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为峰
- 作品数:37 被引量:47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体重增加个体差异的遗传关联研究
- 目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表现为不同个体服用同种药物、相同剂量,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同.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
- 王芳宓为峰卢天兰王力芳岳伟华张岱
- Ⅰ期临床药物试验中健康志愿者一般状况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Ⅰ期临床药物试验中健康志愿者的一般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在本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参加Ⅰ期临床药物试验筛选的177名健康志愿者,对一般资料及实验室、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参加筛选的健康志愿者男女性别比值为2.53(170∶70),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异常的比例男性均比女性高(P<0.05),且低年龄组(<28岁)血红蛋白异常的比例更高(P<0.05);男性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比例为6.5%(女性:15.7%),与女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男性的血糖异常比例为34.6%(女性:20.0%),与女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36<0.05)。结论筛选Ⅰ期临床药物试验的健康志愿者时,男性及低年龄(<28岁)志愿者,应注意检查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血糖;而女性志愿者注意监测中性粒细胞计数。
- 郭月梅王宏山易嘉龙李玲芝宓为峰
- 关键词:健康志愿者
- 共济失调蛋白2结合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所致体重增加的关联研究
- 目的 探讨A2BP1基因多态性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所致体重增加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共人组3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完成奥氮平(治疗剂量5~20 mg/d)治疗8周者为328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
- 董立彩宓为峰卢天兰阮燕燕岳伟华张岱
- 精神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精神科新入院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比较精神专科医院与以综合科系为主的综合医院精神科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干预手段的异同。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非干预性研究。选取2014年9—11月国内5家三级医疗卫生机构(3家精神专科医院和2家综合科系为主的综合医院精神科)503例新入院精神分裂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评定患者CGI-S、BARS、PANSS-EC、MOAS量表并收集实际治疗情况。结果①一般资料:精神专科医院组年龄高于综合医院精神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综合医院精神科组女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工作比例均高于精神专科医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特征:精神专科医院组既往住院≥4次、非自愿住院、CGI-S≥6、MOAS≥4分、PANSS-EC总分、兴奋激越比例均明显高于综合医院精神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临床干预手段:精神专科医院组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口服合并针剂、氯氮平比例高于综合医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选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综合医院精神科相比,精神专科医院新入院精神分裂患者临床表现具有病情重、攻击暴力风险高的特点,两组医院临床干预手段均以抗精神病药物单一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为主。
- 慕永刚许珂张素贞宓为峰张鸿燕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干预
- 利培酮微球注射过程及注射部位疼痛的调查:12周多中心评价
- 2010年
- 背景: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是第一个新型抗精神病药的长效制剂,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因其注射部位为臀部深部肌肉注射,可能引起较重的疼痛刺激。目的:明确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12周后注射部位疼痛情况的变化,探索注射过程及注射部位疼痛与注射剂量、注射次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或门诊患者57例,年龄18~65岁,每2周注射一次利培酮微球,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为25,37.5,50mg,同时采用100mm目测类比量表对患者注射过程疼痛和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研究者应用他评量表对受试者疼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注射剂量、注射次数对注射过程疼痛、注射部位疼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利培酮微球注射的不同剂量组间注射过程的疼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35,P>0.05),说明注射过程的疼痛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注射剂量无关;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与利培酮微球的注射剂量有相关性,50mg组的疼痛程度较37.5,25mg组的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大,明确临床注射过程中应对高剂量利培酮微球注射患者进行重点的护理干预。
- 王雪静李玲芝肖卫东杜波宓为峰
- 关键词:临床康复护理干预疼痛
- 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高致残率的疾病,患者复发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其复发,但目前尚缺乏可以进行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预测模型.研究可预测精神分裂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的统计学模型,用于精神分裂症...
- 宓为峰范滕滕赛力克?塔巴拉克肖静波张鸿燕陆林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临床预后
- 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利培酮4周治疗所致体质量增加的关联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基因与利培酮治疗所致体质量增加的关联。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236名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培酮单一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者体质量与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本研究采用DNA测序检测方法对肥胖相关基因上的rs9939609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tepwise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探索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4周所致体质量增加的关联。结果: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基线BMI值无显著关联[AA/AT vs.TT=(23.0±3.6)vs.(22.7±3.5),P=0.245];4周末时,AA/AT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BM I值也无显著性差异[AA/AT vs.TT=(23.4±3.6)vs.(22.7±3.5),P=0.090];4周BM I变化值与rs9939609显著关联[AA/AT vs.TT=(0.6±1.1)vs.(0.2±1.3),P=0.040]。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汉族样本人群中,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可能与利培酮所致体质量增加有关联。
- 王芳宓为峰卢天兰阮燕燕张岱岳伟华
-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帕利哌酮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临床疗效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多态性与帕利哌酮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的关联.方法 对入组的1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帕利哌酮或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作为主要疗效评价工具,以治疗结束时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及人际和社交能力量表(PSP)作为次要疗效评价工具;每2周进行PANSS评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受试者多药耐药基因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应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分析各基因型与临床疗效的关联性.结果 MDR1基因多态性与主要疗效指标PANSS减分率及有效率的关联分析中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参数检验分析显示:位点rs1045642 CC基因型携带者在阴性症状条目抽象思维障碍(Z=-2.62,P=0.009)及阳性症状条目夸大(Z=-2.84,P=0.005)有较好疗效;rs2032582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在一般病理学症状条目紧张改善较差(Z=-2.50,P=0.012);rs1202169位点A等位基因携带者在一般病理学条目主动社会回避改善较好(Z=-2.09,P=0.036);rs13233308位点CC基因型携带者在一般病理学条目罪恶观念(Z=-2.09,P=0.036)和交流缺乏自发性和主动性疗效(Z=-2.73,P=0.006)改善不佳,该位点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在紧张条目的 疗效改善较好(Z=-2.54,P=0.011).次要疗效指标分析显示,rs1045642位点C等位基因与PSP评分高度相关(Z=-2.18,P=0.029).结论 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可能并不影响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帕利哌酮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的临床疗效,但与妄想、社交回避的改善可能相关.
- 宓为峰杜波刘永桥刘飞虎肖卫东卢天兰李玲芝黄兰岳伟华张鸿燕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哌立酮
- 新入院精神分裂患者激越状况调查
- 了解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新人院患者中发生兴奋激越、攻击/暴力行为的比例。本研究为非干预性、多中心、新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本研究计划在1-2个月从15家医院中筛选出1500名因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而新住院的患者。精神...
- 宓为峰张素贞张鸿燕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激越
- 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激越症状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调查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兴奋激越症状的比例,探索兴奋激越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11家医院纳入新入院(入院时间24 h内)的精神分裂患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CGI-S、PANSS-EC和MOAS量表进行评估,其中PANSS-EC总分≥14分,且至少有一条目得分≥4分定义为激越,PANSS-EC总分≥20分定义为严重激越。结果:最终纳入1115例患者,其中717例(64.3%)有兴奋激越症状,346例(31.0%)有严重激越症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前一周明显攻击行为(OR=7.49,95%CI:5.58-10.07)、非自愿住院(OR=1.66,95%CI:1.162.36)和CGI-S评分高(OR=1.39,95%CI:1.151.69)是兴奋激越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兴奋激越症状的比例可能较高,入院前一周有明显攻击行为是兴奋激越症状的重要因素。
- 张素贞宓为峰刘琦李玲芝杨甫德王勇梅其一何红波陈致宇苏中华刘铁榜谢世平张聪沛桑红张鸿燕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