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镇脑宁胶囊对动物脑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镇脑宁胶囊对动物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法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描记造模前5min、造模后10、20、30min小鼠脑血流量,计算血流量下降率;采用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法致大鼠脑微循环障碍,记录出现微循环障碍的时间,以及注射20min后同一视野的血管流速、血液流态以及网点数。结果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脑缺血小鼠于10、20、30min大脑皮层血流量明显下降,分别为(71±13)%、(71±15)%和(74±16)%(P〈0.01);与模型组比较,镇脑宁胶囊1500mg以(g和750mg/kg给药后,在结扎后10、20、30min内,小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均有明显增加(56%、51%、50%和42%、49%、51%,P〈0.01)。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后,微循环障碍模型组大鼠的血液流速差为(572±177)gm/s,出现微循环障碍时间为(232±70)s;镇脑宁胶囊600mg/kg和300mg/kg给药后均能使血液流态改变减轻(P〈0.01),血液流速分别增加26%,36%,出现微循环障碍的时间分别延长53%,34%(P〈0.01或P〈0.05)。结论镇脑宁胶囊通过改善动物脑微循环治疗偏头痛。
- 武汀陈红李阳李洪臣孙建宁
- 关键词:镇脑宁胶囊偏头痛微循环障碍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中草药电子鼻智能鉴别分类器的优化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到电子鼻系统,应用于分类器的优化中,建立一种准确、快捷的中草药智能鉴别手段。方法:以菊科常用八味药材为载体,基于电子鼻建立中药气味特征指纹图谱,联合Best First搜索策略加Cfs Subset Eval评估策略的BC属性筛选法,并结合径向基函数、随机森林等建立分类器。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外部测试集验证法,展开对智能鉴别系统性能的预测与评估。结果:在传感器数量从12缩减为5的情况下,所建立的分类器仍保持原有正判率(100%),此方案简便、准确;并实现了中草药电子鼻智能鉴别系统的建立。结论:本研究首次呈现了BC属性筛选法对中草药电子鼻智能鉴别系统中分类器的优化;可望为中药智能鉴别提供一种快速、可靠而有效的分析方法。
- 徐东陶欧林兆洲米文娟赵丽莹拱健婷李阳闫永红
- 关键词:电子鼻中草药分类器
- 基于“辨状论质”结合熵权法的厚朴药材质量等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基于“辨状论质”结合熵权法,探讨厚朴药材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建立“川朴筒朴”药材的质量等级标准。方法:测定42批厚朴药材的外观性状指标(厚度、单位质量)与内在化学成分(和厚朴酚、厚朴酚、β-桉叶醇)含量,采用信息熵赋权法计算内在指标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分析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川朴筒朴”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厚朴药材的厚度与厚朴酚质量分数、β-桉叶醇质量分数、内在指标成分综合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位质量与厚朴酚质量分数、和厚朴酚质量分数、内在指标成分综合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β-桉叶醇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川朴筒朴”一等品的厚度为3 mm及以上,综合评分为0.65分及以上;二等品的厚度为2~3 mm,综合评分为0.50~0.65分;三等品的厚度<2 mm,综合评分为0.25~0.50分。结论:证实了厚朴可量化外观性状指标与内在成分含量的正相关关系,初步阐释了其“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建立的“川朴筒朴”药材质量等级标准科学、准确。
- 梁敬妮李阳由金文杨瑞琦李佳慧崔阳王亚顺邹慧琴闫永红
- 关键词:厚朴熵权法
- “辨状论质”看中药材苦杏仁走油被引量:28
- 2016年
- 通过苦杏仁走油前后的质量比较,探讨苦杏仁走油变质现象的感官判别及其物质内涵。该研究对苦杏仁样品走油前后的脂肪油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进行了测定,并采用HPLC,GC-MS分别检测了苦杏仁苷、苦杏仁脂肪酸等。利用电子感官仪器(色度仪、电子鼻)量化并对比苦杏仁样品走油前后的颜色、气味;同时与上述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苦杏仁走油后颜色由黄白变棕黄,出现酸味;苦杏仁苷含量下降,酸值、过氧化值显著增高,脂肪酸成分发生变化;药材的外表特征与内在质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感官分析-质量鉴别系统"能为预测中药化学成分的含量、初步判断中药优劣及质量实时监测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为中药贮藏的"事先预测、事中干预、事后鉴别"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 拱健婷赵丽莹Rudolf Bauer米文娟李阳李佳慧任智宇徐东赵婷闫永红
- 关键词:苦杏仁电子鼻色度仪GC-MS
- 不同产地、不同生产方式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性状和显微差异性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西藏、甘肃)与不同生产方式(野生、栽培)的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总结,得到不同产地、不同生产方式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及其差异性。方法:采集甘肃、西藏产的栽培和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样品,对其性状特征、粉末及横切面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结果:性状特征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断面颜色、点状环纹、质地以及气味等形态特征上;横切面显微特征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初生木质部、异型维管束、皮层和木栓层上;粉末显微特征差异不明显。结论:在本草考证的基础上,传统的性状鉴定法和药材横切面的显微鉴定法可作为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鉴别手段。实验结果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为质量评价、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等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李阳彭莲米文娟徐东李佳慧闫永红邹慧琴
- 关键词: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藏药
- 96版《中药鉴定学》校正与勘误之近十年订正与发展
- 2018年
- 精准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学者发现96版中药鉴定学教材中存在某些谬误与商榷之处,并对其进行逐一校正与勘误,于1998年发表于《药学教育》。上述谬误与商榷之处后续发展如何,在近十年出版教材中的订正与发展如何,尚未见相关报道。立足于此,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中近十年(2007~2017年)《中药鉴定学》教材为蓝本,整理、分析上述谬误与商榷之处的订正与更新情况,为中药鉴定学科的现代发展、教材的编写与完善提供参考。
- 邹慧琴闫永红米文娟李阳闫军堂
-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谬误订正
- 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建立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为进一步阐明苦杏仁炮制原理及储藏养护条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以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为底物,考察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为p H=5.0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反应温度50℃,底物浓度50 mmol·L^(-1),反应时间30 min,于400 nm波长条件下检测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确定了测定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研究苦杏仁"杀酶保苷"炮制原理、储藏养护条件及储藏期奠定基础。
- 赵丽莹拱健婷米文娟李阳徐东赵婷闫永红
- 关键词: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比色法
- 北京市零售药店姜厚朴饮片质量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对北京市零售药店姜厚朴饮片进行质量分析,以期为其质量评价和市场监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样品54批,采用性状鉴定法进行观察描述和感官评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并对性状、酚含量、价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酚含量在1.55%~6.39%之间。厚度与酚含量呈正相关,形状和外表面颜色与酚含量呈负相关。价格与性状、酚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酚含量的合格率为98.1%,且厚度越高,酚含量越高。价格高低并不能反映出饮片质量好坏。
- 李阳罗菊元陈功森李佳慧邹慧琴闫永红赵婷
- 关键词:性状鉴定
-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药物的先煎与后下之我见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临证施治时药物特殊制法的经验、认识,归纳、整理包括先煎、后下等方剂,为现代药物炮制、临床调剂等提供参考。方法:立足中药特殊用法,从"先煎与后下"入手,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进行了摘录、分类、总结与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剖析,并与现代研究展开对比、讨论。结论:共得到含有先煎制法的方剂4首、后下的12首,包括麦秆或稻秆、菱角、牛肉等先煎药物,动物脂膏、厚朴、食醋、烧酒、蜂蜜、水银等后下药物,厘清了本书中药物先煎与后下的内容。其中"真伪"与"去存"尚需深入研究、加以验证。
- 徐东苏玉贞杨丽拱健婷赵丽莹米文娟李阳赵婷闫永红
- 关键词:五十二病方中药先煎
- 甘草断面颜色与其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甘草的颜色值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甘草断面颜色来推断内在成分含量情况。方法:采用色度计对甘草去皮打粉后的粉末进行颜色测量,同时对甘草中五种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多糖。将断面颜色测量值与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甘草酸含量与L~*的相关系数为-0.578,P<0.001,与b~*的相关系数为0.596,P<0.001;甘草苷含量与L~*的相关系数为-0.503,P=0.002,与b~*的相关系数为0.890,P<0.001;总黄酮含量与L~*的相关系数为-0.729,P<0.001,与b~*的相关系数为0.724,P<0.001;多糖含量与L~*的相关系数为0.230,P=0.190,与b~*的相关系数为-0.390,P=0.023;总皂苷含量与L~*的相关系数为-0.411,P=0.016,与b~*的相关系数为0.738,P<0.001。结论:甘草断面颜色指标与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多糖含量相关性不明显。证明甘草断面颜色与其内在成分密切相关,通过颜色的数字化测定可以客观地初步判断或预测甘草的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为中药材的质量优劣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 米文娟林相龙李阳陈慧荣闫永红邹慧琴
- 关键词: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