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梅

作品数:22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乙型
  • 14篇肝炎
  • 11篇病毒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肝炎病毒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慢性
  • 7篇米夫
  • 7篇拉米夫定
  • 4篇细胞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基因
  • 3篇血清
  • 3篇乙肝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拉米夫定治疗
  • 3篇干扰素
  • 3篇YMDD
  • 2篇血清标志

机构

  • 22篇南华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作者

  • 22篇李红梅
  • 8篇彭忠田
  • 8篇刘映霞
  • 7篇邱红梅
  • 6篇刘书香
  • 5篇蒋孝华
  • 3篇刘书香
  • 3篇邱红梅
  • 2篇罗志雄
  • 2篇谭德明
  • 2篇唐武成
  • 2篇何淑雅
  • 2篇蔡亚平
  • 2篇胡国龄
  • 1篇刘敏
  • 1篇王培
  • 1篇周应军
  • 1篇李小芬
  • 1篇申璀
  • 1篇李佳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不同检测方法比较与评价
目的比较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3种不同方法,评价其在监测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发生耐药突变的价值。
李红梅
文献传递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及YMDD变异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3T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变异对3TC疗效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58例接受3TC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HBVDNA、ALT、HBVM的变化,以及治疗后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3TC治疗HBeAg阴转率为40.38%,eAg/抗-e血清转换率为28.85%,HBVDNA阴转率为74.14%,ALT复常率为77.59%。随着疗程的延长,有65.12%病例出现反跳。检测出23例患者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39.66%,且以YVDD型变异为主要形式。YMDD变异与3TC治疗疗程相关;治疗前HBV病毒载量与治疗后YMDD变异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P>0.05);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者YMDD变异发生率可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TC治疗CHB的短期疗效好,但随着疗程的延长,会出现病毒耐药,3TC耐药与YMDD变异密切相关。YMDD变异耐药株的产生可能与肝炎复发以及肝脏损害加重相关。在3TC治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HBV基因其他位点的变异而引起耐药。
李红梅刘映霞刘书香邱红梅蒋孝华唐武成
关键词:肝炎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不同检测方法比较与评价
2009年
目的比较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3种不同方法,评价其在监测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发生耐药突变的价值。方法对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ALT水平变化,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技术、以及基因测序3种方法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80例患者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出34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41.25%;用PCR-ELISA法检测出21例变异阳性,与基因测序检测出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68,P<0.05),两者结果的符合率为61.76%;用UT-PCR法检测出33例变异阳性,与基因测序检测出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3,P>0.05),两者结果的符合率为97.06%。结论基因测序和UT-PCR方法检测HBVYMDD变异非常可靠,是监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UT-PCR方法更适合临床应用,而PCR-ELISA方法需提高其敏感性。
李红梅彭忠田刘书香邱红梅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YMDD变异基因测序
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变异的关系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耐药变异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方法,进行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特异耐药变异位点。结果在湖南128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中,HBV基因型B为107例,占83.6%;基因型C为21例,占16.4%,未发现基因型A、D、E、F、G、H型。总的耐药变异发生率48.4%(62/128),发生在12、24和36个月者分别为4.7%(6/128)、16.4%(21/128)、42.9%(55/128),随治疗时间延长,变异发生率增加(P<0.01)。基因型B、C感染发生YMDD突变率分别为49.5%和42.9%,无显著差异(P>0.05),但YMDD变异类型在两基因型中不同,基因型B、C发生YVDD变异分别为64.2%(34/53)和0.0%(P<0.01),YIDD变异分别为22.6%(12/53)和88.9%(8/9),P<0.01。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一年尚未检测到耐药变异,45例经阿德福韦酯治疗24月时变异发生率为4.4%(2/45),变异率在B、C基因型患者中分别为0%(0/38)和28.6%(2/7),变异型均为N236T。结论基因型B为湖南省的优势基因型,HBV基因型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刘映霞位兴辉罗志雄李红梅
关键词:HBV基因型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抗NKG2D多克隆抗体抑制NK和LAK细胞细胞毒效应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分析抗NKG2D多克隆抗体 ( pAb)对NK和LAK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 10mg/LPHA和 1× 10 6U/LrhIL 2诱导LAK细胞产生 ,再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分选NK细胞并进行表型检测。加入抗NKG2DpAb封闭NK和LAK细胞表面的NKG2D分子后 ,用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效应。结果 :经FCM分析证实 ,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NK细胞。抗NKG2DpAb能显著抑制NK和LAK细胞对K5 6 2、HepG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N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别下降了 82 .9%和 75 .6 % ;LA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别下降了 5 2 .8%和 5 0 .2 %。但抗NKG2DpAb不能显著抑制两种效应细胞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的细胞毒效应。结论 :抗NKG2DpAb可通过封闭NK和LAK细胞表面的NKG2D分子 。
刘映霞胡国龄刘敏何淑雅谭德明李红梅
关键词:NKG2D抗体LAK细胞细胞毒作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6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2例,在治疗前、治疗中、48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后,分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和生物化学应答率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75.00%、81.25%,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分别为47.22%、8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31.25%(分别Χ^2=9.57,P〈0.05;Χ^2=16.8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Χ^2=11.33,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a。
李红梅蒋孝华刘书香邱红梅邓绪乐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肝炎病毒丙型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电话回访对慢性丙肝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意义。方法将9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回顾性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8周后对两组患者在规范用药、定时复查方面的遵医行为及获得病毒学应答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规范用药、定时复查方面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获得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加大了对患者全程用药的监督力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值得推广。
邱红梅邓辛香李红梅彭忠田
关键词:电话回访丙肝依从性
以X区为靶位的siRNAs抑制HBsAg、HBeAg及HBVDNA分泌的体外实验
2015年
目的研究以X区为靶位的si RNA对HBV感染细胞模型HBs Ag、HBe Ag及HBV 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BV X区设计并化学合成4条si RNAs,观察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点对Hep G2.2.15细胞分泌HBs Ag、HBe Ag及HBV DNA的抑制作用。结果si RNA-1 si RNA-2和si RNA-4在20、40、80 nmo L/L浓度时,对Hep G2.2.15细胞HBs Ag、HBe Ag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40 nmo L/L浓度的三种si RNA在24、48、72 h时间点,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HBs Ag和HBe Ag分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72 h抑制作用达到高峰;72 h时三种浓度的si RNA1、si RNA2、si RNA4对HBV DNA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体外实验中,化学合成以X区为靶位的si RNAs能有效地抑制HBs Ag、HBe Ag及HBV DNA的分泌。
彭忠田刘雁周斌刘京陈程单灵波李红梅
关键词:HEP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乳汁HBVDNA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分析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中HBVDNA含量以及与血清HBV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中HBVDNA含量。结果32例HBeAg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8%(χ2=7.86,P<0.05),其中HBVDNA>107拷贝/mL各占75%和6%(χ2=31.35,P<0.05);38例HBeAg阴性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阳性分别为63%和26%(χ2=10.43,P<0.05)。结论HBV携带产妇乳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乳汁的传染性低于血液;HBeAg阳性产妇经母乳传播HBV的机率高于HBeAg阴性产妇。
宁顺晓李红梅
关键词:乙型血清乳汁HBVDNA
拉米夫定与N-壬基-1-脱氧野尻霉素联合应用抗-HBV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体外观察拉米夫定(3TC)与N-壬基-1-脱氧野尻霉素(NN-DNJ)联合应用的抗HBV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以试验药物单用或联合培养细胞,在第6天和第10天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同时应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结果125.0μg/ml的NN-DNJ、5.0μg/ml的3TC及上述浓度的两者联合应用,均能显著减少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 DNA的分泌。联合应用后,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 DNA含量与阴性对照组及单用相同浓度的3TC、NN-DNJ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TC与NN-DNJ联合应用对HBV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彭忠田申璀谭德明周应军李红梅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毒人肝癌细胞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