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鲁锋

作品数:33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4篇动脉
  • 22篇冠状
  • 22篇冠状动脉
  • 12篇动脉旁路
  • 12篇动脉旁路移植
  • 12篇旁路移植
  • 12篇微创
  • 12篇冠状动脉旁路
  • 12篇冠状动脉旁路...
  • 1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1篇移植术
  • 11篇旁路移植术
  • 11篇冠状动脉旁路...
  • 9篇血管
  • 8篇切口
  • 8篇小切口
  • 8篇病变
  • 7篇杂交
  • 6篇手术
  • 5篇血运

机构

  • 30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保定市第二中...

作者

  • 33篇张鲁锋
  • 18篇凌云鹏
  • 11篇杨航
  • 11篇傅元豪
  • 9篇吴松
  • 8篇赵鸿
  • 8篇万峰
  • 7篇宋之明
  • 6篇崔仲奇
  • 6篇万峰
  • 5篇高炜
  • 5篇郭丽君
  • 5篇张喆
  • 4篇王贵松
  • 4篇宫一宸
  • 4篇牛杰
  • 3篇肖锋
  • 3篇冯海波
  • 3篇石志辉
  • 3篇解基严

传媒

  • 6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2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三角帆”技术在间断双肺通气下实施左胸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采用"三角帆"技术,在经左胸小切口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 CABG)中实现间断双肺通气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我中心接受MICS CABG手术的207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肺通气组(111例)和双肺通气组(96例)。双肺通气组应用"三角帆"技术悬吊心包外脂肪组织,隔绝肺组织与术野,术中进行间断双肺通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结果。结果单肺通气组与双肺通气组术前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组搭桥数量少于双肺通气组(2.8±0.8 vs.3.1±0.8,P=0.015),手术时间也短于双肺通气组[(296.7±57.3)min vs.(334.1±87.0)min,P=0.000]。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胸、肺不张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角帆"技术简单易行,可在MICS CABG手术过程中实现间断双肺通气。
傅元豪宫一宸钱敏张鲁锋赵鸿凌云鹏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微创手术保护性肺通气双肺通气
择期“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择期“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随访结果。
吴松凌云鹏傅元豪张鲁锋杨航郭丽君王贵松崔明牛杰高炜万峰
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原则。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6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术,其中2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于心力衰竭,余59例均治愈岀院。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52.8±11.3)mm降至(47.9±8.9)mm(P<0.01),LVEF从(46±11)%升至(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同期处理二尖瓣后效果满意。
万里飞宋之明郝兴海张喆赵鸿崔仲奇张鲁锋解基严万峰
关键词:冠心病二尖瓣闭锁不全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二尖瓣手术的早期效果,总结此类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8月到2006年5月,42名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二尖瓣手术。二尖瓣关闭不全原因为:缺血性38例(90.48%,38/42);风湿性2例(4.76%,2/42),退行性2例(4.76%,2/42)。全组患者术前心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0.20~0.80(平均0.41±0.14),行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12例,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MVP)30例。结果:院内死亡4例(9.52%,4/42),术后早期二尖瓣返流无到轻度36例,残余中度返流2例,均不需再次手术。全组患者心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0.41±0.14,术后0.45±0.12,P=0.152);而行MVP组EF值与术前相比改善明显(术前0.36±0.08,术后0.41±0.10,P=0.013)。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二尖瓣的处理以成形为首选,使用二尖瓣成形环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张鲁锋肖锋李岩王进杨阳石志辉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二尖瓣闭锁不全外科手术
择期"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中期随访结果
吴松凌云鹏傅元豪张鲁锋杨航郭丽君王贵松崔明牛杰高炜万峰
新型胸壁牵开系统与改良心脏稳定器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总结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状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200例。术中使用新型胸壁悬吊拉钩在直视下获取LIMA,应用改良稳定器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前降支旁路移植。138例接受单纯左胸MIDCAB,62例接受左胸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9.1±4.3)h,监护室停留时间(26.4±14.4)h。术后完全无输血156例,44例输红细胞2~6 U(中位数4 U)。1例(0.5%)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该患者出院后死于心力衰竭(死亡率0.5%)。106例术后1周造影复查,2例(2/106,1.9%)左乳内动脉桥闭塞,随即再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康复出院。197例随访2~26个月,(9.4±6.2)月,无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新型悬吊式乳内动脉牵开系统可以在直视下从第1肋上缘开始获取LIMA,使用改良心脏稳定器便于在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吻合,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鲁锋凌云鹏杨航鲍黎明杨威高卿崔仲奇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小切口
合并胸腔粘连患者行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在胸腔粘连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15年8月~2019年4月,16例合并左侧胸腔粘连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胸腔非特异性炎性粘连10例,左侧胸腔手术(肺叶切除)后粘连4例,左侧胸腔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2例。经左前外侧第5肋间切口分离胸膜粘连并游离左侧乳内动脉,完成左侧乳内动脉到前降支的旁路移植。放置左侧胸腔引流管后恢复为双肺通气并关闭切口。结果16例均按计划完成左侧乳内动脉的获取及与前降支的吻合。左乳内动脉获取时间22~37(27±6)min,呼吸机使用时间5~12(8.1±3.7)h,监护室停留时间16~31(22.5±10.6)h。16例均未输血,术后顺利恢复。其中10例出院前冠脉造影检查确认桥血管通畅。随访时间3~32个月,中位数15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合并左侧胸腔粘连者接受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的,细致分离粘连胸膜可以改善术野显露,保证手术效果。
张鲁锋凌云鹏宫一辰付元豪杨航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微创技术
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的73例资料,以同期、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383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围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与OPCAB组相比,HCR组手术时间短[(152.9±43.8)min vs.(262.6±51.8)min,t=-16.993,P=0.000],术后总引流量少[中位数460(20~2070)ml vs.980(130~8770)ml,Z=-8.232,P=0.000],输血少[12例(16.4%)vs.200例(52.2%),χ2=31.555,P=0.000],机械通气时间短[(9.4±7.4)h vs.(19.0±18.3)h,t=-4.391,P=0.000]。术后HCR组随访73例(100%),OPCAB组随访360例(94.0%)。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25.0±9.6)月vs.(22.8±10.6)月,t=1.693,P=0.091]。2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例(5.5%)vs.10例(2.8%),χ~2=0.684,P=0.408],生存曲线也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χ~2=1.041,P=0.308)。结论 "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与OPCAB相比手术时间短,引流量少,输血少,机械通气时间短,随访结果显示其MACCE发生率与OPCAB相近。因此认为,"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吴松凌云鹏傅元豪张鲁锋杨航郭丽君王贵松崔鸣牛杰高炜万峰
关键词:分站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杂交随访结果
两种微创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效果的对比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分期杂交技术(staged-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Staged-HCR)与微创双侧胸廓内动脉(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BITA)全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70名患者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行左侧胸廓内动脉至冠状动脉前降支搭桥、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非前降支血管病变的Staged-HCR组患者40名;应用微创BITA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30名。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血液制品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两种微创方法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按计划接受微创搭桥治疗。在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Staged-HCR组(11.2±8.7)h,微创BITA组(18.3±9.1)h,P=0.013]、监护室停留时间[Staged-HCR组(26.29±4.05)h,微创BITA组(44.74±28.75)h,P=0.022]以及累计伤口引流量[Staged-HCR组(695.57±250.46)m L,微创BITA组(1103.26±547.44)m L,P=0.03]方面,Staged-HCR技术更有优势。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种方法均取得较高的移植血管通畅率,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论:Staged-HCR技术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一种微创方法,在治疗存在右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再血管化方面有优势;微创BITA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手术具备更优异的远期通畅率,且适用于不能耐受PCI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本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安全且有效。
张鲁锋凌云鹏杨航宫一辰宋之明万峰
关键词:微创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前CT评估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复杂性
2023年
目的评估术前胸部CT数据预测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操作复杂性的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30例多支MICS CABG术前胸部CT数据,包括心尖-气管隆突线(apical-carina line,A-C线),升主动脉右缘与正中线连线距离(right aorta-middle line,R-M线),升主动脉前壁与胸骨后缘连线距离(top-aorta line,T-A线),升主动脉-主肺动脉上缘连线与水平线之间角度(aorta-pulmonary angle,A-P角),心尖与正中线之间连线(apical-middle line,A-M线)与左侧胸腔最大横径(left-thoracic line,L-T线)之间的比值即左侧心胸比(cardiothoracic ratio,CTR)。自制“MICS CABG技术操作者评估量表”,包括切口位置、乳内动脉显露、乳内动脉获取复杂程度、升主动脉显露效果、升主动脉操作难度、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前降支系统远端吻合、回旋支系统远端吻合、右冠状动脉系统远端吻合、止血与关胸10个条目,术者根据各条目难易程度进行评分,由易到难用1~10分表示。分析术前CT数据与MICS CABG技术操作者评估量表各条目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线与“乳内动脉显露”(r=0.877,P<0.001)和“乳内动脉获取复杂程度”(r=0.872,P<0.001)具有高度相关性;T-A线与“升主动脉显露效果”(r=0.561,P=0.001)具有相关性;A-P角与“升主动脉显露效果”(r=-0.835,P<0.001)具有高度相关性,与“升主动脉操作难度”(r=-0.612,P<0.001)和“升主动脉近端吻合”(r=-0.598,P<0.001)具有相关性;A-M线与“回旋支系统远端吻合”(r=0.629,P<0.001)具有相关性;左侧CTR与“回旋支系统远端吻合”(r=0.923,P<0.001)和“右冠状动脉系统远端吻合”(r=0.782,P<0.001)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术前CT数据可以帮助预测MICS CABG的技术复杂程度,建立完善、综合的术前影像分析系统有助于安全、有效地实施MICS CABG技术。
张鲁锋傅元豪凌云鹏冯海波
关键词:小切口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