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常青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腺
  • 2篇重症
  • 2篇腹膜
  • 1篇递进式
  • 1篇胰腺坏死
  • 1篇胰腺坏死感染
  • 1篇胰腺炎
  • 1篇右美托咪啶
  • 1篇上腹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通气
  • 1篇清除术
  • 1篇重症急性
  • 1篇重症急性胰腺
  • 1篇重症急性胰腺...
  • 1篇重症监护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李树钧
  • 3篇冯向英
  • 3篇冯全新
  • 3篇王常青
  • 3篇吕艳香
  • 2篇李芝帆
  • 2篇赵青川
  • 2篇王士祺
  • 1篇杭振宁
  • 1篇宋婷
  • 1篇郭风
  • 1篇程智慧
  • 1篇康菲

传媒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递进式策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递进式策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治疗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的患者资料,其中传统治疗方法38例,递进式策略治疗方法5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住院天数、病死率情况.结果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递进式策略治疗方法病死率(4/56 vs 8/38,P=0.047)、并发症(6/56 vs 12/38,P=0.029)均低于传统治疗组,新发糖尿病(10/56 vs 6/38,P=0.048)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递进式策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杭振宁冯向英王士祺李树钧王常青李芝帆吕艳香赵青川冯全新
关键词:胰腺炎腹膜后感染手术后并发症
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的护理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与眯达唑仑在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用镇静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80例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镇静,同时观察镇静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观察两种镇静药物的不同。结果右美托咪啶治疗后,神志逐渐稳定,呼吸频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亦明显改善;右美托咪定不良反应较咪达唑仑少。结论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均可作为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理想的镇静剂,尤其是右美托咪啶,只要合理实施治疗方案,更能使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患者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郭风冯向英郭路杰冯全新王常青吕艳香程智慧宋婷康菲李树钧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ICU机械通气
上腹联合侧腹入路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术治疗后腹膜感染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手术方式与常规上腹入路的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腹膜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既往无基础脏器功能障碍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40例行传统上腹入路。比较两组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后并发症、新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比较结果显示,传统上腹部入路组与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术后器官功能衰竭发病率(3/36 vs 11/40,P=0.031)、再次手术干预率(10/36 vs 22/40,P=0.016)和病死率(4/36 vs 12/40,P=0.044)均低于传统上腹部入路组。结论上腹联合侧腹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是胰腺炎引起的后腹膜感染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再次手术干预率及病死率。
冯全新王士祺李树钧冯向英张许杰王常青李芝帆吕艳香赵青川
关键词:胰腺坏死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