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明生
- 作品数:71 被引量:221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再次肝移植生存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Re-OLT)生存率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行 Re-OLT 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病例进行同顾性研究,采用 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各个因素与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并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术后死亡风险显著相关的因素。结果 Re-OLT 的总发生率为5.7%;其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4%、73.8%、71.9%和68.5%;Kaplan-Meier 方法单因素分析得出10个与 Re-OLT 术后生存率相关的变量:再次手术时间、肝性脑病状态、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水平、热缺血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 ICU 停留时间、术后感染状态及术后并发症;最后进入 COX 回归模型的有术式、术后 ICU 停留时间和术后并发症3个变量。结论 Re-OLT 手术方式、术后 ICU 停留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 Re-OLT 疗效的重要因素。
- 朱志军饶伟郑虹邓永林张雅敏张建军高伟潘澄张玮晔淮明生蔡金贞沈中阳
- 关键词:肝移植再手术生存率
- 微波肝癌肝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 作者分析了我科近二年来用微波行肝癌肝切除术的36例病人(微波组)的近期并发症,并与同期用血流阻断技术行肝癌肝切除的25例病人(阻断组)进行了比较。微波组有11例(30.6%)共出现12例次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
- 戴朝六夏振龙沈勇田大治唐志宇淮明生朱兴
- 关键词: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 文献传递
- 肝癌患者术前ICGR_(15)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术前 ICGR1 5水平与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本院 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5 9例肝癌患者 ,依其术后并发症的有无分成二组 :有并发症组 (n=2 3 )与无并发症组 (n=3 6)。分析两组间术前 IC-GR1 5水平、手术操作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结果 有并发症组 ICGR1 5水平 (12 .173± 10 .184% )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8.5 2 9± 6.844 % ,P=0 .0 43 ) ;有并发症组手术时间 (3 46.3 9± 12 7.3 4min)亦显著长于无并发症组 (2 91.5 3± 117.68min,P=0 .0 3 0 ) ;ICGR1 5水平与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负相关 ,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 ,与转氨酶、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无关。结论 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肝脏储备功能、手术时间有关 ,ICGR1 5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
- 淮明生戴朝六朱兴田大治张旭
- 关键词:ICGR15肝癌肝切除并发症
- 细菌性肝脓肿41例诊治体会
- 2001年
- 细菌性肝脓肿是肝组织的严重化脓性感染,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将我科自1994年9月至2000年4月收治的41例肝脓肿病人的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 淮明生戴朝六朱兴田大治王宝胜
-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
- 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外周血AFP及GPC3 mRN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患者外周血细胞甲胎蛋白(AFP) mRNA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 mRNA基因水平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TaqMan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
- 王玉亮穆红朱志军高伟淮明生
- 肝癌肝切除病人术前ICGR15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肝癌肝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其术前吲哚青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水平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因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的病人57例,依其术后并发症...
- 淮明生戴朝六朱兴田大治张旭夏振龙
-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ICGR15
- 文献传递
- 不同肝癌肝移植标准对于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补救性肝脏移植有效性的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米兰标准、UCSF标准、Up-to-seven标准作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适应症选择标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自199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实施的724例肝癌肝脏移植病例数据,其中包括107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病例,对不同选择标准在各组病例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首选肝脏移植患者米兰标准、UCSF标准、Up-to-seven标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75.5%,73.4%。对于补救性肝脏移植,米兰标准、UCSF标准具有与首选肝脏移植一致的有效性,受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83.1%,72.6%;而Up-to-seven标准则不具有一致的有效性,符合该标准的补救性肝脏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仅为49.9%,不符合Up-to-seven标准补救性肝脏移植受者的5年生存率为49.4%,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米兰标准、UCSF标准对于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适应症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有效性,Up-to-seven标准有效性则较低;对于补救性肝癌肝移植应进行三维变量的标准选择,包括首次肝切除时肝癌数据、补救性肝脏移植评估时复发肝癌数据以及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时间间隔。
- 曲伟朱志军孙丽莹魏林高伟张建军张雅敏淮明生杨涛
- 关键词:肝癌
- 肝移植术后并发严重骨髓抑制(附6例报告)
- 2008年
-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严重骨髓抑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并发严重骨髓抑制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因终末期肝病进行肝脏移植,术后应用标准的免疫抑制剂方案:FK506+骁悉+激素,术后2周常规静脉用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严重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1.0×10^9/L)发生于术后19~78d,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伴有或不伴有皮疹、消化道症状、感染以致发生严重的败血症。5例肝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是正常的。所有病例均死于严重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严重骨髓抑制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反应、药物毒性及严重感染有关,其发生率及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肝移植术后严重骨髓抑制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应根据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 淮明生朱志军郑虹潘澄张海明李俊杰沈中阳
- 关键词:肝移植骨髓抑制
-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治疗急危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治疗急危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9年9月至2013年12月实施的4 136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0分、供受体血型不同、年龄18 ~ 70岁、术式为经典原位非转流肝移植术、首次接受肝脏移植的病例,根据是否符合输血原则将其分为两组:ABO血型相合组(ABO-C组,41例)和ABO血型不合组(ABO-I组,22例).ABO-I组患者术中给予巴利昔单克隆抗体(单抗)+甲泼尼龙免疫诱导治疗;术后使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皮质激素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7d后改用口服华法林或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术后常规应用前列地尔;其余治疗同ABO-C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排斥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ABO-C、ABO-I组患者性别、年龄、MELD评分、合并肿瘤、供肝质量、供肝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O-I组术中切脾例数明显多于ABO-C组(5比1,χ^2=4.687,P=0.030).ABO-C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78.3%、72.5%、69.1%、61.8%,ABO-I组分别为78.9%、72.9%、65.6%、56.2%、46.8%,两组整体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法,χ^2=0.647,df=1,P=0.421).ABO-I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ABO-C组[63.6%(14/22)比31.7%(13/41),χ^2=5.960,P=0.015],而ABO-I、ABO-C两组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22.7%(5/22)比12.2%(5/41),χ^2=0.531,P=0.466]、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1.8%(7/22)比12.2%(5/41),χ^2=2.416,P=0.120]及术后病理诊断的排斥反应发生率[22.7%(5/22)比9.8%(4/41),χ^2=1.051,P=0.3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术仍存在术
- 沈中阳邓永林郑虹潘澄张雅敏蒋文涛张建军高伟淮明生
- 关键词:肝移植ABO血型血型不合终末期肝病模型
- 原位辅助式肝移植治疗高草酸尿症-附2例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辅助式肝移植治疗高草酸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中心2012年6月至今完成的2例原位辅助式肝移植治疗高草酸尿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术前评估的肝脏体积及左、右半肝体积,术前肝功能...
- 高伟朱志军淮明生蒋文涛魏林沈中阳
- 关键词:高草酸尿症移植物肝移植肝中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