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泽
- 作品数:23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HIV感染者血清TNF-α、IL-2、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杨兰泽高静付朝宏谢顺清
- 关键词:HIV感染IL-2IL-6
- 洛阳市女性肿瘤的统计分析
- 2002年
- 高静杨兰泽等
- 关键词:女性肿瘤统计分析流行病学
- 一种降低聚丙烯酰胺凝胶考马斯蓝染色背景的方法
- 2007年
- 杨兰泽高静
-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凝胶蓝染色蒸馏水异丙醇
- 用过氧乙酸-吐温20洗液洗血凝反应板
- 2007年
- 杨兰泽高静
- 关键词:过氧乙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显微镜检查洗液过氧化氢溶液尿素法
- NIDDM患者血清Lpo、SOD、NO和GHb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0年
- 杨兰泽高静付建斌刘卓平
- 关键词:SODNOGHB
-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SCE和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 2001年
- 本文分析观察 14例胃癌患者和 14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SCE和染色体畸变。结果发现胃癌患者微核率、SCE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认为染色体不稳定可能是胃癌发生的物质基础。
- 杨兰泽高静陈兰英邱琳
- 关键词:胃癌微核姊妹染色单体互换染色体畸变
- 我校99级新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 2002年
- 目的 了解掌握新生入校后的想法和对教学安排的要求。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 2/3新生入校后都有不适应期;关于“你喜欢的学习方式”一项,选择讲授教材、自学教材及课堂讨论的学生分别为42%、46%和12%;关于“能反映真实水平的考试方式”一项,选择闭卷部分开卷、现场考查方式的学生分别为27%、45%和28%。结论 应重视调查发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 高静杨兰泽李会宗黄涛
- 关键词:高等教育
-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p21WAF1、PCNA、cyclin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p21WAF1、PCNA、Cycli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PCR、尿素酶法检测胃癌及有关病变中p53、p21WAF1、PCNA、CyclinA蛋白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及胃癌(GC)中,p53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逐渐升高,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3%、6.7%、25.0%、70.6%。p21WAF1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降低,p21WA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6.7%、86.7%、75.0%、42.6%。PCNA和cyclinA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升高,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60.0%、70.0%、87.5%、85.3%;Cycli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7%、20.0%、47.5%、58.8%。在同一病变中HP阳性组p53、p21WAF1、PCNA、cyclinA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组,GC组有显著差异(P<0.05)。就1种基因的表达而言,HP阳性组各类病变之和与阴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p21WAF1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γ=-0.598),PCNA与cyclin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γ=0.956)。结论p53突变及p21WAF1失活和PC-NA、cyclinA蛋白的高表达及HP感染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 杨兰泽高静米建强谢顺清杨冬梅
- 关键词:胃癌P53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周期蛋白A
-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前后体液免疫检测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定量检测38例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前后IgG、IgM、IgA、C_3、C_4的水平。结果 输血后10天内各项指标普遍下降,IgG P<0.025,IgA P<0.05,C3 P<0.05,C4 P<0.0025。输血后20天、30天内5项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暂时性抑制。
- 高静杨兰泽赵玲孟庆秀郭东欣
- 关键词:围手术期输血体液免疫肿瘤
- 白藜芦醇的抗衰老作用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抗氧化抗衰老作州。方法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然后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30、60 mg/kg)连续灌胃,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脑脂褐质含量。结果白藜芦醇能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MDA、NO和脑脂褐质含量。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而发挥抗衰老作削。
- 杨兰泽王宜娟李三强宋晓伟高静
- 关键词:白藜芦醇D-半乳糖脂质过氧化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