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重症
  • 4篇药物
  • 4篇耐药
  • 4篇老年
  • 3篇动脉
  • 3篇心功能
  • 3篇衰竭
  • 3篇通气
  • 3篇重症监护
  • 3篇细菌
  • 3篇老年重症
  • 3篇监护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肺炎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机构

  • 24篇上海市杨浦区...

作者

  • 24篇涂春莲
  • 15篇方旭晨
  • 12篇叶旭辉
  • 8篇沈励
  • 7篇刘新兵
  • 7篇王敏鹏
  • 5篇周明成
  • 5篇陈蔚
  • 4篇赵仲谋
  • 4篇江波杰
  • 4篇吴焱
  • 3篇许其倓
  • 3篇秦兴国
  • 3篇俞建华
  • 3篇陈伟
  • 3篇卫英
  • 3篇王莹
  • 2篇黄红漫
  • 2篇金立钢
  • 2篇冯六六

传媒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11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10-2011年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及主要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年间临床选择以头孢霉素类、喹诺酮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等抗菌药物为主,DDDs变化大的有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等常用药物(DDDs降幅>30%)。2011年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钠耐药率下降明显(P<0.05),大肠埃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也十分明显(P<0.01)。其他临床常见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有超过50%的品种呈下降趋势。结论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医院应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调整药物品种结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利于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陈蔚涂春莲俞春芳卫英金立钢秦兴国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物使用细菌耐药
美托洛尔注射液早期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氨基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早期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方法:将6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Killip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为症状出现24 h内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照组35例为常规治疗。两组均在入选6 h内、第7天和第28天检测血清NT-ProBNP浓度以及监测第1天、第28天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计数。结果:血清NT-ProBNP浓度变化:治疗组第7天、第28天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155.43±30.56)pg/ml、(105.43±30.56)pg/ml与对照组第7天、第28天(289.9±42.3)pg/ml、(209.9±42.3)pg/ml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第7天血清NT-ProBNP浓度与最初6 h血清NT-ProBNP浓度(320.2±50.5)pg/ml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患者28天内死亡4例患者与非死亡65例患者平均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620.8±160.5)pg/ml、(187.8±89.6)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变化:治疗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监护:治疗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第1天和第28天的前后差值比较,室上性心律失常计数、室性心律失常计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是安全的,并能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改善心室重塑。死亡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
刘新兵黄红漫冯六六涂春莲方旭晨俞建华周明成许其倓陈允硕
关键词:美托洛尔脑钠肽
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有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24例,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60例,血钠均〈130mmol/L,最低107mmol/L,血浆渗透压〈270mOsm/L,尿钠均〉80mmol/24h。中心静脉压〈6cmH2O 60例,〉12cmH2O 24例。除15例因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低钠血症均得以纠正,治愈时间为2~4周。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钠浓度,SIADH和CSWS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不同,及时正确地诊治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沈励方旭晨涂春莲许雍耿赵仲谋吴炎叶旭辉江波杰
关键词:颅脑损伤低钠血症并发症
早期血脂康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脂康早期应用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NYHAⅡ-Ⅲ级)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 32)。血脂康治疗组应用血脂康胶...
陈伟孙卫东涂春莲周明成王莹
关键词:细胞因子心功能充血性心力衰竭
文献传递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调查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08-2010年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中非重复菌株的药敏试验资料,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9852株,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上升(P<0.01)。56.9%的大肠杆菌和17.1%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重,2010年该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9.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0.7%。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达78.1%~93.6%。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2010年检出2株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溶血葡萄球菌,以及2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结论:本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并于2010年出现多耐药菌株和泛耐药菌株,增加了临床抗菌治疗的难度。
陈蔚卫英秦兴国金立钢涂春莲张有志
关键词:细菌菌群分布抗药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使用床旁听诊器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2016年
目的 :探讨使用听诊器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1日起入住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并于2015年3月30日前转出ICU或死亡的患者,总计611例,根据床位分为干预组(n=296,使用床旁听诊器进行听诊)和对照组(n=315,使用医生自带的听诊器进行听诊)。所有听诊器均在每日查房前用75%乙醇擦拭表面1次。观察记录研究期间所有对象的医院感染情况及部位、感染病原菌、生命体征和转归,转出ICU后随诊48 h,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组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5%vs 14.9%,P<0.05),主要表现在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4%vs 8.6%),并且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12.2±9.3 d vs 14.2±8.8 d),但在其他部位的院内感染、28 d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使用床旁听诊器能显著降低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叶旭辉沈励方旭晨涂春莲
关键词:听诊器医院感染重症监护病房
测定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并C反应蛋白的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8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和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且LDL-C正常的患者(ACS组)的h-FABP,比较两组间的阳性率。同时测定两组hs-CRP水平,比较其差异,ACS患者又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三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结果:ACS患者h-FABP阳性率(7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P<0.01。ACS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12.70)mg/L∶(4.95±3.14)mg/L,P<0.05],且随着病变进一步进展,其水平亦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h-FABP联合hs-CRP可提高ACS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同时hs-CRP水平能预测病变的进展程度。
刘天华刘新兵方旭晨涂春莲江波杰沈励吴焱赵仲谋叶旭辉
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C反应蛋白质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自身挤压伤致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2011年
患者女,80岁,因“突发胸痛、胸闷3h”于2011年1月18日入院。心电图示V3~V5导联ST段抬高〈0.1mV,心肌肌钙蛋白T(cTnT)0.68μg/L,肌酸激酶(CK)158U/L,血清肌酐(SCr)94.7μmol/L。既往有糖尿病病史。
叶旭辉涂春莲吴焱胡良凯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横纹肌溶解症挤压伤突发胸痛V5导联心电图示
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观察ICU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ICU病房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5),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d 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d 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低血糖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在4.4~6.1mmol/L水平,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沈励方旭晨刘新兵赵仲谋涂春莲吴炎江波杰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病胰岛素强化治疗重症监护
他汀类药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NYH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他汀类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2)。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应用普伐他汀20mg/d共12周,两研究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水平与细胞因子(IL-6,TNF-α)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治疗12周后,患者LDL-TC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TNF-α,IL-6水平也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水平无改善(P>0.05)。(2)他汀类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按NYHA分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早期治疗能降低血脂与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改善心功能,有益于慢性心衰的生物学治疗策略。
陈伟孙卫东涂春莲周明成王莹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他汀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