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孙鸿娉

孙鸿娉

作品数:87 被引量:194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 4篇电子电信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0篇降水
  • 28篇增雨
  • 28篇人工增雨
  • 20篇多普勒
  • 20篇雷达
  • 18篇微物理
  • 16篇天气雷达
  • 14篇层状云
  • 12篇多普勒雷达
  • 12篇多普勒天气
  • 12篇多普勒天气雷...
  • 10篇微物理特征
  • 10篇回波
  • 10篇降水过程
  • 9篇新一代天气雷...
  • 8篇强降水
  • 8篇强降水过程
  • 7篇云系
  • 6篇天气概念模型
  • 6篇含水量

机构

  • 85篇山西省人工降...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山西省气象台
  • 1篇山西省气象局
  • 1篇山西省大气探...
  • 1篇太原市气象局
  • 1篇海宁市气象局

作者

  • 87篇孙鸿娉
  • 52篇李培仁
  • 42篇申东东
  • 33篇封秋娟
  • 30篇晋立军
  • 26篇李义宇
  • 22篇任刚
  • 19篇李军霞
  • 16篇孙国德
  • 12篇杨俊梅
  • 10篇任晓霞
  • 6篇汤达章
  • 5篇蔡兆鑫
  • 4篇李玉宏
  • 4篇蔡淼
  • 2篇徐芬
  • 2篇闫世明
  • 1篇裴真
  • 1篇周学文
  • 1篇左常鹏

传媒

  • 21篇山西气象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4篇科技与创新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第30届中国...
  • 3篇山西省气象学...
  • 3篇山西省气象学...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第26届中国...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山西省气象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3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云微物理特征的雨滴谱观测研究
2014年
利用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仪对山西地面的雨滴谱进行了观测研究。对层状云、层积云降水雨滴微物理特征参量分析发现:三次层状云、层积云降水雨滴数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4~229个/m^3、305~743个/m^3,平均含水量量级分别为10~g/m^3、10^-1g/m^3,最大雨滴直径分别为1.78mm、4.7mm。对层状云降水雨滴的数密度和雨强贡献较大的分别是小于1mm、0.2—2mm的雨滴;对层积云降水雨滴的数密度和雨强贡献较大的分别是0.2-2mm、1-3mm的雨滴。层积云出现稳定谱的比例高于层状云。从瞬时谱型分布看,层状云出现单、双、三峰多,第四、五峰值的频率比较少,层积云雨滴谱分布没有出现指数型,常有多峰。从平均谱分布看,层状云谱宽窄于层积云,层状云雨滴平均谱服从指数分布,层积云曲线呈向下弯曲的趋势。对汾阳2008年7月17日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雨滴谱资料分析发现积层混合云降水雨滴微物理量起伏大,降水雨强主要由雨滴数密度决定。相同雨强下,若有相对更多的大雨滴,雷达反射率会更大一些。随着强回波云块的过境,雨滴数浓度、雨滴谱峰值个数、谱宽均明显增大。
封秋娟李义宇李培仁杨俊梅申东东晋立军孙鸿娉
关键词:云微物理特征雨滴谱
近百年来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长期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详尽分析了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长期变化规律,发现两者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而且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同时,还分析了大西洋高压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候的关系,发现大西洋高压与我国冬季气温基本呈正相关,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温大致呈反相关,但均没有显著影响,所以两者都不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闫世明孙鸿娉
关键词:气候变化
华北层状冷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人工增雨可播性研究
利用DMT探测平台对2009年3月11日山西云降水观测外场试验区的一次云降水过程实施了综合探测,综合分析了此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计算了云中过冷水含量距0℃层高度(1500m)的垂直分布: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值出现...
孙鸿娉孙国德晋立军封秋娟申东东李义宇
关键词:人工增雨
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专业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认真研究分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专业气象服务虽然面临很大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专"字上下功夫,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气象科技...
张正营张莉萍孙鸿娉牛永波
关键词:气象
一次积层混合云系结构、降水机镦及人工增雨条件研究
2015年
利用2009年5月9日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及2009年5月9日飞机作业中获取的机载微物理资料,对山西省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降水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催化条件,找出了合适的催化部位和催化时间。研究表明:2009年5月9日云中存在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可播区”,且云中“可播区”呈不连续分布。
封秋娟李培仁杨俊梅申东东李义宇孙鸿娉
关键词:积层混合云云系结构人工增雨条件
黄土高原层状云系发展阶段的云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由于对复杂云结构特征认识与实时监测识别能力的限制,当前的人工增雨实际作业中,催化最佳时机、最佳部位的判定还是非常困难的,为充分发挥地基、空基和遥感等先进探测装备的作用,建立最佳作业潜力区的实时识别技术,利用2010年4月20日机载DMT云粒子测量、GPS、雷达和卫星等对山西省层状云系发展阶段的探测资料,分析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及降水机制,对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催化作业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短时临近预报提供新的依据。结果表明:本次探测层状云系发展阶段为多层结构,垂直方向上有3层云,云层之间夹有2个干层,云系厚度约为4500 m,较深厚,高层是冰云Cs,中低层是冷性的As和Ns,符合自然"播种—供水"的降水机制。垂直方向对应3个丰水区,在5400~5600 m高度的丰水区,对应温度为-9^-11.2℃左右,是云粒子快速增长区,凝华增长和冰晶聚合是该区的主要物理过程,3600 m附近大量过冷水存在为降水粒子的长大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800~3200 m高度层(0℃层附近)为融化和碰并增长层。从高层至低层,云粒子谱型有较强的规律性。从本次飞机观测云的结果来看,层积云粒子谱型在降雨形成前,主要为单峰型,降雨形成初期为双峰型。大云滴和部分小冰晶粒子谱型均呈多峰分布,且在800μm以下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探测过程中云粒子浓度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起伏较小,而相应时空范围内冰晶粒子浓度均小于10/L,该云区对于实施人工催化是非常有利的。
孙鸿娉李培仁闫世明晋立军申东东封秋娟李义宇
关键词:云微物理特征飞机探测降水机制
极端气温预报模型应用研究
气候学家指出,在过去1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区域性气候变化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气温的变化尤其对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影响气温变化的机制和因素十分复杂,目前长期气温的预报...
孙鸿娉
关键词:平均气温神经网络温度预报
文献传递
一次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可播性研究
2010年
利用DMT探测平台对2009年3月11日山西一次云降水过程实施了综合探测,分析了此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计算了云中过冷水含量距O℃层高度的垂直分布及其特征,并根据云雨粒子探测情况研究YAI降雨的可播度指标。
孙鸿娉李培仁孙国德任刚申东东
关键词:人工增雨
山西省层状云飞机云物理观测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山西省2008年-2010年64架次云结构的粒子测量系统(DMT)探测资料,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资料统计分析了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特征。发现:降水性层状云低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3g,m^3,中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5g/m30对比分析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降水性层状云云粒子有效半径要达到10μm-14μm。对云系不同温度层的微物理特征和云中水分按不同粒子尺度的分配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水性层状云在垂直方向上的微物理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也是分层的。高层主要是冰相粒子,主要是冰雪晶,随高度降低冰雪晶的尺度增大,在四个典型温度层的观测中,LWC、云粒子及降水的浓度、尺度相较有很大不同。云中水分按不同粒子尺度的分配可以看出,直径20μm、30μm的粒子含水量较高,对云中液态水含量的贡献较大,降水粒子主要由20μm、30μm的粒子转化。
孙鸿娉中东东封秋娟李义宇任刚周学文
关键词:云物理飞机探测统计分析
“8·16”暴雨的雷电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利用闪电实测数据结合多普勒雷达图像资料对山西省2005年8月15日~17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的闪电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负闪次数远大于正闪次数,正闪强度却高于负闪强度;雷电发生高频次区域与暴雨落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这次暴雨过程地闪电总数超过5000个,暴雨区的闪电频次~时间曲线很好的反映了暴雨过程降水高峰的到来和消亡的演变趋势。
孙鸿娉汤达章闫世明杨爱琴李明明
关键词:暴雨过程雷电特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