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德胜

作品数:2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2篇CD23
  • 10篇淋巴
  • 9篇淋巴细胞
  • 6篇蛋白
  • 6篇CD23分子
  • 5篇B细胞
  • 4篇增殖
  • 4篇分子
  • 4篇SCD23
  • 4篇T细胞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信号
  • 3篇介导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3篇B淋巴细胞
  • 3篇CD
  • 2篇蛋白磷酸化

机构

  • 22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卫生部工业卫...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淮阴市卫生防...

作者

  • 25篇徐德胜
  • 9篇喻学忠
  • 9篇钱玉昆
  • 5篇项树林
  • 5篇施群
  • 4篇张晓燕
  • 3篇郭莉萍
  • 3篇周藕良
  • 3篇晋康新
  • 3篇王秀梅
  • 3篇赵海霞
  • 2篇张新
  • 2篇王卫莉
  • 2篇陈欣洁
  • 2篇宋辉
  • 2篇郝正梅
  • 1篇胡利华
  • 1篇徐德胜
  • 1篇秦建中
  • 1篇李淑艳

传媒

  • 9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国外医学(免...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 4篇1995
  • 5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联膜CD23分子对B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内第二信使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旨在探讨 B 细胞膜表面 CD23分子可能具有的功能和所介导的第二信使物质的改变。以 CD23分子的天然配体 IgE 及抗 CD23单抗作为交联剂,观察分析了交联 B 细胞膜表面 CD23分子后,对B 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交联所导致的细胞内一些第二信使物质的改变。结果显示:(1)抗 CD23单抗及 IgE免疫复合物(IgEIC)对活化 B 细胞增殖,依据其浓度不同,呈现促进和抑制双向调节效应。这种双向效应依赖于可上调 CD23表达的淋巴因子 IL-4的存在;(2)单价结合 CD23分子的 IgE 对活化 B 细胞增殖无影响;(3)对于 B 细胞有促增殖浓度的抗 CD23单抗和 IgE IC,可引起活化 B 细胞内 cAMP 水平的升高,而对胞内cGMP 水平无明显影响;(4)抗 CD23单抗能诱导活化 B 细胞胞浆游离 Ca^(2+)浓度快速而短暂的升高。
喻学忠徐德胜项树林楼黎明施群钱玉昆
关键词:CD23分子B细胞交联剂
中国健康中老年人血浆中t-PA水平的调查
1998年
中国健康中老年人血浆中tPA水平的调查王卫莉晋康新郭利萍胡利华△张晓燕徐德胜(北京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北京100083△淮阴市卫生防疫站)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及组织细胞合成,是体内纤溶系统的关键成分,广泛存在于血...
王卫莉晋康新郭利萍胡利华胡利华张晓燕
关键词:血浆T-PA纤溶酶原激活物
CD_(23)McAb抑制活化B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1995年
本研究用CD_(23)单克隆抗体(CD_(23)McAb)交联活化的人扁桃体B细胞,证明CD_(23)McAb对B细胞呈双向调节效应,即:高浓度区抑制B细胞增殖,低浓度区促进B细胞增殖。继而,用对B细胞有抑制效应浓度的CD_(23)McAb交联B细胞膜CD_(23)分子,通过研究抑制效应恢复条件,探讨了CD_(23)McAb产生抑制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去除CD_(23)McAb后,抑制作用不能恢复,用SAC再次活化,使B细胞恢复增殖状态,用促B细胞增殖浓度的CD_(23)M-cAb却无此作用。提示:过量CD_(23)McAb过度交联B细胞膜CD_(23)分子后,所产生的抑制B细胞增殖现象,可能是由于促使B细胞从细胞增殖周期进入非增殖状态的G_0期所致。
赵海霞徐德胜王秀梅张晓燕陈新洁刘娜新
关键词:CD23单克隆抗体B细胞增殖
CD23功能及介导的信号传递
1992年
CD23及其可溶性片段具有多效性分子的结构特征,表现出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对IgE 的生成调节、对T 和B 细胞增殖分化调节、抗原提呈和介导IgE 依赖的ADCC 作用、促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类似MIF 和CF 样作用。CD23分子所介导的信号传递与G 蛋白、cAMP,Ca^(2+)、磷酸肌醇磷脂水解以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有关,CD23A 型和B 型介导的信号传递通路有所区别。
喻学忠徐德胜钱玉昆
关键词:CD23介导信号
CD23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0年
本文从CD23与IgE、CD23与其受体,与CD23有关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等几个方面介绍了CD23研究的最新进展。CD23,即IgE的低亲和力受体(FceRⅡ),是一个45KD的糖蛋白。它是唯一的不属于Ig超家族的Fc受体,与C型植物血凝素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个家族包括选择素如MEL14、LAM1、ELAM1、CD62等以及其它各种粘附分子。CD23分子最早在1975年由Lawrence等发现,并于1986年由Kikutani等人克隆出来。CD23和其它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引发一系列生物活性,比如细胞与细胞粘附、调节IgE合成、抗原呈递、早期T细胞分化、防止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调节、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对寄生虫的免疫攻击、调节HIV1的扩增等等。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CD23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晋康新李淑艳徐德胜
关键词:CD23受体信号转导基因调控
鉴定IgE BF/sCD23的IgE介导的间接Western印迹技术的建立被引量:5
1992年
基于 Western 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 IgE 结合因子/可溶性 CD23(IgEBF/sCD23)能够和 IgEFC 端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在系统研究了包括:IgE 浓度,反应时间及转移条件等数种因素后,首创了 IgE 介导的间接 Western 印迹技术.用于对 SDS—PAGE 电泳分离后样品中 IgEBF/sCD23特异性片段进行鉴定.实践证明:该法具有重复性高,操作简便及节约资金等优点.运用该技术,我们确定了 RPMI8866细胞上清中具有 IgEBF 活性的五种不同分子量的多肽.此方法的建立对开展 IgEBF/sCD23的研究以及其它特异性分子的鉴定都具有参考价值.
徐德胜吕东思项树林喻学忠施群钱玉昆
关键词:IGE
粘附分子在T淋巴细胞移行和组织定位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1993年
粘附分子在T淋巴细胞移行和组织定位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在粘附分子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参与T淋巴细胞移行及组织定位的粘附分子,着重描述了T淋巴细胞移行的基本特点,不同的细胞系移行方式不同,Tm细胞主要移行到非淋巴样组织,Tn细胞则主要进入淋巴结,T细胞组织定位具有专一性,炎症增加T细胞的粘附效率.本文还讨论了粘附作用的可能模型:T细胞与内皮细胞随机撞击形成脆弱的粘附,激活了T细胞上的整合素,导致T细胞与内皮细胞强有力地粘附,最后移行和定位到周围组织.
郝振月徐德胜周藕良
关键词:粘附分子T细胞
sCD23刺激效应T细胞蛋白磷酸化现象以及对其亚群的影响
1995年
在sCD23促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下,体外渗透化的活化T细胞经亲和纯sCD23的刺激后,比阴性对照多出6条发生磷酸化的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100kD、100kD、88kD、84kD、76kD和52kD。用FACS分析sCD23效应靶细胞中效应亚群的特征,结果显示:亲和层析纯sCD23可促使预活化T细胞中CD4 ̄+CD8 ̄-与CD4 ̄-CD8 ̄+亚群的比值由阴性对照的1.08增高到1.55。按细胞体积大小进一步取门分析,结果表明,该效应主要反映在小体积T细胞群中。本试验结果提示,sCD23可能参与T细胞的信号传递过程;sCD23的效应靶细胞可能是CD4 ̄+T细胞亚群。
郝振月徐德胜喻学忠周藕良
关键词:SCD23蛋白磷酸化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
逆转录病毒介导重组CD23 cDNA稳定整合的RVc23-8866细胞株的建立
1999年
目的:建立稳定整合的细胞株,为研究外源基因定位整合机制及其对靶细胞生物特征影响,建立一个生物模型。方法:构建重组病毒载体PLXCD;用Lipofectin 将PLXCD 转染PA317 包装细胞,用G418 筛选获得抗性细胞克隆,扩增抗性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测定病毒上清效价,感染RPMI8866 细胞,用G418 筛选获得抗性细胞(RVc238866 细胞) ;用FACS 分析RVc238866 细胞膜蛋白分子CD23 的表达;用细胞原位杂交(FISH) 分析细胞染色体基因组的改变。结果:建立了稳定整合的RVc238866 细胞株。结论:FISH 结果表明PLXCD 重组体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FACS分析表明RVc238866 细胞膜表面CD23 分子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并说明了整合入基因组的CD23 片段影响了固有CD23 基因的表达。
宋辉晋康新王卫莉唐莉刘芳徐德胜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CD23
抗人tP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996年
目的:制备抗tPA单克隆抗体,用于建立ELISA方法和研究tPA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基因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法作细胞融合,用ELISA法筛选出阳性反应的杂交瘤细胞克隆。结果:获得一株杂交瘤细胞株(2B7);其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1;经ELISA法和免疫印迹技术证明,此单抗能特异性识别tPA。结论:用2B7McAb特异性强,用其建立的夹心ELISA检测tPA的方法线性较好,灵敏度可达1ng/ml。2B7McAb可望用于tPA与肿瘤转移关系及导向溶栓的研究。
张代新徐德胜张晓燕刘娜新赵海霞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肿瘤转移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