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文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有机氯
  • 2篇有机氯农药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珠江口
  • 2篇珠江口海域
  • 2篇海草
  • 2篇海域
  • 1篇大型无脊椎动...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组织
  • 1篇异构体
  • 1篇营养化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鱼类
  • 1篇生物体
  • 1篇生物转化
  • 1篇食物
  • 1篇食物来源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张大文
  • 6篇黄小平
  • 3篇田磊
  • 2篇彭勃
  • 1篇曾艳艺
  • 1篇张景平
  • 1篇施震
  • 1篇江志坚
  • 1篇樊敏玲
  • 1篇汪飞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泰来藻、海菖蒲体内铜的化学形态与累积规律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化学逐步提取法,研究了中国2种典型热带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和海菖蒲(Enhalusa coroides)在不同浓度铜胁迫下,其不同部位(根、茎、叶)对铜的累积及其化学形态。结果表明:2种海草中铜的累积模式均表现为叶>根>茎,说明叶是铜最主要的累积部位;2种海草叶中的铜主要以盐酸提取态为主,表明稳定且毒性低的草酸铜是海草叶中铜的主要存在形式;2种海草茎中铜都是以氯化钠提取态为最主要的存在形态,表明海草茎中的铜主要是以活性较高的蛋白质结合形态存在;在泰来藻根部,醋酸提取态为铜主要的存在形态,说明铜主要以毒性较低且较稳定的磷酸盐形式存在,而在海菖蒲根部,铜以多种结合形态存在。此结果可为研究重金属对海草的毒害机理提供依据。
彭勃黄小平张大文
关键词:海草CU化学形态
重金属在珠江口海域两种腹足类动物组织中的分布与累积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测定珠江口海域典型腹足类动物习见蛙螺(Bursa rana)和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各组织器官中重金属(Cu、Zn、Pb、Cd和As)的含量,研究了腹足类动物重金属的组织分布及累积模式。结果表明:肠与肝脏重金属累积模式差异较大,腮在两种螺累积重金属的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性腺是重金属在螺体的重要累积器官;人体通过食用习见蛙螺和棒锥螺肌肉摄入的重金属虽未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提出的最大容许摄入量,但重金属联合毒性的潜在危害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田磊张大文黄小平
关键词:重金属珠江口海域
DDTs和HCHs在珠江口南部海域管角螺的组织分布及生物转化
2011年
通过测定珠江口海域典型腹足类管角螺(Hemifusus tuba)各组织器官中DDTs和HCHs的含量,研究了管角螺体内DDTs和HCHs的组织分布和生物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管角螺肠中DDTs和HCHs含量远高于其他器官,表明其肠壁对有机氯农药有一定的屏蔽作用;性腺中检出较高浓度的DDTs和HCHs,表明性腺是DDTs和HCHs重要的累积器官;各组织器官中的(DDE+DDD)/p,p′-DDT比值(3.20~7.53)均高于沉积物(1.23),说明管角螺具有较强的降解DDT能力;腮中这一比值高于其他各器官,表明腮可能是管角螺排泄DDTs的潜在器官;β-HCH是HCHs各器官中的主要存在形式(63.88%~88.99%),表明生物体可以高效地将α-HCH降解为β-HCH;管角螺肌肉组织中DDTs和HCHs的含量虽未超过WHO规定的食用安全标准,但有机氯农药沿食物链放大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需重点关注。
田磊张大文黄小平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生物转化
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0年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珠江口海域环境已受到较严重污染,对该海域环境污染规律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特征和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为主的污染规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过量的氮磷输入已导致水体高度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诱发该海域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水体层化和富营养化耦合导致局部海域出现底层季节性缺氧,持久性毒害污染物主要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富集,柱状沉积物的记录反映出沉积物中污染物积累与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最后指出,当前和今后该海域环境污染急需加强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生物体组织中的传递过程和在食物链中累积规律、富营养化条件下的复合污染效应、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制、污染控制策略等。
黄小平田磊彭勃张大文
关键词: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有机氯农药在粤西海域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累积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2007年11月在粤西海域采集鱼、虾和螺类等生物样品及表层沉积物样品,探讨生物体和沉积物中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累积水平和各组分的组成规律。调查发现,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总含量分别是4.77ng.g-1和9.06ng.g-1,沉积物中γ-HCH未检出,且δ-HCH和β-HCH所占比例较大,表明粤西沿岸海区近期无新的HCHs输入。沉积物中(DDE+DDD)/T-DDT=0.97≈1,表明粤西沿岸海区基本上没有新的DDT的输入。生物体内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0.84—14.90ng·g-1和0.60—18.40ng·g-1,其中天竺鲷Apogon cyanosoma和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中累积的HCHs主要以α-HCH的形式存在,分别占73.96%和100%,而纵带箬鳎Brachirus swinhoni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中HCHs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是γ-HCH(66.10%)、β-HCH(57.14%)和δ-HCH(61.48%),这说明不同生物体对HCHs的累积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疣荔枝螺、天竺鲷、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纵带箬鳎中的(DDE+DDD)占DDTs总量的百分比分别是100%、100%、91.5%、91.4%和60.5%,表明这些生物体具有较强的降解DDT能力。各种生物体内DDTs和HCHs的含量都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食用安全标准,但是其复合毒性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施震张大文黄小平汪飞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沉积物生物体同分异构体
海南新村湾海草床主要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食源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海南岛新村湾海草床中主要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结果显示,有机碳源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16.9‰—-6.8‰,以海草叶片及其碎屑最高(-7.8‰±0.2‰),悬浮颗粒有机质(POM)最低(-16.9±0.2)‰,而附生藻类(-12.0±0.9)‰和沉积物有机质(SOM)(-13.2±0.2)‰居中。消费者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15.4‰—-6.4‰,表明其食物来源较广。IsoSource混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海草床棘皮动物、多毛类、甲壳类和大部分的鱼类以海草为主要有机碳源,双壳类主要同化附生藻类和SOM的混合有机碳源,少数鱼类以POM为主要碳源。以上结果表明,海草是海草床中主要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樊敏玲黄小平张大文张景平江志坚曾艳艺
关键词:海草食物来源鱼类大型无脊椎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