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士强

作品数:38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斜视
  • 11篇手术
  • 7篇直肌
  • 4篇眼肌
  • 4篇上直肌
  • 4篇术后
  • 4篇外斜
  • 4篇斜肌
  • 3篇动眼肌
  • 3篇眼球运动
  • 3篇眼外科
  • 3篇眼外科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外斜视
  • 3篇下斜肌
  • 2篇血管
  • 2篇眼球旋转
  • 2篇眼球运动障碍

机构

  • 21篇天津市眼科医...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开滦医疗集团

作者

  • 27篇杨士强
  • 17篇郭新
  • 6篇赵堪兴
  • 5篇岳以英
  • 4篇张伟
  • 3篇马惠芝
  • 3篇朱丽娜
  • 2篇孙丰源
  • 2篇陈霞
  • 2篇赵红
  • 2篇司明宇
  • 2篇李宁东
  • 2篇李月平
  • 2篇张伟
  • 1篇安喜艳
  • 1篇蔡鸿英
  • 1篇刘宁疆
  • 1篇张金华
  • 1篇刘育榕
  • 1篇丁娟

传媒

  • 7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天津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2012年斜...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Tenon囊下麻醉在水平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局部麻醉下的斜视矫正手术相比于全身麻醉,可以完成术中调整缝线,明显地提高一次手术的成功率[1].局部麻醉手术的关键是术中疼痛的抑制,理想的麻醉方式既能够较好抑制术中牵拉肌肉带来的疼痛,同时又不影响眼外肌的运动.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单纯表面麻醉下的斜视矫正术[2],然而表面麻醉药物对于结膜下的渗透困难,
徐颖杨士强赵堪兴郭新马惠芝岳以英张伟李宁东李月平
关键词:斜视矫正手术术中疼痛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球旋转状态与近立体视功能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通过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球旋转状态与近立体视功能的关系,探讨眼球旋转状态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临床回顾性研究.筛选110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集眼底相照片,根据眼底相将眼球分为眼球旋转(内旋、外旋)和正常,并通过CDA计算视盘-黄斑中心凹夹角FDA.分析眼球旋转状态与近立体视功能的关系.结果 在11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眼球旋转有25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FDA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眼球旋转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低于无眼球旋转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两者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主导眼客观旋转度与立体视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r =0.311,P=0.001).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球旋转状态与立体视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辅助评价间歇性外斜视严重程度.
景原媛杨士强郑婕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眼球旋转
眼睑恶性淋巴瘤1例
2003年
杨士强孙丰源赵红
关键词:预后
继发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继发性内斜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诊治的13例继发性内斜患者,均有外斜手术矫正病史,术后继发内斜持续均大于6个月。3例患者正前方内斜小于等于+20PD,外转不受限,行内直肌后徙手术;5例患者正前方小于等于+35PD,外转不同程度受限,行外转受限眼的外直肌复位手术;5例患者正前方内斜大于等于+50PD,外转不同程度受限,行外直肌复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手术。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结果13例患者术后无复视及代偿头位,平均眼位为(-2.0±6.0)PD,术后远期(大于6个月)随访眼位平均为(-2.8±4.4)PD,远期随访眼位的变化为(-0.8±4.2)PD。内斜矫正手术后手术成功率为84.62%(11/13),远期随访眼位矫正成功率为84.62%(11/13)。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眼位满意,未行再次手术。结论继发性内斜的手术治疗有效,对于大角度的继发内斜视,外直肌复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手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且远期随访患者满意度较高。
杨士强郭新
垂直眼外肌移位术治疗复杂斜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垂直直肌移位术是治疗复杂类型斜视的常用手术方式,以往多采用上下直肌同时移位术治疗眼球运动障碍的水平斜视,然而上下直肌同时移位不能同期联合水平肌手术,否则可能影响眼前节血供,所以对于复杂斜视往往需要分期手术,二期手术再行水平肌的减弱术。近年来直肌移位术式发展迅速,出现了单独上直肌移位、单独下直肌移位和Nishida直肌移位等方式,因为避免同时切断两条垂直肌,或者避免切断垂直直肌,所以可以同期联合水平肌手术,增加一次手术的矫正率,同时避免眼前节缺血的风险。本文综述了垂直直肌移位术治疗外转受限内斜视、内转受限外斜视以及旋转斜视等复杂类型斜视的研究进展。
杨士强
关键词:眼外肌旋转斜视
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抗上转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斜肌前转位后抗上转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6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抗上转综合征患者,3例患者单眼外上转受限程度重,将转位的下斜肌自颞侧附着点松解,同时减弱对侧眼的下斜肌;另外3例患者单眼外上转受限程度轻,仅做对侧眼下斜肌前转位术。所有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结果6例患者年龄为5岁至22岁,6例患者均获得治愈,第一眼位垂直斜度小于6PD,代偿头位消失。3例上转受限严重的患者术后外上转较前明显改善,6例患者对侧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均得到改善,3例合并垂直分离斜视(DVD)的患者对侧眼上漂运动均改善,达到改善外观的目的。6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未行再次手术。患者随访结果稳定。结论将转位的下斜肌自附着点切断可以有效地改善术眼的上转,治疗下斜肌前转位术后的限制性下斜视。下斜肌前转位术应尽量避免单眼手术。
杨士强郭新
关键词:斜视眼球运动障碍动眼肌眼外科手术
眼球旋转与外斜V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外斜v征患者眼底客观旋转状态与v征程度及下斜肌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外斜V征患者50例,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测量v征程度,检查双眼运动,评估下斜肌亢进程度,行眼底照相,测量视盘黄斑夹角(fovea—discangle,FDA)。眼底客观旋转度与V征程度的相关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眼底客观旋转度与下斜肌亢进程度的相关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外斜v征患者双眼平均FDA与V征程度之间相关系数r=0.244,P=0.088,无显著相关性。下斜肌亢进为88只眼,其中亢进+1为38只眼(-14.39±7.01)°,亢进+2为36只眼(-8.96±7.16)°,亢进+3为12只眼(-13.83±6.94)°,亢进+4为2只眼(-9.50±0.71)°。FDA与下斜肌亢进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075,P=0.60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外斜v征患者眼球旋转程度并不决定v征的程度,也不影响下斜肌亢进的程度,眼球旋转更像是V征发生后的-个伴随现象。
焦小丽杨士强郭新王丽云
关键词:外斜V征眼底照相下斜肌
下斜肌肌腹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下直肌缺如上斜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下斜肌肌腹前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手术治疗下直肌缺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7年10月至2010年7月应用下斜肌肌腹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的5例下直肌缺如继发上斜视的患者资料.分别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的变化,并做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8个月.结果 术后4例正前方眼位正位,1例过矫10个视乳头直径,眼球运动下转受限平均由-3.0改善为-1.6,上转出现不同程度受限平均为-2.0.2例患者术前有代偿头位,术后代偿头位均消失.5例患者术前术后眼底照相检查无明显旋转斜度变化.5例患者均对外观的改善满意,随访结果稳定,未再行其他手术治疗.结论 下斜肌肌腹前转位手术联合上直肌后徙在改善下直肌缺如的上斜视有一定效果,并且手术可一期完成.术中无需切断下斜肌,手术过程较便捷,可减小术中出血的危险.
杨士强郭新
关键词:斜视眼球运动障碍动眼肌
头位照相法评估水平方向双眼单视范围的初步研究
2015年
目的 探讨头位照相法测量水平方向双眼单视范围的可行性.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在受检者框架眼镜颞侧绑定放置10△基底向下三棱镜,在侧方一定范围内产生垂直复视.根据三棱镜距离眼镜光学中心的距离不同,产生不同大小的双眼单视范围.选择3名受检者,受检者均具备良好双眼视功能.在1、2、3 m距离,分别用三棱镜制造不同复视范围各11次,每名受检者均分别采用视标移动法和头位照相法测量水平方向双眼单视的范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两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检验.结果 2种方法均可测量水平方向双眼单视范围,视标移动法为14.3°±6.3°;头位照相法为15.5°±7.3°.2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43,P<0.01).在视标距离分别为1、2、3 m时,2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比较显示,不同距离、不同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4,P>05).结论 参照点头位照相法可以用于评估水平方向的双眼单视范围,其测量结果与移动视标法一致。
刘宁疆杨士强
关键词:斜视复视
术中调整缝线技术在上直肌移位治疗展神经麻痹中的应用
杨士强郭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