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华
-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老子》与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
- 2012年
- 本文从《老子》与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关联和不同之处入手,进而论证在现实社会中推行"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 潘玉华饶春
- 关键词:老子人本主义以人为本
- “十七大”报告的语篇分析
- 2012年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总书记的报告属于演说的语言变体,通过对党的"十七大"报告进行定量分析,从语义结构、语篇衔接形式和关系、社会交际功能等方面对我国的政治语类进行了分析。
- 潘玉华饶春
- 关键词:语义结构交际功能
- 国际中文教学副词“大概、大约、可能”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 2023年
- “大概、大约、可能”这三个语气副词的意义相近,在句子中的用法也相近。一些教材和词典对这三个语气副词的释义也都各不相同,三个语气副词虽然意义相近,但是,仔细分析,仍然会发现它们之间在各方面存在差异。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出这三个副词的相同点,区分出它们的不同点,最终的目的是指导国际中文教学。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法,偏误分析的语料主要来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CCL语料库。本文也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总结出语气副词“大概、大约、可能”的本体知识。通过本文对“大概、大约、可能”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的分析,提出可行的教学对策,以期能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帮助。
- 张道旺潘玉华钟明
- 关键词:语气副词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挑战及对策被引量:1
- 2021年
-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案例教学法因其优势被引进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目前,相关教学资源仍较为缺乏,相关案例建设标准尚未建立,教学模式还在实验探索中,尚未广泛推广.本文先简要回顾了案例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发展,再分析培养院校案例教学实施的实证研究结果,探讨其实施效果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对策.
- 央青李朝辉潘玉华
-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教学
- “一旦”的语法化考察被引量:5
- 2011年
- 文章在广泛考察各个时期语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连词"一旦"的语法化历程及语义特征。通过研究发现:连词"一旦"是由线性序列上前后出现的两个词结合为一个名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中逐渐虚化为副词,副词"一旦"再进一步虚化为连词,但这个虚化过程并未完成,现在仍处在这个过渡阶段。副词语法化实现的基础是名词"一旦"所表示的"(将来的)某一时点"这一特殊的语义特征,而位于后一分句主语后谓语前的语法位置则是语法化完成的关键。"一旦"语法化的动因则是语用推理。
- 饶春潘玉华
- 关键词:语法化副词连词
- 先秦诸子散文颜色词语法及认知特点被引量:1
- 2012年
- 选取先秦经典诸子散文六部,对其颜色词范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颜色词的搭配对象,对颜色词的语义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发现先秦颜色词的语法特点和认知特点:从语法上看,表现为颜色名词大量出现、颜色动词逐渐增加、颜色词受到副词修饰。从认知上看,表现为六大颜色范畴基本成型、颜色认知体现出不均衡态势、典型颜色凸显、对白、黑、红三种颜色的认知更显精细、颜色词隐喻更具体生动等方面。
- 李顺琴潘玉华李兴奎
- 关键词:模糊语言先秦诸子散文颜色词语法认知语言学
- 从“看来”“看起来”的语法化历程看其差异
- 2012年
- “看来”和“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而且用法上也有重合之处,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者。本文试图从其各自的语法化的不同过程,来解释其在共时平面上的语义、语用差别。
- 潘玉华饶春
- 关键词:看起来语法化句法位置语义
- 隐喻理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被引量:6
- 2011年
- 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开始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转变。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而是将隐喻现象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这些认识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 潘玉华李顺琴
- 关键词:隐喻词汇教学
- 《诗经》颜色词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诗经》为研究对象,对其颜色词进行了统计和范畴划分;通过考察其搭配对象来确定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颜色词;对颜色词释义并讨论颜色词的语法问题;从使用的角度总结了《诗经》颜色词的特点;对《诗经》体现的颜色认知进行了分析。
- 李顺琴李兴奎潘玉华
- 关键词:《诗经》颜色词叠音词隐喻
- 浅谈离合词的离合被引量:1
- 2012年
- 在汉语双音词中有一类词,虽然数量相对而言不是太多,但却相当活跃,而且似“词”非“词”,似“短语”非“短语”。这类词就是离合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结构、形式、产生原因等方面对离合词进行了简要分析。
- 潘玉华饶春
- 关键词:离合词句法结构词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