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恒

作品数:8 被引量:140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肺癌
  • 4篇肺肿瘤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术后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
  • 3篇肺叶
  • 3篇肺叶切除
  • 3篇肺叶切除术
  • 2篇胸腔镜肺叶切...
  • 2篇引流
  • 2篇引流管
  • 2篇手术
  • 2篇切除术后
  • 2篇肺叶切除术后
  • 1篇低钾
  • 1篇低钾血症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8篇杜恒
  • 7篇车国卫
  • 3篇刘伦旭
  • 3篇林琳
  • 3篇樊骏
  • 2篇李为民
  • 2篇杨梅
  • 2篇黄健
  • 1篇周洪霞
  • 1篇鞠林芹
  • 1篇苏建华
  • 1篇马林
  • 1篇刘帆
  • 1篇邱舫
  • 1篇周渝斌
  • 1篇廖虎
  • 1篇郑禾
  • 1篇马丹
  • 1篇宋志芳
  • 1篇沈诚

传媒

  • 4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胸腔镜手术在中国地市级医院胸外科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地市级医院胸外科医师对胸腔镜手术的认识及应用现状,为今后胸腔镜手术的学习与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参加2012年成都第五届华西微创胸外科手术论坛会议的地市级医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师及医师所在医院胸外科的基本情况和胸腔镜手术应用情况等。共发放问卷263份,对收回的有效问卷183份(69.58%)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对胸腔镜手术的看法:89.62%(164/183)的医师认为胸腔镜手术优点主要是创伤小且康复快,缺点是费用高(76.50%,140/183);71.04%(130/183)的医师认为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生活质量高,而仅有12.57%(23/183)认为5年生存率优于开胸手术;60.11%(110/183)的医师认为国内普及水平不如美国,但个别中心的水平优于或等同于美国;52.46%(96/183)认为胸腔镜手术可应用于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疗。(2)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学习情况:学习班或短期培训(32.24%,59/183)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最佳学习途径,开胸-小切口-腔镜(60.66%,111/183)是主要学习过程,而单向式(54.64%,100/183)是主要技术,其学习曲线是至少30例(26.78%,49/183);(3)胸腔镜应用情况:被调查医师所在的183家医院均开展胸腔镜手术,胸部良性疾病是最初开展(81.42%,149/183)的主要病种,肺癌肺叶切除术最初开展的困难是手术室及团队配合差(39.34%,72/183)和医师技术未成熟(36.07%,66/183);且胸腔镜技术的进一步优化(118/183,64.48%)是其发展方向。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包括肺癌)已在中国大陆胸外科医师中达成共识,单向式是大家普遍采用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方法,胸腔镜培训和发展的方向是设备完善和建立团队。
杜恒廖虎宋志芳林琳马林车国卫刘伦旭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胸部疾病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亚低温治疗组用冰毯和冬眠合剂控制体温在33~34℃,常规治疗组在颅内压监测下以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随访6~12个月,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颅内压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并且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鞠林芹刘帆郑禾刘浩杜恒
关键词:颅脑外伤亚低温治疗电解质低钾血症
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后16F较28F胸腔引流管应用的临床优势被引量:72
2015年
背景与目的微创胸外科术后管理仍延用开放术后的方式,尤其是胸腔引流管的术后管理,本研究探讨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胸腔引流管(16 F)对切口愈合延迟的影响,是否因引流管管径小而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增多。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的163例肺癌行VATS肺叶切除术,分别应用引流管28 F(75例)和16 F(88例),分析术后胸腔积气、积液、皮下气肿、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引流管拆线时间和切口愈合率。结果平均引流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在16 F组[(365±106)m L,14.67%]明显低于28 F组[(665±217)m L,4.5%](P=0.030,1,P=0.047);术后胸腔积气、积液和皮下气肿在28 F组发生率(4.00%,0.0%,7.50%)与16 F组(4.50%,3.41%,6.82%)均无统计学差异(P<0.999,P=0.253,P=0.789);引流管持续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在16F组[(22.1±11.8)h,(4.23±0.05)d]与28 F组[(28.4±16.12)h,(4.57±0.16)d]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P=0.078);引流管拆线时间在16 F组(7.05±2.11)d明显短于28 F组(14.33±3.87)d(P=0.034);切口一级愈合率在16 F组(95.45%)明显高于28 F组(77.73%)(P=0.039)。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16 F和28 F引流临床效果相当,而16 F有助于引流管口快速愈合。
杨梅樊骏周红霞杜恒邱舫林琳刘伦旭李为民车国卫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肿瘤
肺癌住院手术患者临床特征与就诊模式的关系被引量:12
2015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的就诊模式(就诊原因)可能决定其治疗方案,而二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研究肺癌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就诊模式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和卫生管理决策。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华西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505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按照就诊模式分组如下:体检组为无症状或无明显症状下体检发现肺癌入院手术治疗患者(131例),症状组则为因出现症状而入院诊疗的患者(374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方式、病理分期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城市、乡镇患者就诊模式方面的不同。结果 131例体检组患者中,体检的方式以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46.6%,61/131)和胸片(51.1%,67/131)为主,体检发现肺癌入院手术治疗的城市患者(35.4%,81/229)高于乡镇(18.1%,50/276)(P<0.001);体检发现I期肺癌患者在城市(46.8%,59/126)高于乡镇(27.3%,33/121)(P=0.001)。VATS肺叶切除术在体检组(73.3%,96/131)高于症状组(44.4%,166/374)(P<0.001)。病理分期为I期的肺癌患者在体检组(70.2%,92/131)显著高于症状组(41.4%,155/374)(P<0.001)。结论城市健康体检人群显著高于乡镇,健康体检有助于发现早期肺癌患者和行微创外科治疗。
赖玉田田龙樊骏黄健李双江杜恒车国卫
关键词:就诊模式肺肿瘤
肺癌演进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代谢转变的关系及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肺癌的演进与"肿瘤微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被癌细胞"驯化"的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员之一。CAFs还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特性。研究表明CAFs的物质能量代谢方式与正常的成纤维细胞有明显不同。CAFs以糖酵解生成乳酸的方式进行代谢并将乳酸供给癌细胞,即CAFs表现为"反瓦伯格效应(reverse Warburg effect)"的代谢形式以适应和促进肿瘤细胞的演进。本文针对CAFs代谢转变与肺癌演进的关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述:1CAFs的特性及其代谢特点;2CAFs代谢的研究现状;3CAFs代谢方式转变可能的分子机制;4CAFs代谢方式转变与肺癌演进的关系;5CAFs代谢方式的转变与肺癌预后和治疗的关系。
杜恒车国卫
关键词: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肺肿瘤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引流管管径对患者舒适度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16F和28F引流管对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2014年2~5月我院连续收治163例肺癌患者,其中男70例、女93例,行VATS肺叶切除术。按引流管大小将患者分为两组:28F组,应用引流管28F,75例,年龄(53.18±14.73)岁;16F组,88例,年龄(56.62±12.62)岁。根据患者术后疼痛、心率、呼吸频率和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来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相似。16F组术后第1 d、2 d、3 d心率变化幅度均低于28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7±3.33)次/分vs.(18.54±5.33)次/分,P=0.037;(7.89±2.88)次/分vs.(19.01±4.67)次/分,P=0.045;(7.67±3.01)次/分vs.(20.88±5.34)次/分,P=0.021]。术后3天内,16F组轻度疼痛患者比例(77.65%vs.49.78%,P=0.023)、自主下床活动患者比例(67.05%vs.45.78%,P=0.023)、(67.05%vs.55.11%,P=0.026)均高于28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细引流管有助于提高术后患者舒适度。
马丹杨梅樊骏周洪霞杜恒林琳刘伦旭李为民车国卫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外周血有核细胞DNA损伤检测在肺多原发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在肺多原发癌和转移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量全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实验)分别检测28例转移癌、30例肺多原发癌和29例原发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率及损伤程度。结果转移癌组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损伤阳性率为6.29%(176/2800),显著高于肺多原发癌组3.77%(113/3000),(χ2=18.883,P=0.000);肺多原发癌组显著高于原发肺癌组2.66%(77/2900),(χ2=5.494,P=0.019)。转移癌组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的尾长、尾矩和椭圆矩分别为(44.19±13.48)μm、(4.53±1.66)和(4.64±1.50),显著高于肺多原发癌组[(34.85±8.40)μm、(3.30±1.04)和(3.54±1.03)],(P=0.000);肺多原发癌组显著高于原发肺癌组[(26.25±7.64)μm、(2.20±0.98)和(2.37±0.78)],(P=0.000)。结论检测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DNA损伤有助于肺多原发癌与转移癌的鉴别诊断。
周渝斌沈诚杜恒陈大理车国卫
关键词:DNA损伤多原发肿瘤肺癌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种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测手段的更新,体检筛查的普及以及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并接受手术治疗,而关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种类和高危因素的研究很少;针对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并发症及其高危因素的研究,可为此类患者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并加速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的I期NSCLC患者421例,以术后30天是否发生心肺相关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结果最终42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64例为并发症组(15.2%,64/421),357例为非并发症组(84.8%,357/421)。421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最高(8.8%,37/421),其他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肺不张(5.9%,25/421)、中量以上胸腔积液(5.0%,21/421),持续性肺漏气(3.6%,15/421)等;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P=0.027),术前白细胞计数(P<0.001),中性淋巴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P<0.001),术中出血量(P=0.034)以及手术时间(P=0.007)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前白细胞计数(OR=1.451,95%CI:1.212-1.736,P<0.001)、术前合并COPD(OR=0.031,95%CI:0.012-0.078,P<0.001)是术后发生心肺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术前合并COPD是I期肺癌患者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的可靠指标。
赖玉田苏建华王铭明周坤杜恒黄健车国卫
关键词:肺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