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慧

作品数:61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8篇混凝
  • 14篇混凝过程
  • 14篇混凝剂
  • 11篇絮体
  • 10篇水厂
  • 9篇有机物
  • 8篇污染
  • 8篇铝形态
  • 6篇絮凝
  • 6篇余铝
  • 6篇源水
  • 6篇水源
  • 6篇水源水
  • 6篇膜污染
  • 6篇腐殖酸
  • 5篇絮凝剂
  • 5篇污泥
  • 5篇给水
  • 4篇低温低浊
  • 4篇低浊

机构

  • 61篇中国科学院生...
  • 20篇西安建筑科技...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昌大学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3篇烟台永旭环境...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长安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北电力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61篇徐慧
  • 35篇王东升
  • 13篇段晋明
  • 9篇肖峰
  • 6篇门彬
  • 5篇武仁超
  • 4篇张崇淼
  • 4篇肖寒
  • 4篇刘艳静
  • 4篇张大为
  • 3篇朱利军
  • 3篇苏航
  • 2篇杨晓芳
  • 2篇何怡
  • 1篇刘菲
  • 1篇蒋云钟
  • 1篇章北平
  • 1篇焦茹媛
  • 1篇李庆
  • 1篇张伟军

传媒

  • 16篇环境工程学报
  • 12篇中国给水排水
  • 6篇供水技术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净水技术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织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实例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气浮/砂滤+精滤/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针织印染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废水中COD、色度、悬浮物等各项指标去除率达到95%以上,回用水水质完全满足针织印染工艺的需求。该工艺产生的污泥很少,且回用水的运行成本远远低于新鲜水和废水处理的费用之和,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刘慧清郑蓓李文涛张国成徐慧
关键词:针织印染废水回用
原水有机物特性对混凝过程和出水余铝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北京某水厂水源复杂,且水质随季节变化突出。为了保证首都地区优质的饮用水供应,对该水厂混凝过程及出水中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余铝含量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组分的有机物对混凝过程以及出水余铝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厂3B工艺的原水中含有较多的腐殖酸类和分子质量<1 500 u的有机物,3A工艺的原水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类物质,不同有机物对水厂混凝过程影响不同。原水经过混凝后,浊度和颗粒数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A工艺的原水形成的絮体能较快达到平衡,其混凝出水中颗粒态铝含量较3B工艺少。小分子有机物(分子质量<1 500 u)的含量与出厂水中余铝含量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刘艳静徐慧徐慧段淑璇王东升王东升段晋明刘娜
关键词:有机物混凝余铝
微涡旋絮凝在宁夏某水厂改造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传统折板絮凝池处理低浊水时面临絮体沉降性差、"跑矾"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宁夏某水厂采用微涡旋絮凝工艺对折板絮凝池进行升级改造,但改造完成后的运行效果仍不理想。通过分析对比微涡旋絮凝池和折板絮凝池中的颗粒数、浊度、絮体沉降体积、分形维数、分子荧光光谱等,讨论现有微涡旋改造的不足,并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以指导水厂的升级改造。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涡旋改造后除第二絮凝段外,其他各段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7%、6.7%、6.5%、56.1%,絮体颗粒数分别降低了20.8%、14.7%、25.2%、48.4%;第二絮凝段由于布水方式和填加微涡旋球过多(水力扰动过大、短流)等问题,使得絮体的形成受到影响,对浊度和颗粒数的去除率相比折板絮凝池无明显提高。所采用的评价指标能够评价水厂微涡旋改造,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为今后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了良好的评价体系。
徐慧肖寒肖峰王东升王学福齐墩哲
关键词:分形维数
纳米SiO_2对Pb^(2+)污染水源水混凝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会泄露到水环境中,但目前关于纳米材料对混凝过程的影响还缺乏充分的研究。针对不同浊度,不同纳米SiO2浓度,不同p H以及腐殖酸对混凝去除Pb2+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投加量(40 mg/L)条件下,Pb2+的去除率受浊度影响较大,然而在高投加量(80 mg/L)条件下,Pb2+的去除率受浊度的影响反而较小,且随着浊度从15.0 NTU增加到90.0 NTU,Pb2+的去除率从70.172%下降到63.925%。当浊度为45.0 NTU,投加量为40 mg/L时,铅离子的去除率在SiO2投加量达到0.8 mg/L时达到最高(92.34%)。由于在低浊度条件下絮体形成不充分,以至于生成的絮体对SiO2的吸附去除率较低,所以吸附在SiO2表面的Pb2+会悬浮在溶液体系中,造成Pb2+去除率的下降。随着p H的升高,Pb2+去除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偏碱性条件下达到最高。p H对Pb2+去除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纳米SiO2表面电荷的影响,SiO2表面负电荷增多可有效提高Pb2+的去除率,说明纳米SiO2的吸附作用在去除Pb2+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在高混凝剂投加量(80.0 mg/L)下腐殖酸对Pb2+的去除有促进作用,且当腐殖酸存在时,SiO2的含量对Pb2+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
刘艳静徐慧王东升段晋明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混凝铅离子
不同水源水质条件下水厂混凝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宁东水厂的水源水在水库大坝加高的过程中水质发生变化,造成水处理难度加大、沉淀池跑矾。为了在水源水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保证出厂水水质,通过烧杯试验对四种常用混凝剂的混凝效果进行研究,并使用高锰酸钾进行预氧化。结果表明,水源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酸类物质,分子质量集中在1—4ku之间。随着混凝剂投量的增加,剩余浊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当投量超过20mg/L时,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返浊现象。随着高锰酸钾投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当投量达到0.7mg/L时,继续增加KMnO4的投量对于浊度的去除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在混凝效果达到最优的条件下,投加0.5mg/L的高锰酸钾可以明显改善絮体的沉降性,降低沉后水浊度。改性聚合氯化铝(HACC)形成的絮体的沉降性较好,分形维数较高,上清液浊度下降较快,经过3.0h的沉降后,上清液浊度达到0.49NTU。
冉渔蒋海燕徐慧
关键词:有机物混凝预氧化分形维数
水源水质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及无机复合絮凝剂的应用研究
混凝是水处理过程的常用工艺,保证良好的混凝效果对于保证优质的饮用水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混凝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源水性质、混凝剂的投加量以及种类、是否投加助凝剂等。Jarvis等研究了水中有机物种类和含量对絮体形态及絮体沉...
徐慧王东升苏航
文献传递
不同混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被引量:11
2015年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混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剩余浊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单独使用HPAC时,剩余浊度在投加量为14 mg/L时达到最低(2.39 NTU)。pH值对余铝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3种铝系混凝剂均在pH=7.0时余铝含量达到最低。Al Cl3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较其他3种混凝剂低。絮体形成与破碎受搅拌强度的影响很大,当破碎强度增加到50 r/min,使用PACl、HPAC、Fe Cl3作混凝剂时絮体粒径下降不明显,当破碎强度增加到100 r/min时,絮体粒径有明显的下降。破碎结束后,絮体粒径有所恢复,但是并不能增长到破碎前的粒径。PACl、HPAC以及Fe Cl3形成的絮体的沉降性较好,上覆水浊度下降较快,经过3 h的沉降后,剩余浊度分别达到1.82、1.44和0.97 NTU。
洪云徐慧
关键词:低温低浊水混凝
絮体老化与调节对回流进水及混凝的影响机制
2022年
为探索絮体老化与pH值调节对回流进水颗粒组成及混凝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进行了絮体粒径分析并通过Al(OH)_(3)胶体(Al-gel)的老化实验探究了老化与pH值调节对絮体形态及性质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原水颗粒物粒径呈现单峰分布,絮体回流进水颗粒物粒径呈现双峰分布,并且回流进水颗粒d_(50)随着絮体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由于絮体回流提高了颗粒物与混凝剂接触机率和碰撞效率,因此加快了絮体的生长;絮体在pH=5的环境下老化12h后进行回流混凝的絮体粒径生长速率最高(1.16μm/s)并且生成的絮体具有较大的分形维数(2.35).Al-gel的老化实验结果表明,絮体老化过程会涉及羟桥反应和结晶反应并导致絮体的表面活性基团数量减少,从而不利于与原水颗粒物的相互作用.pH值调节对絮体产生不同的影响,pH=5的条件下进行老化会加速絮体的羟桥反应和结晶反应,而pH=9的条件下进行老化则会涉及溶解-沉淀-结晶反应.
庾俊杰徐慧孙鸿燕金之源王东升
Al_(13)改性羟基磷灰石的除氟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为了提高羟基磷灰石(HAP)的除氟效果,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3种不同Al/Ca值的Al_(13)改性后的HAP吸附材料,并对其进行XRD、FTIR、SEM、BET等表征,考察吸附过程中pH的影响,同时通过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等探讨了其除氟性能.结果表明,Al_(13)-HAP材料比HAP更加疏松多孔,当Al/Ca=0.7时,比表面积增大到了137.2 m^(2)·g^(-1),孔容增大到0.8217 cm^(3)·g^(-1).FTIR结果表明,Al_(13)的掺入给吸附材料中带入了大量—OH.根据Al_(13)-HAP吸附F^(-)前后的表征,F^(-)主要通过配体交换取代Al_(13)-HAP中的—OH从环境中被去除.当Al/Ca=0.4时,Al_(13)-HAP最大除氟效果达到5.03 mg·L^(-1);零电荷点pH_(PZC)为8.46,大于HAP的pH_(PZC),具体表现为对天然水体pH值适用性较广.吸附过程与Langmuir吸附模型以及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契合度高,这也证实了化学吸附为主要作用,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Al_(13)-HAP吸附氟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童庆徐慧樊华王希象豫李昆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除氟化学沉淀法
颗粒物对混凝过程及超滤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以nm-SiO_(2)和μm-SiO_(2)体系为研究对象,使用3种不同Al形态的混凝剂(AlCl_(3)、Al1_(3)和Al_(30))进行混凝-超滤实验,考察不同pH值下SiO_(2)去除率、出水余Al及混凝预处理对膜通量的影响,借助马尔文激光粒度仪、SEM、BET和AFM表征絮体性质及在超滤膜表面的分布和作用力.结果表明,nm-SiO_(2)体系中SiO_(2)去除率均低于μm-SiO_(2)体系,在纳米颗粒物体系中投加混凝剂后膜通量从0.68分别提升至0.96(AlCl_(3))、0.86(Al_(13))和0.87(Al_(30)),微米颗粒物体系中投加3种混凝剂后膜通量从0.79提升至0.80~0.84.微米级颗粒物是颗粒间的碰撞,纳米级颗粒物主要以团聚态的形式碰撞.低聚态铝(Al_(a))和颗粒物形成絮体的粒径均大于150μm,体系zeta电位为负与膜表面产生斥力;在中性条件下Al_(13)与颗粒物形成絮体的强度因子远高于AlCl_(3)和Al_(30),中聚态铝(Al_(b))将膜孔内部较小颗粒物堵塞形成的不可逆膜污染转移成膜孔表面的可逆膜污染;高聚态铝(Al_(c))具有较强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能力,无定形、不规则的团聚态小颗粒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较大絮体缓解膜污染.
王子婕徐慧庾俊杰赵传靓王东升
关键词:絮体混凝-超滤膜污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