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
- 作品数:150 被引量:499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EBV全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BV全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EBV全蛋白质芯片包括基片和与其连接的85种EBV蛋白。本发明制得的EBV全蛋白芯片可用于筛选与血清抗体相互作用的EBV蛋白,且具有全局性、高通量的筛选特点,简化...
- 林旭许钊葳夏品苍
- 蛇毒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合成及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1
- 2006年
- 研究蛇毒金属蛋白酶抑制剂(BJ46a)基因的合成及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GenBank中查找的BJ46a基因序列(AF294836),将其分为20个片段,通过缓慢退火PCR法使之拼接为完整的BJ46a基因,经SacⅠ及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载体pET-42a(+)中,PCR扩增、酶切及测序鉴定;根据测序结果用定点突变法逐一改正错误位点。随后将该基因插入到转座载体pFastBac HT C的MCS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T1,以LB/AP平板筛选阳性重组子,PCR扩增、酶切鉴定,提取pFastBac HT C-BJ46a重组体进一步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48h后通过蓝白筛选,挑取单个白色菌落划线,证实所得菌落均为白斑,挑克隆PCR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杆状病毒重组转座载体、重组穿梭载体。含BJ46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 9昆虫细胞,获得目的蛋白的表达。BJ46a基因的合成及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徐剑文林建银林旭齐元麟张晓艳
- 关键词:基因合成基因克隆基因突变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调查非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NAFLD的发生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7年18月体检确诊的NAFI.D患者385例和同期的体检健康人群825人进行调查。自制调查表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疾病既往史及生物化学检查结果,并对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两组问均衡检验采用f检验和x^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变量,找出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在饮洒量(g/周)、是否喝茶、是否吸烟、运动指数、韭餐速度、应酬频率、食用油种类、是否食用海产品、是否有脂肪肝家族史及是否有高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ALT增高、AST增高、高尿酸血症、肥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8个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18个因素中有12个因素进入模型,其中肥胖(OR=6.35)、高血压(OR=3.82)、血脂异常(OR=2.95)、高密度脂蛋白降低(OR=2.85)、高血糖(OR=2.82)、ALT增高(OR=2.80)、高尿酸血症(ON=2.35)、HBsAg阳性(OR=1.99)、脂肪肝家族史(OR=1.79)及常吃海产品(OR=1.58)是NAFLD的危险凶素,而饮茶(OR=0.72)和经常运动(OR=0.90)则是NAFLD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NAFLD发病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生活方式,与遗传因素也有关。
- 彭仙娥赖智双陆青青林建银林旭
- 关键词:脂肪肝病例对照研究
- 福建省大肠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探讨福建省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统一制订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286对病例和对照。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饮用井水(OR=4.05,95%CI:1.50~10.94)和泉水(OR=7.73,95%CI:2.02~29.54),每天吸烟量(OR=4.57,95%CI:2.19~9.54),油腻饮食(OR=5.35,95%CI:2.21~12.99),肿瘤家族史(OR=6.18,95%CI:3.05~12.51),肠道疾病史(OR=6.78,95%CI:3.53~13.07);保护因素有常吃粗粮(OR=0.31,95%CI:0.17~0.53)。结论福建省大肠癌与吸烟,膳食纤维缺乏,饮用井水、泉水,下消化道疾病和肿瘤家族史密切相关。
- 彭仙娥江荧荧史习舜郑霄雁肖景榕林旭
- 关键词:大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 乙型肝炎病毒对HepG2细胞影响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HBV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尽管HBV编码蛋白,如S蛋白、表面抗原大蛋白等,致肝细胞病变作用得到广泛重视,但HBV对宿主细胞的整体影响尚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即差异凝胶电泳(differentialin—gel electrophoresi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技术,整体研究HBV对HepG2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鉴定其中的差异蛋白质,为更合理地探讨HBV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 黄清玲柏世玉林建银林旭
- 关键词:HEPG2细胞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质组学急慢性肝炎
- 应用RNA干扰技术研究游离脂肪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特异的siRNA腺病毒表达载体,在人胚胎肾293A细胞中包装并扩增病毒,应用空斑实验法测定病毒滴度.选用GsK-3β特异的RNAi腺病毒感染HUVEC,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对GSK-3β和β-catenin 蛋白水平的影响.FFA贮存液按油酸盐:棕榈酸盐2:1配制,RNAi腺病毒和FFA共同干预HUVEC,采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实验分为0.75 mmol/L FFA组、GSK-3β特异性RNAi腺病毒(Ad-640)+FFA组、未重组RNAi腺病毒(Ad-DEST)+FFA组、正常细胞组.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比较.结果 构建的RNAi腺病毒感染HUVEC可以显著抑制GSK-3β蛋白的表达,上调细胞内β-catenin蛋白水平.0.75 mmol/L FFA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率的作用,荧光染色可见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d-640+0.75 mmol/L FFA组与0.75 mmol/L FFA组(F=26.42,P<0.01)及Ad-DEST+0.75 mmol/L FFA组(F=23.34,P<0.01)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凋亡形态学改变亦明显减少,而Ad-DEST+FFA组与FFA组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F=5.56,P>0.05),凋亡形态学改变相似.结论 构建的CSK-3β特异性RNAi腺病毒对FFA作用下的HUVEC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 游婷婷陈刚林旭乔玉芳林丽香
- 关键词:RNA干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游离脂肪酸细胞凋亡WNT信号通路
- 小分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缺失突变体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了解小分子HBV基因组缺失突变体的基因结构及特点。方法 采用一步法PCR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全基因组HBVDNA,回收并克隆〈1kb的小分子HBVDNA,测序并以BioEdit及VectorNTI6.0软件分析基因结构特点。结果获得基因长度介于174~986bp之间的64种、共124个小分子HBV缺失突变体DNA,按基因结构特点分为3类,即3种GT-AG剪接变异体、29种“常规”缺失突变体及32种基因组内部含polyA的缺失突变体。所有小分子基因组缺失突变体在HBV各编码区及基因调控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缺失,其中66%(42/64种)保留与HBV复制(包装)相关的所有顺式调控序列,48%(31/64种)保留X编码区。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普遍存在小分子HBV基因组缺失突变体,深入了解这些变异体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探索HBV的致病机制。
- 郭丹华王林黄清玲林万松陈婉南林旭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基因缺失聚合酶链反应
-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B2型血管预判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估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 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 并探索预测过度及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完成NBI-ME评估食管肿瘤浸润深度, NBI-ME下发现B2型血管, 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的86例病例合计86处癌灶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按术后病理结果分成预测正确组(n=25)和预测错误组(n=61), 计算预测的准确率。进一步将预测错误组分成预测过度组(n=49)和预测不足组(n=12), 分别与预测正确组进行对比分析, 以分别发现预测过度和预测不足的影响因素, 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探寻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E-NBI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仅为29.07%(25/86), 其中预测过度率和不足率分别为56.98%(49/86)和13.95%(12/86)。单因素分析发现:B2区域分类构成(χ^(2)=36.25, P<0.001)、有无内镜下显著特征(即结节、增厚、明显凹陷, χ^(2)=22.90, P<0.001)、B2血管周围是否伴有炎症侵蚀(χ^(2)=9.54, P=0.004)与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有关, 内镜下有无显著特征与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有关(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区域B2(P<0.001, OR=241.988, 95%CI:15.229~3 845.252)和B2血管周围伴有炎症侵蚀(P=0.033, OR=12.801, 95%CI:1.226~133.713)均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内镜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过度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 OR=0.012, 95%CI:0.001~0.150);内镜下有显著特征是B2型血管预测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 OR=7.899, 95%CI:1.259~49.565)。结论仅依据NBI-ME下B2型血管预测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浸�
- 林旭林晓露邓万银梁玮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 NF—κB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 2009年
- 目的研究高糖尤其是波动性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以及NF-κB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HUVE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针对NF-κBp65 mRNA序列1566位点的重组RNAi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利用RNAi腺病毒抑制HUVEC p65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研究NF-κB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HUVEC凋亡的作用。结果高糖(20.5mmol/L或30.5mmol/L)可以促进HUVEC凋亡。NF-κBp65特异腺病毒感染HUVEC后,可以明显抑制高糖刺激的NF-κBp65核蛋白转录,使核内p65蛋白表达处于基础水平。TUNEL结果示高糖作用后5d,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组(25.81%±1.77%比8.20%±0.63%,P〈0.05),Ad—DEST+高糖组(26.10%±0.98%)与单独高糖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1566+高糖组的细胞凋亡率(11.49%±0.92%)比Ad—DEST+高糖组显著下降(P〈0.01)。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显示NF-κBp65特异腺病毒可以降低高糖诱导的HUVEC凋亡。结论高糖可以促进HUVEC凋亡。腺病毒感染HUVEC可以明显抑制高糖刺激的NF-κBp65核转录,从而保护高糖作用的HUVEC凋亡。
- 陈刚沈小燕林旭游婷婷乔玉芳姚瑾林苗朱香清牟伦盼方晓文邹欣林丽香
- 关键词:RNA干扰细胞凋亡高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剪接特异性蛋白对病毒自身调控序列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双剪接型2,2kb乙型肝炎病毒(HBV)剪接变异体特异性蛋白TPds对病毒自身调控序列的影响。方法PCR扩增6种HBV启动子/增强子序列,以Kpn I及Xho I位点克隆于pGL3-basic,分别构建萤火虫荧光素酶重组报告载体pGL3-BCP(含HBV基本核心启动子)、pGL3-CP1601(含增强子Ⅱ的核心启动子)、pGL3-XP(X基因最小启动子)、pGL3-XP1071(含增强子I的X基因启动子)、pGL3-SP1(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启动子)、pGL3-SP2(表面抗原中蛋白基因启动子)。以FuGENE6将TPds表达载体pcDNA3.1/HisC-TPds或空白载体pcDNA3.1/HisC分别与6种HBV启动子/增强子报告载体共转染Huh7细胞,转染后48h裂解细胞并检测胞内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重复5次,数据以SPSS11.5软件分析。结果在一定的质量比值范围内,与pcDNA3.1/HisC空白载体对照相比,pcDNA3.1/HisC-TPds分别与pGL3,CP1601、pGL3-XP1071、pGL3-SP1、pGL3-SP2共转染后,Huh7细胞内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增高,而pcDNA3.1/HisC-TPds分别与pGL3-BCP或pGL3-XP共转染后,胞内荧光素酶活性无变化。结论TPds蛋白可反式激活HBV启动子SP1、SP2和增强子I、Ⅱ,对基本核心启动子和X基因最小启动子无影响。
- 陈婉南陈金烟王林林万松林建银林旭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RNA剪接反式激活增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