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斌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隧道
  • 3篇断面
  • 3篇浅埋
  • 3篇海底隧道
  • 3篇大断面
  • 2篇断面隧道
  • 2篇软弱
  • 2篇软弱地层
  • 2篇工法
  • 2篇CRD法
  • 2篇CRD工法
  • 2篇超浅埋
  • 2篇大断面隧道
  • 1篇导坑
  • 1篇施工方
  • 1篇施工方法
  • 1篇受力
  • 1篇双侧壁导坑
  • 1篇双侧壁导坑法
  • 1篇双连拱

机构

  • 6篇厦门路桥建设...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王学斌
  • 1篇张建斌
  • 1篇曾超
  • 1篇程正明

传媒

  • 1篇福建建设科技
  • 1篇隧道建设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福建交通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4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浅埋段CRD法变形分配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变形分配理论、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研究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两端陆域和浅滩地段大断面软弱地层浅埋暗挖CRD法施工变形机理,得到合理开挖顺序和变形分配控制标准,提出控制导坑封闭时间、导坑间距以及台阶长度等有效的变形控制措施,成功把施工变形控制在目标范围,避免发生超限变形和坍塌,大大提高施工进度,并确保了施工安全。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对后续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王学斌
关键词:海底隧道CRD工法软弱地层
大断面浅埋隧道CRD法施工变形特性及异常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2012年
为更好控制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浅埋暗挖CRD法施工变形,本文依托国内第一座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工程实例,基于现场监测,研究CRD法施工变形特性,分析总结异常变形处理措施及其成效。结果表明:CRD法施工变形监测评价应以拱顶下沉为主,以水平收敛为辅,CRD法拱顶下沉呈台阶状上升曲线,最后趋于稳定,曲线上的台阶形态与各导坑开挖支护过程相对应;翔安隧道CRD法施工异常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偏差、施工经验不足和现场控制不当,采取调整开挖顺序为CRD1-3-2-4,优化CRD工法配套参数,加强支护参数如设置锁脚锚杆、仰拱注浆、加强临时支护等工程措施,可有效控制CRD异常变形。
王学斌
关键词:大断面隧道软弱地层CRD工法
海底隧道环境腐蚀性评价及二次衬砌混凝土室内加速腐蚀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为评价海底隧道支护结构环境腐蚀性等级和分析二次衬砌混凝土抗腐蚀性能,采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室内加速腐蚀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厦门翔安隧道二次衬砌外壁环境腐蚀性等级为严重的D级,内壁为非常严重的E级,得到设计采用;矿渣组(水胶比0.36,单掺60%矿渣粉)和共掺组(水胶比0.36,掺15%粉煤灰+60%矿渣粉)综合性能均满足C45强度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推荐作为厦门翔安隧道二次衬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参考;根据耐久性设计综合研究成果,厦门翔安隧道最终采用推荐的共掺组二次衬砌配合比方案。
王学斌
关键词:海底隧道掺合料
复杂条件超浅埋超大断面双连拱隧道开挖方案比选被引量:4
2022年
超浅埋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与衬砌荷载转化极为复杂,隧道结构安全性和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较大,特别是在下穿城市主干道等敏感建设环境下,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案对于保障工程顺利实施至关重要。本文依托厦门第二西通道双连拱隧道,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等方法,对“对称”与“非对称”两种开挖方案下的围岩变形与结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考虑围岩稳定性与结构安全性,以及施工工期等因素,确定了双连拱隧道最终开挖方案。研究表明:非对称开挖方案的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略大,对称与非对称开挖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分别为20.24 mm和24.61 mm;两种方案的初支、二衬和临时支撑受力均在安全范围内,中墙最大偏压分别为2166.1 kPa和2131.2 kPa。在两种方案的围岩变形和结构受力均满足控制要求,且相差较小的前提下,考虑到施工工期和施工灵活性,双连拱隧道采用非对称开挖方案更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复杂条件下双连拱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王学斌刘杨
关键词:超大断面双连拱隧道开挖方案围岩变形结构受力
超浅埋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为研究在软弱地层、富水、超浅埋等复杂建设条件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修建大断面隧道的适用性和合理施工参数,本文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行车隧道工程实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应用分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竖直临时支撑控制竖向沉降能力优于弧形临时支撑,但弧形临时支撑的总体受力分布和抵抗侧向变形明显优于竖直临时支撑,推荐采用弧形临时支撑;推荐导坑内上台阶长度为4m,下台阶长度为8m,左右导坑间距8m,中导洞间距30m,每循环开挖一般控制在1m,即两榀钢拱架;一次拆撑10m,保留40m初期支护全封闭且变形稳定的未拆撑段;采用优化调整后的双侧壁导坑法,可适用于该工程复杂建设条件,工效显著提高,陆域段月均进尺达到55m。
王学斌
关键词:超浅埋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
复杂条件下海底隧道钻爆法建造技术
曾超张顶立郭小红郭衍敬孙振川潘建立吴驰王明年谭忠盛张建斌程正明王学斌王爱国李治国陈铁林
厦门翔安隧道是国内第一座海底隧道、世界最大断面钻爆法海底隧道,长6.05km,线位受路网规划、两岸地形和接线条件限制,隧道地质条件极复杂,穿越海底风化槽、富水砂层等极不良地质段占总长54%,极具风险,下穿中华白海豚国家级...
关键词:
关键词:海底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