、Scr水平升高,Hb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中IgG型40例(55.56%),IgA型27例(37.50%),IgM型5例(6.94%)。与IgG及IgA型患者相比,IgM型患者血钙及血肌酐明显升高,H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型高s FLCR者2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9.2个月;IgG型低sFLCR者1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IgA型高s FLCR者1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5.0个月;IgA型低sFLCR者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6.7个月;IgM型高sFLCR者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患者DS分期、M蛋白分型及sFLCR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联合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中具有应用价值。
- 蒋翔宁陈俊峰汪勇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 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对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在急性白血病(AL)复发预测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36例初治AL患者,共采集160份骨髓液及外周血液标本,利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以CD45/SSC设门,选用2~3组四色抗体组合,从首次诱导化疗结束,每1~3个月进行MRD检测1次,动态监测MRD水平的变化与AL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按诱导治疗第1次结束时的MRD水平分为三组:MRD〉1×10-2组(22例)、MRD为1×10-4~1×10-2组(6例)、MRD〈1×10-4组(8例)。MRD〉1×10-2组复发率[81.8%(18/22)]明显高于MRD〈1×10-4组[12.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MRD为1×10-4~1×10-2组复发率[50.0%(3/6)]与MRD〈1×1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MRD〈1×10-4预后良好。另30例检测外周血和骨髓MRD的AL患者中,外周血MRD〉1×10-214例,MRD为1×10-4~1×10-27例,MRD〈1×10-49例;骨髓MRD〉1×10-28例,1×10-4~1×10-210例,〈1×10-412例。结论 AL患者MRD阳性比形态学复发出现时间早,因此,动态监测MRD对AL预测复发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 吴玉玲汪福康汪琼汪勇余超徐友善王立鼎吴晋安章赛芜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病预后流式细胞术
- 血细胞相关比值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外周血血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5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化疗,自治疗开始随访2年,最后74例患者完成全过程。根据随访期间生存情况分为病死组(18例)与生存组(56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NLR、MLR与其他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入院时NLR、MLR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74例患者生存时间7~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00(23.75,24.00)个月。随访期间,18例患者死亡,占24.32%;病死组疾病ISS分期较生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入院时及首次疗效评估时NLR、MLR均较生存组高(P<0.05);生存组首次疗效评估时NLR、MLR值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但病死组首次疗效评估时NLR、MLR值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入院时红细胞计数(RBC)、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钙较生存组高,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较生存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LR、MLR高表达是MM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时RBC、钙预测MM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较低,入院时NLR、MLR、Hb、ALB、β2-MG、LDH对MM患者临床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入院时NLR、MLR预测价值相对更高。结论:NLR、MLR与MM患者临床预后有关,可能是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 余超吴玉玲张手丽李江汪勇曹慧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 TP53基因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TP53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为TP53基因突变阳性MDS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20年7月30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TP53基因突变阳性组和TP53基因突变阴性组。6例接受支持治疗,24例接受地西他滨(DAC)或DAC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30例MDS患者TP53突变阳性13例(低危2例,中高危11例),阴性17例(低危2例,中高危15例)。TP53突变阳性组年龄大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性别、MDS分型、复杂核型及预后分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缓解期,TP53突变阳性组完全缓解率(CR)为38.46%,部分缓解率(PR)为15.38%,血液学改善(HI)为38.46%,病死1例(7.69%);TP53突变阴性组CR为29.41%,PR为29.41%,HI为23.53%,病死3例(1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6.7个月。TP53突变阳性组、阴性组复发率分别为66.67%、42.86%(P=0.225);两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30.76%、64.70%(P=0.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危患者2年OS分别为18.18%、60.00%(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P53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短期内CR、PR、HI、早期病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比例上,TP53突变阳性组CR高于TP53突变阴性组,可能与TP53突变患者对DAC敏感有关。对于长期生存,中高危患者TP53突变阳性组低于突变阴性组,TP53突变阳性仍提示预后不良。
- 汪勇丁凯阳汪琼余超吴玉玲
- 关键词:TP5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