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岭
- 作品数:90 被引量:4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帕洛诺司琼对奥沙利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帕洛诺司琼对大鼠体内奥沙利铂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n=10),对照组只给奥沙利铂,给药剂量为23.11mg·kg^-1实验组在给奥沙利铂前30min给予帕洛诺司琼0.03mg·kg^-1。2组大鼠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5,15,30,45,60,120,180min取血,HPLC法测定血浆奥沙利铂浓度,用统计矩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奥沙利铂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160.0μg·ml^-1(r=0.9995),方法回收率为101.6%~112.7%,日内、日间RSD均〈5%。对照组和实验组奥沙利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12.67±1.69)mg·h·L^-1,(11.97±1.41)mg·h·L^-1;Cmax(72.82±12.09)mg·L^-1,(70.12±14.22)mg·L^-1;t1/2z:(0.550±0.210)h,(0.671±0.333)h。各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沙利铂单独使用及与帕洛诺司琼合用的药动学参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帕洛诺司琼对奥沙利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没有影响。
- 刘剑张志清杨秀岭贡莹何文娟史骁骁
- 关键词:奥沙利铂帕洛诺司琼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 酮基布洛芬微囊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制备酮基布洛芬微囊,以延长药物的体外释放时间。方法:以明胶为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了酮基布洛芬微囊,测定其包封率、药物含量,并且与酮基布洛芬在人工胃液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溶出度比较。结果:酮基布洛芬微囊在人工胃液中溶出极少,而主要在pH7.4磷酸缓冲液中释放,在磷酸缓冲液中释放T50、Td分别比原药延缓43.5min和75.8min。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
- 李素民田彩锁樊德厚王淑梅杨秀岭冯洪声
- 关键词:酮基布洛芬微囊溶出度体外释药
- 丁苯酞对大鼠体内多索茶碱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大鼠体内多索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多索茶碱80mg/kg)和实验组(多索茶碱80mg/kg+丁苯酞80mg/kg),每组6只,先分别连续灌胃橄榄油和丁苯酞6d,末次给药后灌胃多索茶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多索茶碱给药前和给药后0.083、0.25、0.5、1、2、2.5、3、5、7、9h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2nm;进样量为20μl。以DAS2.1.1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多索茶碱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476~76.200mg/L(r=0.9998),相对回收率为(88.74±7.05)%~(94.38±7.19)%,日内RSD≤7.96%,日间RSD≤6.48%。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体内多索茶碱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49.92±8.56)、(42.10±17.46)mg/L,tmax:(0.83±0.26)、(0.50±0.00)h,t1/2z:(1.77±0.48)、(1.24±0.24)h,AUC0-9h:(165.90±23.96)、(73.45±4.76)mg·h/L,CLz:(0.12±0.02)、(0.27±0.02)L(/h·kg),Vz:(0.29±0.05)、(0.49±0.09)L/kg,其中AUC0-9h、CLz、Vz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对大鼠体内多索茶碱的吸收未见明显影响,但可影响其体内分布过程,加快其代谢和清除。
- 郭利杨秀岭王淑梅殷立新陈玮
- 关键词:丁苯酞多索茶碱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 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漏液率中的应用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漏液率,降低成品输液质量缺陷导致的风险。方法利用品管圈方法,统计并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送至病区的成品输液漏液原因及类型,拟定改进措施并实施,计算改进前后漏液数量在总配置量中的占比并进行效果确认,将合理措施纳入标准化管理,并对此次品管圈活动进行检讨与改进。结果漏液原因主要是因为产品工艺及袋体划破和皱褶磨损,通过对液体摆放、配置和分拣等环节方法的改进,漏液率由2.05×10^(-4)降至1.01×10^(-4)。同时节约了不必要的药品浪费,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工作时间。结论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 刘剑王梦媛靳怡然杨秀岭
- 关键词:品管圈用药安全
- 克林霉素磷酸酯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克林霉素磷酸酯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克林霉素磷酸酯胶囊和特丽仙C300mg 后的克林霉素的经 -时血药浓度 ,以3p97软件拟合计算两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应用NDST软件分析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克林霉素磷酸酯胶囊和特丽仙C两制剂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一房室动力学模型 ,Tmax 分别为 (0 94±0 51)h、(0 75±0 35)h ;Cmax 分别为 (3 86±0 62) μg/ml、(4 08±0 60) μg/ml ;AUC0~12 分别为 (14 88±3 64) μg/(ml·h)、(16 07±3 68) μg/(ml·h)。双单侧t检验法及等效界值法统计处理结果表明 ,AUC0~12、Cmax 均生物等效检验合格。结论 :克林霉素磷酸酯胶囊对特丽仙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 4±14 9) %。
- 赵树藩任进民王淑梅杨秀岭刘爱英蒋俊康
- 关键词:克林霉素磷酸酯药代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
- HPLC法同时测定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建立与应用
- 2022年
-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3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的HPLC法,并测定该3种碱性氨基酸是否具有肝素中和作用。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法。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乙腈-乙酸钠溶液(冰醋酸调p H至6.3)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μL。将氨基酸混合液与肝素进行体外中和实验,测定混合前后氨基酸浓度的变化。SD大鼠注射肝素钠注射液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氨基酸混合液或鱼精蛋白注射液,不同时间取血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3种氨基酸在5~100μg·mL-1范围呈线性,稳定性、精密度、回收率结果良好。体外肝素中和试验前后氨基酸浓度无显著变化。体内凝血试验显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APTT相近(P> 0.05),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或实验组相比APTT明显延长(P <0.05)。结论 柱前衍生HPLC方法可以同时准确测定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体内体外研究显示3种碱性氨基酸不具备肝素中和作用。
- 武玺坤董维冲张志清杨秀岭
- 关键词:HPLC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 1例合并附壁血栓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用药分析及药学服务
- 2024年
- 本研究中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过程,对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史进行了梳理,针对患者有过胃肠道出血史且目前处于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失代偿期,对其抗栓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用药过程中血钾管理和他汀药物选择提出优化建议。记录患者每日查房病情发展情况,与医师沟通学习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治疗的经验知识,关注细节、对比联系,从用药有效性、安全性、患者依从性方面进行了密切关注,在药物比较选择、不良反应和用药教育等方面,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药学服务。
- 袁叶杨珍珍于博杨秀岭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附壁血栓临床药师
- 照山白抗前列腺增生药效物质基础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中药现代化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使传统中药的理论、学说和经验符合当代技术特征,从本质上说明中药的安全、有效。只有明确了中药的有效成分,才能使中药的药理、毒理更加明确,才能使质量更加可控,才...
- 杨秀岭
- 关键词:照山白前列腺增生药代动力学
- 氧氟沙星的少见不良反应及治疗
- 1998年
- 李素民殷立新杨秀岭王淑梅
- 关键词:氧氟沙星过敏反应
- 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对美罗培南在小鼠肺部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时,盐酸氨溴索对美罗培南在小鼠肺组织分布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9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实验用药均采用尾静脉给药方式,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9 mg·kg^(-1)、45 mg·kg^(-1)),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随后3组实验动物均给予等量注射用美罗培南(75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摘眼球放血,并取肺组织制备为组织匀浆样品。采用LC-MS/MS法测定肺组织匀浆样品中美罗培南的浓度,DAS 2.1.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3组间的药动学参数AUC_(0-t)、AUC_(0-∞)、t_(1/2)、t_(max)、CL、V、C_(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与美罗培南合用后,对小鼠肺组织中美罗培南分布无影响。
- 袁叶苏子云李浩然彭怡杨秀岭
- 关键词:美罗培南盐酸氨溴索药动学肺组织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