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钧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担忧
  • 1篇新释
  • 1篇叶圣陶
  • 1篇艺术
  • 1篇语法分析
  • 1篇召公
  • 1篇哲学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知识分子
  • 1篇赏读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判断
  • 1篇生命哲学
  • 1篇诗经
  • 1篇诗文
  • 1篇诗序
  • 1篇释解

机构

  • 8篇牡丹江师范学...

作者

  • 8篇张钧
  • 1篇付振华

传媒

  • 3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写作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谁忧,何忧?——“父母惟其疾之忧”释解
2007年
《论语·为政》第6章记述道:“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对“父母惟其疾之忧”通行的有两种互相矛盾的解释:一曰父母只担心儿子身体有病。二曰孝子只担心父母的身体有病。那么到底是谁担忧谁?我们认为应是父母担忧儿子。只要我们对“父母惟其疾之忧”这个句子进行一下简单的语法分析就会清楚。
张钧
关键词:父母释解语法分析儿子孝子担忧
中国古典戏剧现代化的思考被引量:1
2001年
中国古典戏剧是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它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具体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场景.让今天的观众在轻松的艺术欣赏中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在对历史的思考中联系现实以得到某种启迪.这就是古典戏剧的时代价值或现实意义.
张钧
关键词:古典戏剧戏剧美学
“殆及公子同归”新释被引量:2
2000年
《豳风·七月》是《诗经》风诗当中篇幅最长的一首,而且被当作农事诗流传了二千来年。当代的《诗经》研究者们则大多认为这是一首反映奴隶痛苦生活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虽然同意反抗性不太强烈。这种对此诗的性质认识的分歧,必然要影响到对《七月》这首诗的具体词向的解析上,特别是对“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一句的解释,这种分歧更为明显。这句诗在《七月》原文的第二章: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张钧贺丽杰
喻中明理 理中带喻——《召公谏厉王弭谤》写作艺术
2008年
《召公谏厉王弭去年谤》选自《国语·周语上》。与《左传》编年叙事不同,《国语》重在记言,以言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言事结合,相得益彰。为此,无论篇章短长,对言事情景和言中所涉事实,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节、前因后果交代明白,线索清楚,层次井然,结构完整;同时言中见人,在叙事记言中展现人物性格。《国语》的语言风格基本特点是平实自然,明白晓畅,但有些篇章也颇重文辞,有声有色,气势不凡,流畅生动。《召公谏厉王弭去年谤》就是其代表性的篇章。
张钧
关键词:《召公谏厉王弭谤》写作艺术明理历史经验教训《左传》相得益彰
时代的面孔——20世纪历史转析时期的中国文学
1995年
时代的面孔变化不定,如同在生活的激流中游泳的人面色阴睛不定一样。每一刻都产生惊讶、疑惑、痛苦,继而又为兴奋、喜悦、欢乐所取代。只要人活着,这种循环往复就不会停止。
H.A.列别杰娃张钧
关键词:中国文学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社会叶圣陶中篇小说面孔
创作情境与诗文赏读
2008年
诗文辞赋是怎样产生的呢?《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说,诗歌是心灵的咏唱,藏在心里,就是情感,形诸文字,就是诗歌。可见,诗是作者在不同情境下情感的自然流露。
张钧
关键词:诗文情境赏读《毛诗序》情感辞赋
从作家出发还是从文本出发 谈金圣叹对宋江形象的“误解”被引量:5
2002年
一般论者认为,金圣叹说《水浒传》中的宋江是奸诈之徒,是他反动政治立场的表现。本文认为,这不是他的政治立场决定的,而是其忽视作家创作目的,完全按自己的道德审美标准体味作品得出来的结论,文章疏列了金圣叹把《水浒传》中的宋江说成奸诈之徒的种种表现,他据此对《水浒传》尤其是宋江形象所作改动的情况及其用心,同时分析了作家造成金圣叹这种审美判断的原因。
张钧
关键词:《水浒传》金圣叹审美判断
浅析陶渊明生命哲学的两个层次被引量:1
2002年
陶渊明的生命哲学是一种解脱痛苦、安抚生命的思想。首先 ,针对生的短促和死的必然 ,陶渊明表现出清醒的理性精神 ,进而提出了带有宿命色彩的“委运任化”的命题。其次 ,针对功名无成的生命困厄 ,陶渊明矛盾重重 ,转而选择了皈依自然的诗意栖居。陶渊明正是借此安身立命 ,并为后代士大夫建造了一座精神家园。
张钧付振华
关键词:陶渊明生命哲学委运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