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中平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3篇M
  • 2篇地震发生
  • 2篇地震前
  • 2篇电阻率
  • 2篇震前
  • 2篇前兆
  • 1篇等效
  • 1篇地电
  • 1篇地电阻率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序列
  • 1篇电场
  • 1篇电磁异常
  • 1篇电偶
  • 1篇断层
  • 1篇散射
  • 1篇散射系数
  • 1篇视电阻率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8篇王中平
  • 4篇张小涛
  • 4篇李美
  • 3篇卢军
  • 2篇王亚丽
  • 2篇张金川
  • 2篇余怀忠
  • 2篇谭捍东
  • 2篇李纲
  • 2篇王勤彩
  • 2篇刘杰
  • 2篇解滔
  • 2篇程佳
  • 2篇张永仙
  • 2篇李君
  • 1篇姚丽
  • 1篇陈章立
  • 1篇曹萌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0年4月玉树M_S7.3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玉树地震序列2010年4月14日至10月31日间发生的ML≥1.0地震进行双差定位,得到1545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综合分析地震双差定位结果和玉树地震序列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发现玉树MS7.3地震发震构造由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条相交断层组成,主震发生在北西走向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上,5月29日的MS5.9余震序列发生在北东东走向的一条隐伏断裂上,两条断裂均接近直立.甘孜—玉树断裂是羌塘地块和巴彦喀拉地块的构造边界,由于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的差异运动使甘孜—玉树断裂强耦合段应力高度积累,在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破裂失稳发生了MS7.3地震.主震断层的左旋滑动导致北东东向断层的正应力减小,库伦应力增加,45天后触发了MS5.9余震序列的活动.
王勤彩王中平张金川李君陈章立
关键词:双差定位矩张量解
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变化
2022年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和漳县交界地区发生M_(S)6.6地震,地震发生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呈现出各向异性异常变化。文中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型对地震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数据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模型中将地震的同震滑动位移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方式进行加载,计算地震前产生这部分同震位移所需积累的应力、应变分布。计算结果显示,通渭台位于震前挤压变形增强的区域,与视电阻率的下降变化相吻合。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的主压应力方位为65°,与通渭台N20°W观测方向的夹角为85°,与EW观测方向的夹角为25°。地震发生前,N20°W测道数据的下降幅度为1.04%,EW向短极距EW′测道的下降幅度为0.37%,2个方向观测的各向异性变化与实验结果、理论模型和震例总结给出的特征一致。由此可以认为,此次岷县-漳县地震前通渭台的视电阻率变化与地震孕育过程之间可能存在力学机制上的联系。
解滔于晨王亚丽李美王中平姚丽卢军
关键词:视电阻率
三维散射系数结构揭示的龙滩库区水的渗透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使用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5月14日9个固定台站和2009年4月4日至2010年5月14日15个临时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得到了龙滩库区地壳的三维散射系数结构,结果表明:(1)龙滩水库下方地壳中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结构.由大坝附近布柳河与红水河交汇处至三江(红水河、油拉河和牛河)交汇处的河段下方是研究区最明显的高散射系数区,高散射系数延伸深度达10 km,但在8 km以下高散射系数范围明显减小,除此之外,八茂断裂东西两端和八腊断裂周围也存在小范围的高散射系数区.(2)龙滩库区高散射系数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地层及与之接壤的透水性较好的砂页岩中,并且主要位于主干河流附近,河流和断层交汇处附近及与河流相交的断层附近,高散射系数分布与水的渗透密切相关.库区的水向河流两岸的渗透宽度约为10 km左右,深度不超过10 km.(3)龙滩库区地震主要集中在7~10 km深度的高散射系数区内,在水库地震中震源明显偏深,可能与库区水渗透引起的古岩溶水活化有关.
王勤彩张金川李君王中平Y.Asano
关键词:散射系数
利用电磁台站观测数据推算汶川M_S8.0地震等效电偶矩
2018年
本文利用地下电偶极子产生的电磁场模型,尝试模拟和推算地震前地面电磁台站观测数据所需震源深度处等效电偶矩。结果显示,在观测频率为1Hz,地下平均电导率取7.0×10^(-4)S/m时,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电磁异常高潮期,距离震中1 440km的高碑店台NS测向观测到1.3mV/m的电场强度所需震源深度处等效电偶矩量级为10^(13) A·m;若考虑地震主破裂长度150km,则产生的地电流量级为108 A。同时,这一等效电偶源在地面产生电场的2D分布图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或不均匀性);信号强度和电流源方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电磁场值随观测距离增大而衰减迅速。这部分地解释了地震相关电磁异常信号的方向性(或不均匀性)的观测事实;如果观测点位于非强信号区,即使在有效的探测范围内也可能记录不到异常信息,这对地震监测台网仪器选址和布置提出了要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李美王中平卢军谭捍东张小涛
多方法联合分析地震发生前兆
通常在地震发生之前,区域地震活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PI方法从平静和活跃两个方面分析地震活动相对于长期背景场的变化,这与强震发生前区域地震活动性相一致,因而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地震发生位置及区域范围。但是这一方法也存在明显的不...
余怀忠程佳张小涛刘杰李纲张永仙王中平
关键词:地震前兆
文献传递
地埋钢缆对宝昌台地电阻率干扰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1
2013年
宝昌台EW、NS测道地电阻率在2009年11月出现了显著的短时间下降变化,随后迅速恢复,EW测道自2010年2月底开始大幅下降,经现场落实认为这些变化与2009年11月中国移动公司在测区埋设的钢缆有关,2011年7月26日和27日经台站和中国移动公司协商后移除了部分钢缆,两测道的地电阻率观测值得到恢复.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表层土壤处于非稳定冻结、稳定冻结和完全融通三个阶段钢缆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计算得到:在稳定冻结阶段钢缆对观测的影响非常小,完全融通阶段的影响最大,非稳定冻结阶段的影响介于二者之间,且三个阶段计算得到的地电阻率变化值与观测值相吻合,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钢缆对宝昌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解滔卢军李美王中平王亚丽
关键词:地电阻率
多方法联合分析地震发生前兆
灾害性地震一般发生在上地壳内的薄弱带即断层上,是在长期构造加载作用下地壳介质发生变形、失稳、破裂的结果。地震发生的物理成因虽然早已认识,地震预报却始终是世界性难题,原因在于灾害性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内数千米至数十千米深处,...
余怀忠程佳张小涛刘杰李纲张永仙王中平
文献传递
用电子-空穴理论推算汶川M_S8.0地震电磁异常的“能量源”大小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汶川MS8.0地震前3天记录到的强空间电磁异常的观测事实,引用岩石压电效应模型和岩石受压产生的电子-空穴理论,尝试推算和解释汶川地震前产生的显著空间电磁异常现象的"能量源"问题.结果显示:在设定汶川MS8.0地震发震主断层所受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断层表面积的情况下,根据理论模型模拟计算得出,当发震主断层在强压力作用下形成微破裂至宏观破裂发育产生主破裂前,断层表面积累的电荷带电量为106—107 C,产生的垂直地-气界面附加电场为107—108 V/m;主破裂发生时,断层表面电量可达108 C,电场强度高达109 V/m,断层输出电流量级达105 A.震源区地-气界面电磁场的增强,一方面引起地面附近大范围电磁观测参数的大幅度突变异常,另一方面加速震源区上空的气体分子电离,空气电离增强空气的电导率,促使电荷快速扩散至电离层高度,直接引起高空电离层参数的短时突变异常并经空间地震监测卫星记录到.
李美谭捍东王中平张小涛曹萌
关键词:汶川地震电磁异常能量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