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在

作品数:33 被引量:17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细颗粒
  • 7篇数浓度
  • 7篇颗粒物
  • 7篇超细颗粒
  • 6篇粒径
  • 6篇粒径分布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细颗粒物
  • 4篇细微颗粒物
  • 4篇街道峡谷
  • 3篇凝并
  • 3篇排放因子
  • 3篇气溶胶
  • 3篇超细颗粒物
  • 3篇超细微粒
  • 3篇值模拟
  • 2篇谱特征
  • 2篇迁移
  • 2篇迁移率
  • 2篇煤燃烧

机构

  • 2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杭州职业技术...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3篇孙在
  • 13篇黄震
  • 10篇王嘉松
  • 9篇杨文俊
  • 8篇谢小芳
  • 7篇陈秋方
  • 5篇蔡志良
  • 4篇付志民
  • 3篇苏中地
  • 2篇谢晓敏
  • 2篇张洪军
  • 2篇陆叶强
  • 1篇刘德彰
  • 1篇乔信起
  • 1篇蔺应晓
  • 1篇郭美
  • 1篇杨军
  • 1篇聂德明
  • 1篇何正兵
  • 1篇罗涌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4篇中国计量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体育科学
  • 1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微电机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2007年燃...
  • 1篇建设资源节约...
  • 1篇中国第一届近...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市下沙地区PM2.5浓度监测与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便携式的空气质量检测仪,对杭州市下沙地区五条道路及三个小区进行了PM2.5的测量.2010年下沙道路PM2.5的质量浓度在40~136μg/m3,2012年道路PM2.5为18~67μg/m3,说明下沙地区空气质量近年得到改善.同时还对不同空间分布的道路与小区空气质量进行了对比,五条道路按空气质量由好到坏依次为:沿江边的之江东路、高教园学源街、靠近商业区文渊路、途经高架桥的学林街以及靠近工业区的围垦街.三个小区空气质量由好到坏依次为:居住密集区内的小区、高教园周边小区、商业区周边小区.分析了影响PM2.5的因素,认为道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小区的污染源之一,而天气因素对PM2.5的多寡有很大影响.
文一章孙在邓川付志民
关键词:空气质量
蜡烛燃烧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的数量排放因子
2007年
蜡烛燃烧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在10nm—500nm范围内),稳定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呈单峰正态分布,而非稳定燃烧呈近似双峰正态分布.将现场测得的浓度数据通过气溶胶动力方程转化为排放因子.结果表明,蜡烛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在经过一段时间历程后,粒径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纳米级颗粒物逐渐消失,颗粒物的粒径有所增大.蜡烛在稳定燃烧环境下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的数量排放因子为4.05×1012±0.73×1012个.g-1,在非稳定燃烧下的排放因子为1.49×1012±0.32×1012个.g-1.
孙在黄震王嘉松
关键词:蜡烛排放因子粒径分布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数浓度排放特征试验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FMPS)对煤燃烧排放的超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进行测量研究,并对单位质量煤粉燃烧产生的超细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燃烧超细颗粒物数浓度粒径谱呈对数双峰分布,颗粒几何平均粒径(the geometry mean diameter,GMD)约为23.1 nm.在燃烧阶段,煤燃烧超细颗粒物数浓度随时间呈指数增长,各模态颗粒物数浓度与煤粉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单位质量煤粉燃烧产生的核模态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为(1.50±0.64)×1010个·mg-1,爱根核模态颗粒为(1.18±0.56)×1010个·mg-1,积聚模态颗粒物为(0.19±0.06)×1010个·mg-1,总颗粒物为(2.87±1.09)×1010个·mg-1.在扩散过程中,颗粒粒径随时间呈线性增长,粒径增长速率与煤粉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单位质量煤粉燃烧排放的颗粒粒径平均增长速率为7.5 nm·h-1·mg-1.
孙在谢小芳杨文俊陈秋方蔡志良
关键词:煤燃烧超细颗粒物数浓度排放因子
仿昆虫微飞行器仰俯姿态伺服控制器的设计被引量:3
2010年
在风洞实验中,为动态地研究仿昆虫微飞行器的仰俯姿态控制方法,微飞行器的仰俯姿态需要根据安装于其上的微型多维力传感器的输出扭矩进行实时调节,为此设计了本伺服控制器。控制器采用STC增强型51单片机作为本控制器的核心,用模拟SPI接口与多维力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采用电位器作为姿态角传感器,外接模数转换电路对姿态角度进行采样;采用步进电机实现对仰俯姿态角角速度的动态调节,并采用PID算法对姿态角角速度进行闭环反馈控制,以确保仰俯姿态角速度的控制精度。
颜幸尧张洪军苏中地孙在
关键词:风洞
基于光散射法柴油发动机尾气颗粒测试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计算无因次参量(x)、散射光接收角(θ)、粒径(D)等参量和散射光强(Is)之间的数值关系,以及散射光接收立体角β和散射光通量(F)之间的数值关系,得到光散射法测量柴油发动机尾气颗粒粒径谱和单位体积中颗粒含量的理论依据。1)随着D的增大,Is显著增加并且分布随θ波动越大,某一散射角内Is与D之间不再具有成正比的一一对应关系,需测量多角度内Is而计算得到颗粒粒径谱;2)90°散射光接受范围附近光通量F与颗粒的相对体积D3参数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测量F可得到颗粒单位体积的含量,并且选取散射光接收立体角β为30°,能够取得很好的测量效果。依据上述结论设计的测量装置用于柴油发动机台架的尾气粒径分布测量实验,并将该测量装置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粒径分布的实际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装置稳定性、实用性好,测量精度高,并具有实时、在线、不损坏样品等优点。
陆叶强史云斌孙在宋熠金楼晓春
关键词:MIE散射
杭州市春季大气超细颗粒物粒径谱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2012年3~5月,采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astmobilityparticlesizer,FMPS)对杭州市大气超细颗粒物数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模态(5.6~20nm)、爱根核模态(20~100nm)、积聚模态(100—560nm)以及总颗粒物(5.6—560nm)日均数浓度值分别为0.84×10-4、1.08×10-4、0.47×10-4和2.38×10-4cm-3.晴天天气下,爱根核模态颗粒物浓度较高,且可观测到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颗粒在早上10:00~11:00开始增加,3~4h后结束,这说明太阳照射强度促进了新粒子形成.在工作日与周末,人为活动因素使各模态颗粒物浓度分布有明显差异.结合天气因素分析可知,风速和风向也直接影响颗粒物浓度;颗粒物浓度与能见度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区大气能见度的高低受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的颗粒影响较小,与积聚模态颗粒物浓度呈负相关关系.
谢小芳孙在杨文俊
关键词:数浓度超细颗粒物粒径分布
杭州灰霾天气超细颗粒浓度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MPS)对杭州2013年12月6~11日连续灰霾天气和灰霾消退过程超细颗粒进行监测,分析颗粒物浓度变化和粒径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日变化特征为夜晚数浓度较高,凌晨数浓度开始降低,08:00和18:00上下班高峰期出现一个小峰值,体现出明显的交通源峰值,表明交通排放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大.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最高数浓度达到8.0×104cm-3.粒径谱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分别为15 nm和100 nm,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占大多数,粒子以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为主,平均数量中位径CMD(count medium diameter)为85.89 nm.而在灰霾消退过程,颗粒物数浓度降低,峰值粒径向小粒径演变,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逐渐减少,核模态粒子增多,大于积聚模态,平均CMD为58.64 nm.气象因素中能见度和风力与数浓度主要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25和-0.229,相对湿度与数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271,冬季大气比较稳定,水平温度与数浓度的相关性较小.研究灰霾天气数浓度分布和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其形成机制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陈秋方孙在谢小芳
关键词:灰霾超细颗粒数浓度气象因子
香烟燃烧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动态粒径谱特征
应用SMPS(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对ETS(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亚微米颗粒物的粒径谱演变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发现,ETS颗粒物在10nm~...
孙在苏中地张洪军黄震
文献传递
街道峡谷内细微颗粒物扩散特性的DPM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11年
应用离散相模型(DPM)对城市中典型的街道峡谷内细微颗粒污染物浓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湍流模型选择标准k-ε双方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城市风场作用于街谷内导致涡旋流动,进而影响颗粒物的扩散分布.背风侧壁面颗粒物的浓度场呈现明显的"爬墙效应".不同几何结构影响颗粒物的浓度场,递增型街谷模型更有利于颗粒污染物的扩散.
付志民孙在杨文俊谢小芳
关键词:街道峡谷数值模拟细微颗粒物
基于大涡模拟静压气体推力轴承微幅自激振动特性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为揭示静压气体推力轴承微幅自激振动的内在机理,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分析小孔节流静压气体轴承内气体流动特性。发现在节流孔出口附近的湍流区域内气体产生极其复杂的漩涡,气体压力和流速自漩涡中心向边缘逐渐变化,随着气体的流动漩涡不断产生和破裂,造成气膜内气体压力波动,导致承载能力快速改变,引起轴承产生微幅自激振动。通过k-ε模型验证大涡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比环面节流与小孔节流静压气体轴承内气体压力波动的幅值,证明漩涡是导致静压气体轴承产生自激振动的直接原因。计算结果还表明,随着气膜厚度的增加,流场内气体压力波动的幅值先增大后减小,在超精密静压气体轴承设计时,应避免最大压力波动时的气膜厚度接近最大刚度时的气膜厚度,使轴承具有最佳刚度的同时,自激振动得到有效抑制。
李运堂蔺应晓朱红霞孙在
关键词:静压气体轴承大涡模拟漩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