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孙秀威

孙秀威

作品数:58 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肿瘤
  • 11篇细胞
  • 11篇肠癌
  • 8篇预后
  • 8篇直肠
  • 8篇腺癌
  • 8篇化疗
  • 8篇病理
  • 7篇蛋白
  • 7篇结直肠
  • 7篇基因
  • 7篇恶性
  • 7篇肺癌
  • 6篇受体
  • 5篇直肠癌
  • 5篇胃癌
  • 5篇免疫
  • 4篇胃肠
  • 4篇胃肠道
  • 4篇胃肠道间质瘤

机构

  • 3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9篇哈尔滨医科大...
  • 10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8篇孙秀威
  • 10篇白玉贤
  • 6篇冯占军
  • 5篇鄢凤昌
  • 5篇周建华
  • 4篇陈飞
  • 4篇隋杏玲
  • 4篇冯占军
  • 4篇于雁
  • 4篇郝旺
  • 4篇曹凤琴
  • 4篇陈素华
  • 4篇隋红
  • 4篇陈玉玲
  • 3篇于丽娟
  • 3篇黄鹏
  • 3篇吴瑾
  • 2篇乌日罕
  • 2篇于树江
  • 2篇王凯冰

传媒

  • 15篇实用肿瘤学杂...
  • 7篇现代肿瘤医学
  • 6篇胃肠病学
  • 5篇癌症进展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成人教育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肿瘤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可达合并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阿可达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以本科既往单独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病例为对照组,化疗方案参照对照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阿可达90mg+生理盐水10ml静点时间不少于4小时。结果 二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显著(P<0.05)。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50%;活动能力缓解率为71.4%,对照组为30%。结论在化疗同时给与阿可达对于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于雁孙秀威吴瑾李效艳
关键词:阿可达骨转移癌骨痛化疗疗效
基因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1年
胃肠道间质瘤(GIST)来源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或与其同源的干细胞,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漏诊和误诊率较高,基因突变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为c-kit癌基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的突变。DOG1基因为最新应用基因表达谱技术发现的一种高度表达于GIST的基因,国外文献报道在GIST中的表达率可达90%~95%以上,为一敏感、特异的标志物,为GIST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成为当今GIST领域的研究热点。GIST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对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不敏感,术后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复发率较高。以甲磺酸伊马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在GIST的治疗中显示出极大优势,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生存获益,必将在未来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郝旺隋杏玲孙秀威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基因突变
腹盆腔恶性肿瘤热灌注化疗联合热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热灌注化疗联合局部射频透热治疗晚期腹盆腔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局部射频透热治疗组(治疗组)和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3.8%,对照组为26.9%,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水平、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射频透热化疗适用于晚期腹盆腔肿瘤伴腹腔、盆腔、肝脏转移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T细胞免疫功能。
隋红白玉贤孙秀威刘钢新王凯冰
关键词:射频透热腹腔灌注化疗免疫功能
外泌体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较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极高,预后极差,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局部侵袭和早期转移等,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主要由蛋白质、核酸和相关脂类构成。外泌体在肿瘤细胞和微环境间的通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刺激新生血管生成,激活基质中的成纤维细胞,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本文就外泌体在胰腺癌细胞增殖转移、胰腺癌诊断及对化疗耐药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胰腺癌提供思考和借鉴。
杨翠红冉燕翠郑春燕孙秀威
关键词:外泌体胰腺癌远处转移预后化疗耐药
肺鳞状细胞癌的遗传学特点及靶向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肺癌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按组织病理学主要分成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主要又分成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QCC)、腺状细胞癌(adenocarcinoma,A DC)和大细胞癌(1arge cell carcinoma,LCC)。
姜晶孙秀威朱锦红马建群栾瑾薇刘珊珊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FGFRADENOCARCINOMASQUAMOUS甲基化水平
腹膜假黏液瘤恶变为黏液腺癌1例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患者:朱远峰,男,46岁,1998年10月2日入院,住院号:274280患者于入院前半年开始腹胀、腹痛、腹部渐进性膨隆、消瘦,半年体重减轻约10公斤.
吴瑾白玉贤孙秀威王艳颖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恶变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与大肠癌
2006年
孙秀威陈飞白玉贤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大肠癌原发肿瘤肿瘤血管形成内皮细胞增殖
HGF/c-Met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癌症之一,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仅部分患者可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的转移率及复发率较高,近期相关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间充质-上皮转换受体(c-Met)轴的异常激活与HCC的转移潜力及预后不良相关,为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目前针对HGF/c-Met信号传导途径的有效治疗药物仍处于研究重点,现就HGF/c-Met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徐倩文孟迪孙秀威
关键词:肝细胞癌HGF/C-MET
非小细胞肺癌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化学治疗敏感性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亚单位M1(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观察这项指标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后化学治疗应用吉西他滨的NSCLC患者的病理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RM1的表达,并分析患者的化学治疗疗效和生存资料与上述指标表达的关系。结果在50例病理组织中RRM1过表达22例(44%)。RRM1过表达组的1 a生存率小于非过表达组的1 a生存率(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肿瘤部位的2组患者RRM1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分期的2组患者RRM1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RM1非过表达组织化学治疗有效率82.1%(23/28)高于RRM1过表达组有效率22.7%(5/2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RM1过表达组的1 a生存率为53.6%(15/28),非过表达组1 a生存率为77.3%(17/22),RRM1过表达组的1 a生存率低于RRM1非过表达组(P<0.05)。结论 NSCLC患者中RRM1低表达的患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的患者,RRM1可以作为NSCLC采用吉西他滨方案化学治疗敏感性和生存预测的分子指标。
孙秀威陈玉玲黄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耐药
骨桥蛋白和p2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p21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OPN和p21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和p2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浆;OPN和p21在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0/60)和61.7%(37/60)。在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OPN和p2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和80.0%(24/30),高于无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OPN(50.0%,15/30)和p21(43.3%,13/30)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均阳性表达的33例结直肠癌有24例(72.7%)已发生转移,与两者均阴性表达的8例结直肠癌仅有1例(12.5%)发生转移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OPN和p21均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OPN和p2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分化、分期、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但与肿瘤侵袭的发生有关,(P<0.05)。OPN和p21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0.286,P<0.05)。结论:OPN和p2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结直肠癌已发生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陈素华冯占军蒋伟陈飞孙秀威
关键词:结直肠癌骨桥蛋白P21免疫组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