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秀敏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消融
  • 2篇血管
  • 2篇抑制物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途径抑制物
  • 2篇消融治疗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丝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动脉血栓形成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模型研究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8篇杜秀敏
  • 4篇关振中
  • 3篇韩志刚
  • 2篇张烁
  • 2篇尹新华
  • 2篇张一娜
  • 2篇李学奇
  • 2篇李厚伟
  • 1篇王蕊
  • 1篇张丽丽
  • 1篇聂运升
  • 1篇王凤梅
  • 1篇李天发
  • 1篇王晓云
  • 1篇赵德超
  • 1篇聂宏刚
  • 1篇邹亚男
  • 1篇傅羽
  • 1篇张鹤萍
  • 1篇林平

传媒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伴发隐性左侧旁路
2004年
  目的本文报告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伴发左侧隐性旁路的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
李学奇王蕊张鹤萍王晓云韩志刚杜秀敏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日本凝血病毒(HVJ)-人工病毒包膜(AVE)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兔球囊损伤髂动脉局部分别转染含TFPI基因(TFPI组)或pcDNA3.1质粒(空质粒组)的HVJ-AVE脂质体复合物或HVJ-脂质体(空载体组)或生理盐水(盐水组),1,3和7天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局部TFPI表达;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血栓形成情况;各组实验动物观察6个月评价这种疗法的安全性。结果:TFPI基因转移后1天即检测到TFPI mRNA表达,第3天为高峰;TFPI组血栓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其它3组(P<0.05);体内凝血指标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变化;各器官未见到HVJ感染及复制迹象。结论:HVJ-AVE脂质体介导TFPI基因转移能够安全而有效地抑制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
尹新华傅羽张一娜邹亚男杜秀敏韩志刚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治疗血栓形成
双导丝球囊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正>目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是一些复杂病变如分叉处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用传统的球囊扩张和置入支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们报告应用双导丝球囊技术处理复杂冠状...
李学奇韩志刚金丽娟杜秀敏
文献传递
冠状窦口周围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000年
目的依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冠状窦口向上扩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于冠状窦口 周围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AVNRT患者在进行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后,进行 射频消融。此15例病人靶点均选在冠状窦口附近,其中窦口上缘12例,偏侧缘2例,近下缘1例。电位示小A大 V,功率 15~ 30W,平均放电时间为(72.0± 16.8)s。结果 12例一次放电成功,2例放电两次成功, 1例三次就位放 电成功。其中9例出现交界性早搏,3例出现短暂交界性心律,3例无任何心律异常改变,无1例出现一过性或永久 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个月~1.5年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选择冠状窦口上缘行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 AVNRT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和较大的安全性。
于玲范王锐杜秀敏徐佳花王凤梅林平关振中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膈神经损伤一例
患者男性,62岁。阵发性心悸、气短9年,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给予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行左、右肺静脉大环线性消融至完全隔离,证实肺静脉完全隔离后,仍能诱发房颤。Lasso标测电极至上腔静脉...
杜秀敏李述峰李厚伟杨绪源
柯萨奇病毒心肌病动物模型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反复增量柯萨奇病毒B3m(CVB3m)感染对小鼠心肌的影响,建立病毒性心肌病动物模型。方法 80只3~4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病组、单次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于首次感染病毒后第120 d处死小鼠,应用阻抗微分法测定心输出量,病理及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心肌病理损伤和胶原系统改变,计算胶原容积分数。结果心肌病组小鼠死亡率增高,心脏重量增加,心功能下降,心肌胶原容积分数高于单次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病理学特征为基质胶原明显增生重建。结论反复增量病毒感染产生了明显的心室重构,符合心肌病特点,可做为病毒性心肌病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
聂宏刚杜秀敏张烁张丽丽李天发关振中藤显娥聂运升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3病毒性心肌病心室重构
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
2005年
目的:探讨兔髂动脉球囊剥脱术后局部灌注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对血管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2/2004-1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及心内科完成。选择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12只和生理盐水组12只。①建立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3.0~3.5mmOTW球囊导管沿导丝送入左髂动脉,使球囊近端距腹主动脉远端1cm。以606kPa扩张球囊,反复推拉3次,以剥脱血管内膜。撤出导丝,经OTW球囊按分组分别注入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300μg和生理盐水1.5mL。球囊压力50kPa,保留20min后撤除。术后给予动物高胆固醇饮食(胆固醇、蛋黄粉、脂肪)4周。②测定横切面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内管腔面积、外弹力板内管腔面积、计算新生内膜面积(内膜面积=内弹力板内管腔面积-横切面管腔面积)、中膜面积(中膜面积=外弹力板内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内管腔面积)和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每段血管的数值均由2名人员读取3张切片(间隔30μm)数值计算均值而得。观察局部血管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实验血管段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2组24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无脱失值。①造膜结果:经过2周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后兔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饲养前犤(17.73±7.42),(1.10±0.26)mmol/L,P<0.01犦,经形态学观察确认为典型的髂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模型。②组织病理图像分析: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外弹力板内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内管腔面积、横切面管腔面积分别高于生理盐水组犤(1.59±0.41),(1.21±0.40),(0.80±0.22)mm2,(1.16±0.36),(0.79±0.47),(0.24±0.19)mm2,P<0.01犦。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犤(0.23±0.21)mm2,0.74±0.64,(0.55±0.24)m
杜秀敏尹新华张一娜关振中
关键词:动脉硬化
复方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复方缬沙坦(VAL/HCT)对我国东北方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与VAL/HCT或缬沙坦(VAL)双盲治疗6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坐位收缩压(MSSBP)和平均坐位舒张压(MSDBP)的降低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另选1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复方缬沙坦开放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进行降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双盲治疗6周后,两组MSSBP和MSDBP均显著下降(P<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试验组MSDBP的降低亦较对照组更明显,但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无明显差别(P>0.05)。开放试验总有效率为89.47%,收缩压T/P比值平均估计值为59.6%,舒张压T/P比值平均估计值为66.4%。结论与单用缬沙坦相比复方缬沙坦可更显著地降低收缩压,并可有效降低舒张压,且有较良好的降压稳定性,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张烁李丽丽杜秀敏李厚伟杨爽赵德超于波关振中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