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栗云端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杂交
  • 5篇水稻
  • 4篇档案
  • 4篇栽培
  • 4篇农业
  • 4篇农业科技
  • 4篇农业科技档案
  • 4篇科技档案
  • 3篇杂交水稻
  • 3篇栽培技术
  • 3篇两系杂交
  • 3篇徽两优6号
  • 3篇高产
  • 2篇育种
  • 2篇抗倒
  • 2篇高产栽培
  • 2篇超级稻
  • 2篇大豆
  • 1篇档案管理
  • 1篇档案管理水平

机构

  • 8篇安徽省农业科...
  • 7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15篇栗云端
  • 5篇周守年
  • 2篇朱国富
  • 1篇刘金梅
  • 1篇方灵芝
  • 1篇戴瓯和
  • 1篇黄忠祥
  • 1篇张磊
  • 1篇桑世余

传媒

  • 6篇农技服务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杂交水稻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油料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系超级杂交稻徽两优6号在安徽的推广与栽培技术
2014年
介绍了徽两优6号在安徽的试种和示范表现,认为徽两优6号是一个高产稳产、抗倒伏、米质优的中籼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推广前景广阔。由于其易感稻曲病,建议在具有较高的栽培管理水平区域实施配套栽培技术和重点防治稻曲病。
栗云端
关键词:超级稻两系杂交稻徽两优6号
杂交中粳新组合9优418优势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2年
周守年栗云端
关键词:杂交中粳稻杂种优势高产栽培
抗倒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品种特性研究
2013年
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米质、抗性、适种区域等方面总结了抗倒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的品种特性。
栗云端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
注重人才建设 推动科技创新
2008年
本文阐述了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通过对人才资源的开发、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科研事业单位的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培养一批科技尖端和创新人才,在科研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栗云端
关键词:人才资源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
菜用大豆品种新六青的选育及其应用前景被引量:3
1994年
新六青系有性杂交多代定向培育而成的毛豆新品种,具有对短日照反应迟钝、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商品价值高等优点。一般亩产鲜豆荚850-900公斤,鲜豆粒500-530公斤.
周守年朱国富栗云端
关键词:菜用大豆大豆生态型选择育种
强化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刍议被引量:4
2002年
阐述了制约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主要问题 ,即基地不稳 ,杂交组合的同质化和科技投入不足等。对如何加快优质高产组合的应用 ,提高种子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出了商榷意见 ,认为改进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对策应是稳定制种基地 。
周守年栗云端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科技投入质量管理
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与收集方法
2012年
介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定义及其构成、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整理工作的内容与原则及收集方法。
栗云端
关键词:科技档案农业
加强水稻科研 促进成果转化
2009年
概述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发挥科技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等研究,通过水稻科研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全面提高全省水稻生产水平,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栗云端
关键词:水稻科研
大豆高产、高蛋白、多抗、稳产新品种皖豆6号
戴瓯和周守年张磊刘金梅栗云端朱国富方灵芝桑世余
皖豆6号是1979年用南方生态型中油7730与黄淮生态型徐豆2号杂交育成。虽然后代分离大,育种技术难,但通过南育加代选择,获得了高产稳产、抗旱、抗倒伏、抗病毒病、外观品质好的特性。特别是采用蛋白质性状南方选、产量性状淮北...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杂交育种抗倒伏
水稻新品种徽两优6号栽培技术
2013年
总结了水稻新品种徽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栗云端
关键词:徽两优6号超级稻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