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景发

作品数:242 被引量:1,18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9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08篇天文地球
  • 29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5篇遥感
  • 74篇地震
  • 32篇震害
  • 29篇断裂带
  • 29篇裂带
  • 27篇INSAR
  • 26篇形变
  • 26篇图像
  • 24篇断层
  • 22篇遥感影像
  • 19篇地壳
  • 17篇地貌
  • 16篇雷达
  • 15篇建筑物
  • 14篇变化检测
  • 11篇地质
  • 11篇遥感技术
  • 10篇多尺度
  • 10篇信息提取
  • 10篇同震形变

机构

  • 232篇中国地震局
  • 48篇中国地震局工...
  • 27篇山东科技大学
  • 1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国家地震局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兰...
  • 4篇防灾科技学院
  • 4篇核工业北京地...
  • 4篇黑龙江科技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天津市地震局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242篇张景发
  • 54篇姜文亮
  • 28篇罗毅
  • 28篇李永生
  • 27篇李强
  • 19篇焦其松
  • 18篇龚丽霞
  • 17篇王鑫
  • 15篇申旭辉
  • 12篇颜蕊
  • 10篇田云锋
  • 10篇蒋洪波
  • 8篇陈学波
  • 8篇田甜
  • 8篇薛腾飞
  • 7篇龚利霞
  • 7篇申文豪
  • 7篇陈文凯
  • 7篇高敏
  • 6篇单新建

传媒

  • 40篇地壳构造与地...
  • 16篇地震
  • 9篇地震地质
  • 8篇国土资源遥感
  • 8篇科学技术与工...
  • 8篇大地测量与地...
  • 7篇地震学报
  • 7篇自然灾害学报
  • 7篇遥感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地震工程与工...
  • 3篇遥感信息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3篇第四届全国地...
  • 3篇中国遥感应用...
  • 2篇地球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7篇2020
  • 11篇2019
  • 20篇2018
  • 15篇2017
  • 22篇2016
  • 17篇2015
  • 6篇2014
  • 19篇2013
  • 13篇2012
  • 14篇2011
  • 6篇2010
  • 16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2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TM和DEM的茅山地区断裂构造解译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基于TM和DEM数据,建立了茅山地区解译标志,对茅山地区断裂进行了详细研究,解译了该区域断裂构造。茅山地区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四组断裂。研究表明,利用遥感和DEM判读的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相吻合。
陈文凯张景发姜文亮杨映红
基于PS-InSAR的1995—2000年苏州地面沉降监测被引量:13
2010年
永久散射体(PS)技术在传统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中引入时间维,分析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像元集相位变化,获得毫米级的地面测量精度,但是该技术要求处理的范围较小。采用分块处理的方法,通过PS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得到1995—2000年苏州地区地面沉降场的测量值。地面水准测量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精度可达5mm(以水准测量代表地面形变的真实情况),基于分块处理的PS-InSAR技术在进行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朱叶飞陈火根张登明武健强吴曙亮张景发罗毅
关键词:D-INSARPS-INSAR地面沉降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被引量:21
2015年
沂沭断裂带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新构造运动显著,是华北地区的强震活动带之一。文中收集了该地区的布格重力数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重力场进行有效分离,研究区域地壳结构特征及断裂空间展布,并应用Parker变密度模型对区域莫霍面进行反演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重力区域场显示,沂沭断裂带形成了NNE走向的大型重力梯度带,分隔了鲁西、鲁东地块,成为区域内重要的地球物理分界线。2)重力局部场显示,中上地壳结构复杂,沂沭带内部呈现两堑一垒的重力异常格局,5条主干断裂形成线性梯度带分布于东、西地堑内,鲁西块体的多条NW向活动断裂交切于沂沭断裂带,多数断裂只交切于西地堑,而蒙山山前断裂和苍尼断裂横穿沂沭断裂带;下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发生明显的褶曲构造,表现出大规模高、低密度异常相间排列的典型特征。3)区域莫霍面形态东高西低,沂沭断裂带形成了莫霍面陡变带,造成了东西分异格局,潍坊东—莒县—临沂一线出现莫霍面上隆区,具有强震发生的深部孕震环境。4)区域内地震多发于高、低重力异常转化带之间,特别是活动断裂对应的重力梯度条带之上,地震的发生与断裂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沂沭断裂带地震活动性最强,且东地堑强于西地堑。
王鑫张景发付萍杰高敏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地壳结构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多尺度分析
极具应用潜力的PS技术被引量:20
2005年
虽然在一些条件良好的地区,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已经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应用成果,但时间失相干因素很大地限制了D-InSAR的广泛应用,而大气效应也会影响D-InSAR的测量精度。近年来提出的永久散射体(PermanentScatterers,PS)技术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即使在无法获得干涉条纹的情况下,利用基于多时相SAR图像和相位稳定像元点集的PS技术也能取得毫米级的地表形变运动测量精度,因而PS技术大大增强了干涉测量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其精度,是干涉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首先着重介绍PS技术的原理及其处理过程,然后对PS技术的应用,以及PS技术与传统D-InSAR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扼要的讨论,期望有助于推动这项高新技术手段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
唐伶俐张景发王新鸿戴昌达
关键词:PS永久散射体形变DEM
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地面接收站选择研究
2009年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卫星的相关地面站选择和使用情况。这些卫星包括,COMPASSⅡ卫星、QUAKESAT卫星、DEMETER卫星、气象卫星、海洋一号卫星、嫦娥一号卫星、双星计划、中巴资源卫星以及正在建设的“三站网”。结合中国当前卫星资源共享的政策、中国地震行业的需求以及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地面站选择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CSES地面站布局需考虑的几个冈素,并提出了五种可行的布局方案和地面站的选择思路。
颜蕊张景发申旭辉刘玉荣
关键词:卫星地面接收站
建筑物震害遥感图像特征信息的增强、提取与震害识别技术被引量:1
2003年
一、前言许多震例表明,恰当的应急反应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尤其是能减少人员的伤亡。地震发生后,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调查震害、评估损失,粗略地提供灾区的范围和受灾程度,使政府有关部门对灾情有宏观上的了解,从量级上掌握地震现场的破坏情况及灾情可能发展的趋势,及时部署救灾工作,以便有效地降低灾害的影响。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图像获取方便等特点,遥感手段在震害的评估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成为一种方便、快捷、便宜的信息源,可以期望,遥感手段能够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
张景发谢礼立陶夏新
关键词:灾情灾害图像
地震多源异构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6年
应用于地震研究中的遥感影像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的显著特点,分析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数据亦呈现多样化的特性。借助MapGIS K9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文件方式存储的应用于地震研究中的多源异构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地震多源异构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影像数据以及矢量数据、文档数据等辅助数据,针对地震行业遥感影像的使用特点,设计并实现的数据浏览、数据目录及操作、数据检索以及数据安全与用户权限功能,能够满足地震研究中用户的操作需求。数据库系统在高分示范区遥感影像存储与共享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田甜张景发姜文亮罗毅
关键词:遥感数据库数据目录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对比被引量:2
2016年
在遥感中,所谓的变化即地表组分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改变。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它们被广泛地应用到森林开采、灾害监测、灾害评估、城市扩张和土地管理等行业中。变化检测的工作流程即使用多时相数据集来定性地分析这些现象和对象的时序影响并量化其变化。遥感数据因具有较高的时间频率、便于计算的数据格式、天空视角、广阔的空间和光谱分辨率范围,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变化检测数据源。在遥感中变化检测的主要目标有定义图像的几何位置和变化的类型,定量描述变化的大小以及评价变化检测结果的精度。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为基于像素的方法,而随着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出现,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遥感变化检测当中。本文介绍了这三种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宋英旭牛瑞卿张景发李永生罗毅冯时陈艳
关键词:遥感变化检测像素面向对象数据挖掘
2016年门源Mw 5.9级地震震源机制InSAR反演及其发震构造运动特征研究
<正>2016年1月21日,门源祁连山冷龙岭地区发生Mw 5.9级地震,这是继1986年8月26日Ms6.4级地震之后,该地区发生的第二次有记载的中强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皆位于冷龙岭断裂带西北段靠近一条分支断层的附近,两次...
李永生姜文亮张景发
关键词:地震观测震源机制合成孔径雷达
文献传递
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文中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了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及与邵楼断裂的交切关系,利用重磁资料研究了废黄河断裂带的深部几何结构及与郯庐断裂带西边界的交切关系。二阶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变换细节图反映出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深度为7~8km,而三阶和四阶重力异常细节图反映的深度分别为9~11km和15~18km。研究结果表明,废黄河断裂带向SE延伸至九顶附近,向下的切割深度约为8~9km。NW向的废黄河断裂带截切邵楼断裂致使邵楼断裂构造线自东北向西南由N60°E转至N45°E。废黄河断裂带与郯庐断裂带不相交。废黄河断裂带属于前第四纪断裂,活动性较弱。
陈丁张景发朱鲁姜文亮路晓翠刘建达李丽梅张鹏
关键词:遥感重磁历史地震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