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红 作品数:5 被引量:41 H指数:2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4例胸腔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灶的病理类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 8例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2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6例间叶组织肿瘤(良性孤立性纤维瘤3例,恶性孤立性纤维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按照良恶性分组为良性组10例和恶性组4例。良性组与恶性组平均年龄及CT征象均无统计学差异。恶性组T/L及T/M明显高于良性组,并且有统计学差异(13. 31 vs 4. 91,P=0. 036;3. 12 vs1. 13,P=0. 002)。以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为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5. 7%,敏感性100%,特异性80. 0%,2例假阳性病例均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神经源性肿瘤与间叶组织肿瘤CT表现及符合线路显像特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鉴别胸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高,并且鉴别间叶组织肿瘤的良恶性准确率较神经源性肿瘤高,具有简便直观的优势,有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李多 张卫红 李亚威 王萌 吕平欣关键词:神经源性肿瘤 间叶组织肿瘤 氟代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SPECT 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部病变患者82例,均给予16排螺旋CT扫描,观察病变的位置、密度、大小、边界及周边状态。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并对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和CT值进行比较。结果82例疑似肺癌患者中,70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26例,非小细胞肺癌44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83.33%、97.06%和71.43%;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央型、纵隔淋巴结融合、纵隔血管侵犯的比例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类圆形、支气管闭塞、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的比例均低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平扫CT值、增强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在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 周环 满凤媛 张卫红 李燕妮 傅求真关键词:螺旋CT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病灶清除术治疗109例脊椎结核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对1987~1996年间收治的初次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椎结核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化疗不合理及耐药菌株的产生;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及术中处理不当;多椎体病变、跳跃型病变及合并其他肺外结核。结论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 张卫红 吴启秋 林羽 程宏关键词:骨关节结核 脊椎结核 外科手术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低危组胸腺上皮肿瘤7例(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3例,B1型胸腺瘤3例),高危组胸腺上皮肿瘤10例(B2型2例,B3型1例,胸腺鳞癌7例)。WHO组织学分型与目测分级、T/L和T/M高度相关(r分别为0.697,0.811和0.815,P值为0.002,0.000和0.000),与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无明显相关。以目测肿块放射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准确率为88.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100%。低危与高危胸腺上皮肿瘤组之间的CT表现包括肿块长径、短径、肿块有无坏死、钙化、分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肺内转移、是否均匀强化和肿块内肿瘤血管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而低危和高危组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上肿块的目测分级(2.0 vs 3.7,P=0.001)、T/L(5.4 vs 16.3,P=0.002)和T/M(1.2 vs 10.4,P=0.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与肿块糖代谢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以^(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块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准确性高,为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李多 李亚威 张卫红 王萌 吕平欣关键词:胸腺上皮肿瘤 氟代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SPECT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低危组胸腺上皮肿瘤7例(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3例,B1型胸腺瘤3例),高危组胸腺上皮肿瘤10例(B2型2例,B3型1例,胸腺鳞癌7例)。WHO组织学分型与目测分级、T/L和T/M高度相关(r分别为0.697,0.811和0.815,P值为0.002,0.000和0.000),与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无明显相关。以目测肿块放射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准确率为88.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100%。低危与高危胸腺上皮肿瘤组之间的CT表现包括肿块长径、短径、肿块有无坏死、钙化、分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肺内转移、是否均匀强化和肿块内肿瘤血管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而低危和高危组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上肿块的目测分级(2.0vs3.7,P=0.001)、T/L(5.4vs16.3,P=0.002)和T/M(1.2vs10.4,P=0.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与肿块糖代谢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以^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块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准确性高,为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李多 李亚威 张卫红 王萌 吕平欣关键词:胸腺上皮肿瘤 氟代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