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育民

作品数:24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7篇造影
  • 7篇栓塞
  • 5篇血管
  • 5篇血管造影
  • 4篇动脉造影
  • 4篇治疗性
  • 4篇出血
  • 3篇血管疾病
  • 3篇血管损伤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医源
  • 3篇医源性
  • 3篇医源性疾病
  • 3篇源性
  • 3篇造影术
  • 3篇栓塞治疗
  • 3篇细胞
  • 3篇静脉
  • 2篇导管

机构

  • 23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吴育民
  • 13篇邱水波
  • 13篇周汝明
  • 11篇刘闽华
  • 9篇庄少育
  • 8篇杜端明
  • 6篇杨慧君
  • 5篇刘春霖
  • 3篇夏军
  • 3篇梁惠民
  • 3篇雷益
  • 3篇邱喜雄
  • 2篇陈娟萍
  • 2篇戴懿
  • 1篇倪勇
  • 1篇宋赞
  • 1篇秦颖
  • 1篇蒲祖辉
  • 1篇伍晓六
  • 1篇陈奇

传媒

  • 4篇深圳中西医结...
  • 3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动脉造影与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动脉造影与超声诊断与栓塞治疗及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2例因外科手术或介入插管引起的血管损伤患者中19例接受了动脉造影,3例经彩超检查明确诊断。11例经导管进行了栓塞治疗,3例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动脉造影发现对比剂外溢8例,假性动脉瘤7例,动静脉瘘1例,动脉夹层闭塞3例;另外3例患者彩超发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1例栓塞治疗的患者中8例出血停止,随访期间(2周-1月)内无再出血;1例栓塞后40h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于栓塞后2d和9d出血复发,分别经再次栓塞和外科手术后痊愈。3例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后痊愈。结论动脉造影及超声介入对医源性血管损伤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动脉栓塞治疗及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并压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邱喜雄周汝明夏军李征毅吴育民雷益
关键词:血管疾病医源性疾病血管造影术
四肢动脉损伤的DSA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前各类意外创伤日渐增多,各种原因的创伤大多伴有血管损伤或主要是血管损伤,其中四肢血管损伤约占全身血管损伤的1/2以上,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如能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1999-2006年间对疑有四肢动脉损伤的35例患者进行了DSA检查,现将其影像表现和临床意义总结如下。
周汝明邱水波刘闽华吴育民杨慧君庄少育
关键词:四肢动脉损伤DSA表现四肢血管损伤意外创伤DSA检查医院放射科
子宫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在妇产科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妇产科大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妇产科大出血的患者,包括子宫颈妊娠5例,产后宫缩乏力3例,前置胎盘1例,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绒癌2例,子宫颈癌2例,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出血1例,巨大子宫内膜息肉1例,所有病例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用聚乙烯醇微粒+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18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成功,其中12例造影见活动性出血征象,13例于实质部见大片状不规则染色,所有病例均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出血立即停止或明显减少,经扩容、输血等支持疗法后血压回升,血红蛋白上升,生命体征稳定,观察2周内无再出血发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妇产科大出血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邱水波周汝明刘闽华吴育民陈奇孙月玲
关键词:妇产科出血动脉造影栓塞治疗性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侵及椎管及椎旁组织一例
2005年
吴育民蒲祖辉伍晓六张相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胸背部疼痛椎旁椎管下肢肌力病情进展
直接数字化X线胸部摄影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胸部DR影像质量,探讨其对胸部不同病理改变的显示能力。方法顺序抽取我院胸部DR影像100例,分析其图像质量,并以CT为参照统计不同病理改变在DR影像上的显示率。结果甲片率82%,乙片率17%,丙片率1%,无废片;影响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摆位原因,吸气不足和体外异物。肺内实质性病变,钙化,胸膜腔病变,肋骨病变在DR上有着较好的显示效果。结论DR可明显提高胸部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湛洪基周汝明吴育民夏军宋赞雷益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胸部信号处理
DNA-PK抑制剂联合溶瘤病毒增强对肝癌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寻找协同增强VSVΔ51溶瘤病毒(OV)对肝癌杀伤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探索其协同机制。方法:通过将不同机制的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与VSVΔ51联合,筛选对肝癌细胞裂解能力最强的药物组合;通过体内抑瘤能力实验检测联合疗法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电镜观测联合疗法处理后内质网的肿胀程度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探索联合疗法协同增效的机制。结果:细胞存活实验表明,DNA-PK抑制剂M3814与VSVΔ51联合后较M3814单独给药细胞毒性明显增强,沉默靶细胞DNA-PKcs基因后也能显著增强VSVΔ51的肿瘤裂解能力(P<0.0001);体内实验表明,M3814与VSVΔ51联合治疗较单独治疗而言肿瘤抑制能力显著增强(P<0.001);电镜观测结果显示M3814与VSVΔ51联合处理靶细胞后内质网肿胀程度增加(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M3814与VSVΔ51联合治疗后的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P<0.001)。结论:M3814联合VSVΔ51可以增强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可能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吴育民杜端明刘春霖洪跃飞江磊昌罗伟芝彭尧JOHN Bell
关键词:肝细胞癌溶瘤病毒DNA-PK肿瘤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血液供应及术前动脉灌注化疗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索乳腺癌的血液供应来源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60例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观察乳腺和淋巴结内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其血供来源。根据肿瘤血管多少及来源分别对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5-氟尿嘧啶。结果47例(78.3%)乳腺内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67支动脉单独或参与乳腺内肿瘤供血,其中胸廓内动脉占56.7%(38/67),胸外侧动脉29.9%(20/67),腋动脉直接乳房支11.9%(8/67),肩胛下动脉1.5%(1/67)。不同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血供来源无统计学差异。2例纵隔淋巴结为胸廓内动脉供血,35例腋窝淋巴结染色者胸外侧动脉供血占75.6%,肩胛下动脉占24.4%。灌注后4周完全缓解(CR)3例(5%),部分缓解(PR)48例(80%),疾病稳定(SD)9例(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廓内动脉是乳腺内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胸外侧动脉是腋窝淋巴结的主要供血动脉。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
周汝明邱水波刘闽华吴育民杨慧君庄少育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造影术新辅助化疗
脑膜瘤供血动脉分型与术前栓塞联合外科切除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脑膜瘤供血动脉分型与术前动脉栓塞(PAE)联合外科切除术中出血量(EBL)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行脑膜瘤PAE联合外科切除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以增加了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型的改良Manelfe分型进行血供分型,探讨血供分型与出血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7例联合PAE的脑膜瘤患者中,术中仍有大量出血者共6例(22.2%),改良的Manelfe分型是EBL>600 m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Ⅰ、Ⅱ型与Ⅲ、Ⅴ型两组之间肿瘤完全栓塞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Manelfe血供分型是脑膜瘤PAE联合外科切除EBL>600 mL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肿瘤的可栓塞程度及术中出血程度,单纯由颈外动脉供血的Ⅰ型疗效较好,随后逐型减弱。
洪跃飞刘文兰杜端明王琦吴育民刘春霖江磊昌罗伟芝陈剑尉吴小红
关键词:脑膜瘤术中出血量术前动脉栓塞
肝癌化疗栓塞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化疗栓塞(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3例肝癌患者共1167次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并分析肝脓肿形成与糖尿病、Child-PughB级肝硬化、门静脉阻塞、胆道梗阻及追加颗粒性栓塞剂栓塞等易感因素的关系。结果 8例患者TACE术后共发生9次肝脓肿。肝脓肿并发症的发病率为0.77%(共1167次操作)。肝脓肿临床表现有肝大、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发病时间为术后9~29d,平均(18±9)d。除1例患者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外,余7例肝脓肿患者经及时诊断和积极经皮肝穿置管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均痊愈。χ2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胆道阻塞易感因素的患者术后肝脓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控制组(χ2=143.848,P<0.001),而糖尿病、门静脉阻塞及追加颗粒性栓塞剂栓塞等易感因素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TACE后肝脓肿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术前胆道梗阻是TACE并发肝脓肿的易感因素。
吴育民周汝明梁惠民邱水波刘闽华戴懿庄少育
关键词:肝脓肿肝肿瘤
载三氧化二砷PLGA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对肝癌的影响
2019年
目的制备载三氧化二砷(As2O3)的PLGA微球,在体外环境下模拟体内环境进行药物的缓释研究。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分别制备载As2O3与空载的PLGA微球,利用恒温摇床进行体外释放,通过连续取样测定释放量,绘制释放曲线。结果经过优化配比方案,成功制备出载As2O3以及空载的PLGA微球,体外药物缓释经过连续的取样与测定绘制出释放曲线。结论制备的载As2O3以及空载的PLGA微球为粉末状固体,通过进一步的电镜表征和体外药物释放表明在体外环境下能够很好的进行药物释放。
吴育民杜端明陈娟萍刘春霖
关键词:PLGAAS2O3扫描电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