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梅

作品数:94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5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轻工技术与工...
  • 25篇生物学
  • 12篇化学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靛蓝
  • 16篇氨酸
  • 13篇细胞
  • 12篇杆菌
  • 10篇细胞色素
  • 10篇基因
  • 10篇变体
  • 9篇突变酶
  • 8篇磷酸化
  • 8篇磷酸化酶
  • 7篇单加氧酶
  • 7篇突变
  • 7篇发酵
  • 7篇大肠杆菌
  • 6篇胸苷
  • 6篇胸苷磷酸化酶
  • 6篇乳杆菌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6篇食源性致病菌

机构

  • 64篇上海理工大学
  • 29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哈尔滨商业大...
  • 3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新希望六和股...
  • 1篇扬州市扬大康...
  • 1篇张家港海关综...

作者

  • 94篇李红梅
  • 20篇梅乐和
  • 13篇王伟洁
  • 12篇陈佳
  • 12篇徐斐
  • 11篇董庆利
  • 10篇姚善泾
  • 8篇陈宝珍
  • 8篇侯堃
  • 8篇段琳琳
  • 7篇薛芳
  • 6篇刘阳泰
  • 6篇袁飞飞
  • 5篇李琳
  • 5篇李琳
  • 4篇胥义
  • 4篇高露姣
  • 4篇黄艳青
  • 4篇亢涵
  • 3篇高舜晔

传媒

  • 12篇工业微生物
  • 8篇食品科学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精细化工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粮食与饲料工...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浙江省生物化...
  • 1篇科技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民国档案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包装工程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6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3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基因簇的调控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被引量:1
2017年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和转录调控,对其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假定的转录调控因子LC2W_2170进行克隆,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异源表达。首先,利用PCR技术从干酪乳杆菌LC2W中扩增出目的基因LC2W_2170,将其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 ET24a和p ET30a中,构建出LC2W_2170 N端或C端和N端均含有His蛋白标签的重组质粒。含上述质粒的E.coli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并未发现LC2W_2170蛋白可溶性表达。对LC2W_2170氨基酸序列利用Phobius服务器分析,发现该蛋白N端存在跨膜区(前27个氨基酸为跨膜序列)。切除此跨膜区域重新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后,在E.coli中成功实现LC2W_2170蛋白可溶性表达。研究为进一步纯化该转录调控因子,并研究其功能和对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孔令慧周炜王光强夏永军张汇李红梅艾连中熊智强
关键词: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转录调控因子异源表达大肠杆菌
细胞色素 P450BM-3 单加氧酶变体基因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色素P450BM-3单加氧酶变体基因及其用途。它通过易错PCR技术介导的随机突变,筛选获得的P450BM-3变体基因,该P450BM-3基因中的第168位的天冬氨酸的密码子GAT突变为天冬酰胺的密码子...
梅乐和李红梅姚善泾
文献传递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变体基因及其用途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变体基因及其用途,利用易错PCR技术介导的随机突变,筛选获得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变体基因,该基因中编码第99位天冬氨酸的密码子GAC突变为谷酰胺的密码子CAA,编码第147位天冬酰...
李红梅李琳陈佳
文献传递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温度场与温度裂缝分析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顶层墙体上温度裂缝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的温度裂缝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裂缝控制技术研究课...
李红梅
关键词:砌块建筑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温度场温度裂缝控制
文献传递
玉米蛋白去酰胺改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酸法去酰胺作用能改变玉米蛋白的结构和乳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盐酸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8 h,温度60℃,盐酸浓度0.05-0.1 mol/L为较好的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能有效的抑制蛋白水解,去酰胺度达到28.6%,对应改性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从原始蛋白的8.2 m2/g和32%提高到26.7 m2/g和74.5%。随去酰胺程度的增大,玉米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分子柔性先增加后趋于平衡,但去酰胺作用并未造成玉米蛋白二硫键的断裂或形成。
李红梅侯立琪马兴胜
关键词:玉米蛋白乳化活性表面疏水性
重组大肠杆菌产NAD激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本研究将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 ET30α(+)-NADK作为NAD激酶生产菌种,对其产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Burman(PB)设计先筛选出影响重组菌产NAD激酶的三个主要因素:葡萄糖浓度、Mg SO4浓度和诱导表达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增加葡萄糖和Mg SO4的浓度及缩短诱导表达时间对产酶有利。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利用PB设计确定的这三个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挑选出实验范围内的最优点,以此作为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的中心点,用NAD激酶酶活作为响应值,使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设计中心组合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4.24 g/L、酵母粉8 g/L、胰蛋白胨8 g/L、Mg SO40.94 g/L、Na Cl 5g/L、NH4Cl 2 g/L、KH2PO42 g/L、K2HPO49 g/L,诱导表达时间8.34 h,接种量2%。在此最佳条件下,NAD激酶酶活实验验证值可达10.17 U/mg,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77倍。对诱导表达结束后的细胞上清液进行SDS-PAGE分析也证明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侯堃李红梅
关键词:重组大肠杆菌NAD激酶响应面设计
聚乙烯醇-明胶复合膜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NAD激酶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提高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激酶的稳定性,采用复合膜对NAD激酶进行固定化研究。选用聚乙烯醇(PVA)、聚乳酸(PLA)、海藻酸钠(SA)和明胶(GEL)膜材料固定化NAD激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PVA∶GEL为4∶1,加酶量为0.6 mL,固定化时间为6h,固定化温度为35℃,此时酶活力回收率达到最高值84%。固定化酶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与游离酶进行比较,固定化后NAD激酶的最适温度由50℃提高至55℃,最适pH由8.0降至7.0,NAD激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高,但固定化酶的亲和力降低。固定化NAD激酶重复利用6次后,酶活性依然可维持初始酶活性的75%以上,表明聚乙烯醇-明胶复合膜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袁飞飞李红梅侯堃
关键词:NAD激酶固定化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NAD激酶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NAD激酶能催化NAD生成NADP。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基因组中获得NAD激酶基因,以pET30a(+)为表达载体、E coli BL21(DE3)为宿主菌,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中NAD激酶编码基因大小为816 bp,酶分子量大约为35 kD。酶学性质分析表明,来源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的NAD激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5℃、pH 7.5,在35℃中保温2 h后仍能保持80%左右的活性。Mn^(2+)、Ca^(2+)对该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在最适反应条件下该酶的比活力为4.43 U/mg。动力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NAD激酶对底物NAD催化的K_m和K_(max)分别为1.46 mmol/L和0.25μmol/(L·min)。NAD激酶在大肠杆菌的异源表达为以NAD为底物生物合成NADP提供了更多生物资源。
侯堃李红梅侯立琪
关键词:NAD激酶克隆表达酶学性质
自溶超声波耦合法提取啤酒废酵母中β-1,3-D-葡聚糖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自溶-超声波耦合法提取啤酒废酵母中β-1,3-D-葡聚糖。首先以自溶率为考察指标,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结果显示,pH=5.0条件下,质量分数5%NaCl和体积分数1.5%乙酸乙酯混合添加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酵母细胞的自溶,从而促进酵母细胞质壁分离。进而,采用超声波法从自溶后收集的细胞壁沉淀中提取β-1,3-D-葡聚糖,以质量分数2%NaOH作超声溶剂,利用Box-Behnken设计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对葡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550 W,超声时间33 min,超声次数2次,在该条件下葡聚糖提取率达到50.5%,与纯超声波提取葡聚糖法相比提取率提高了2倍。
李红梅王伟洁侯堃黄艳青高露姣
关键词:啤酒废酵母生物工程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基因yqhD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大肠杆菌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被yqhD的基因编码,能催化羟基丙醛生成1,3-丙二醇。采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中扩增到yqhD,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大小为1164 bp。将目标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中并转化到大肠杆菌Novablue,经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yqhD基因能在大肠杆菌Novablue-pET28中实现蛋白表达;在25℃条件下,IPTG诱导12 h后,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的酶活力达到124 U/mg,而野生型的酶活力仅为1.4 U/mg;重组菌全细胞发酵结果显示,产物1,3-丙二醇的产率能达到65%,而野生型仅为9.5%。
李红梅陈佳李琳徐斐
关键词:克隆原核表达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