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结果。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预后按GOS评分,良好者8例(36.4%),轻残4例(18.2%),重残2例(9%),植物生存3例(13.6%)。死亡5例(22.7%)。结论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抗休克治疗、合理的救治顺序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多发伤
-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28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月~10年(平均5.1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避免回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效果的重要因素。
- 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黎明
- 关键词:矢状窦脑膜瘤显微外科
- 老年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6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
- 关键词: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老年人死亡率并发症
- 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骨膜下引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骨膜下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方法选取我院收住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的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行钻孔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骨膜下持续引流治疗组20例,硬膜下持续引流组20例,两组术后均常规药物治疗。计算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肿量变化以及术后硬膜下血肿复发、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引流量情况,并比较两种引流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血肿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0.639),但术后同侧颅内硬膜下血肿复发率以及术后癫痫发生率,骨膜下引流组低于硬膜下引流组(P=0.005,0.007)。而且,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比较,骨膜下引流治疗组较硬膜下引流组更为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24~48小时内引流量及术后48小时内引流量比较,硬膜下引流组会导致过度引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结论颅骨钻孔置管骨膜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与硬膜下引流比较,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效果无明显区别,但更有利于减少术后血肿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为骨膜下引流可以规避手术对蛛网膜的二次损伤,手术过程更安全,值得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 黎明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纪宏李陈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 后正中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髓外硬膜下肿瘤体会被引量:4
- 2017年
- 髓外硬膜下肿瘤是脊柱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大约占椎管内肿瘤的一半以上,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多见。脊髓压迫症是这一类肿瘤的典型表现,患者常因首发症状为根痛前来就诊,查体可发现感觉运动障碍。其治疗的关键是手术充分解除压迫,尽可能全切,避免复发。传统的手术方法通常采取直视下全椎板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出血较多,神经脊髓副损伤,术后脊柱稳定性欠佳,影响预后。我科自2012年以来采取后正中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治疗髓外硬膜下肿瘤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舒志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
- 关键词:髓外硬膜下肿瘤显微手术半椎板入路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标准大骨瓣组24例,其中死亡6例(25%),重残/植物状态9例(37.5%)和中残/良好8例(33.3%)。常规骨瓣组30例,其中死亡13例(43.3%),重残/植物状态13例(43.3%),中残/良好5例(16.7%),两组中残/良好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 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 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者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并行MVD治疗,术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压迫静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长期随访,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于动脉压迫者有不同特点,术后早期疼痛治愈率较动脉压迫者低,且有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根是三叉神经痛的致病原因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静脉可以是直接的责任血管,术中根据静脉的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只要分离彻底,减压充分,多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静脉压迫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标准大骨瓣组24例,其中死亡6例(25%),重残/植物生存9例(37.5%)和中残/良好8例(33.3%)。常规骨瓣组30例,其中死亡13例(43.3%),重残/植物生存13例(43.3%),和中残/良好5例(16.7%),两组中残/良好率、病死率相差显著(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 周夏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 von Hippel-Lindau病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初步探讨VHL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既往收治的3例VHL病人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中1例有家族史,另2例为多发病变,均未能全切。第1例患者鞍上无症状病变动态观察,第2例患者颈椎HB过小,动态观察,第3例患者一处病变位于颈椎腹侧,无法切除,其余病变全部切除。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MRI,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因累及脏器多,很难全部切除,易复发,愈后较差。
- 朱庆宝马驰原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舒志强周夏
- 关键词:手术核磁共振成像
- 微创穿刺与保守治疗对中等量基底节区出血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与保守治疗对中等量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分析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患者资料,根据入组标准分为微创穿刺引组(手术组)39例以及保守治疗组26例,记录治疗后第1、3、7天的血肿体积,早期GCS及NIHSS评分,统计严重并发症情况。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进行转归评价。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后第3天平均残余血肿体积、血肿清除率优于保守组,手术组患者早期GCS、NIHSS评分优于保守组(P<0.001),手术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P<0.001)。手术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转归良好率(mRS评分≤2)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但30天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30)。结论:微创穿刺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优于保守治疗,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 洪家康李陈戴荣权任祖东周夏
- 关键词:微创穿刺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