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乾
-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2013年10月解放军第85医院外科和上海瑞金医院远洋分院外科收治的36例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和切口的红、肿、热、痛及波动感;查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脓液培养13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0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6例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7例为阴性;治疗后感染伤口均达到Ⅲ/甲愈合,但10例愈合时间超过14 d者颈部留下明显瘢痕。结论甲状腺术中同时切除淋巴结结核、气管误切开后创面使用即溶性止血纱布、甲状腺术后出血再次手术时未彻底消毒和清除血肿及多汗的糖尿病患者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致伤口未及时闭合是引起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
- 蒋晓王振乾黄河王海吴志浩丁昊殷佳晗邵堂雷
- 关键词:甲状腺术后切口
- 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41例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病人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24例为非困难气道,17例为困难气道,所有病人麻醉诱导插管均成功。41例切除标本称重为(1 711±188)g。1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9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为毒性甲状腺肿。41例均无术后永久性声音嘶哑和低钙血症。仅有2例术后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结论:对于致气管受压狭窄的巨大甲状腺肿,术前给予充分评估麻醉风险、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注意呼吸道管理,可以避免围手术期风险。
- 蒋晓王振乾黄河种景贵王莉琴翟东邵堂雷
- 关键词:巨大甲状腺肿气管狭窄围手术期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我院诊治的8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造成喉返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在8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有876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痊愈,治愈率为98.2%;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有16例,发生率为1.8%,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永久声音嘶哑。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和变异,是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环节。
- 王振乾黄河蒋晓毛岸荣胡剑平崔小红种锦贵
- 关键词:甲状腺喉返神经损伤预防措施
- 改良保留颈丛的低颈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附95例报告)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保留颈丛的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普外科行改良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5例完整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保留锁骨上神经的中间及向内的分支等重要颈部结构。Ⅱa、Ⅱb、Ⅲ、Ⅳ、Ⅴa和Ⅴ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12.6%、55.8%、82.1%、4.2%和14.7%。病人术后外耳、肩部、、锁骨下和颈外侧感觉均存在。结论:该改良术式既能完整清扫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关的颈侧区淋巴结,又保留颈丛神经的大多数感觉功能,可作为替代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一种选择。
- 王振乾蒋晓黄河郭建强种锦贵丁科辛海贝邵堂雷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术颈丛
- 改良胃管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及机制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改进胃管引流对于预防术后胰瘘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行PD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患者手术中胃管不同处理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86例,胃肠吻合口输入襻15 cm位置将14 Fr胃管放入胰肠吻合口输入襻中)与对照组(114例,胃内放入规格14 Fr一次性胃管),比较患者手术时间、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中出血量、胃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患者胰瘘发生率及术后第3天胃管引流量和淀粉酶含量状况,观察胰瘘患者和无胰瘘患者术后第3天胰周及胃管引流量、淀粉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9,P<0.05;8.14%vs 29.82%,χ~2=13.276,P<0.05)。两组发生胰瘘及无胰瘘患者的术后第3天胰周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胃管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73、31.064、19.882、64.291,均P<0.05)。观察组无胰瘘患者的术后第3天胰周引流量、胰周引流淀粉酶、胃管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管引流量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1、12.054、10.371、32.064,均P<0.05)。结论改良胃管引流术可显著降低PD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及时监测患者胃管引流量和淀粉酶水平对前期诊断胰瘘有指导意义。
- 丁科朱浩伍承天王振乾黄河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引流术胃管胰腺瘘
- 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变异临床研究(附2404例报告)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我国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的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施行的2404例显露颈段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解剖喉返神经3275根,左侧1576根,右侧1699根。结果有647根喉返神经存在入喉处变异,占19.8%(647/3275)。包括入喉处扇形膨大变异234根,占7.2%(234/3275)。入喉处分支变异376根,占11.5%(376/3275)。入喉处远离环甲关节变异37根,占1.1%(37/3275)。第一类变异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后两类变异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第一类变异较国外报道高,第二类变异较国外报道低,第三类变异国外未见报道。后两类变异神经术后麻痹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神经。结论喉返神经入喉处存在膨大变异、分支变异和远离环甲关节三类变异。其中后两类变异术后麻痹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 邵堂雷蒋晓王振乾黄河郭建强吴志浩丁昊殷佳晗杨卫平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
-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研究(附163例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及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63例甲状腺术后须再手术病人临床资料,分为A、B和C 3组。A组为甲状腺良性疾病首次行大部或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再手术者;B组为甲状腺癌首次仅行大部或次全切除术后再手术者;C组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首次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彻底复发须再手术者。结果3组喉返神经寻找方法略有不同。A、B、C组术后喉返神经暂时性和永久性麻痹发生率分别为8.22%、11.11%、14.81%和2.74%、0、3.70%。结论再次手术寻找喉返神经存在一定困难和风险,故建议一侧腺叶初次手术时,尽量采取腺叶全和(或)近全切除术,摒弃次全和(或)大部切除术。
- 邵堂雷王振乾蒋晓黄河伍承天吴志浩丁昊殷佳晗杨卫平
- 关键词:甲状腺喉返神经再次手术
- 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营养支持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总结胃远端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营养支持经验,以提高十二指肠残端漏的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实施胃远端及全胃切除术后所发生的12例十二指肠残端漏(其中胃良性疾病3例;胃癌9例)病人的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于术后早期行十二指肠造口及腹腔引流术,采用持续胃肠减压,先给予肠外营养,然后实施从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手段。12例病人在肠外营养中强化了谷氨酰胺,10例使用了生长抑素,6例病人在十二指肠残端漏愈合期加用了生长激素。在首次胃手术后,2例漏口28~38 d自愈;10例漏口于2次手术后50~91 d愈合。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合并严重的腹腔感染于首次术后31 d死亡。结论保证腹腔引流管通畅、持续胃肠减压,特别是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等措施,是促进十二指肠残端漏愈合的重要手段。
- 朱浩王振乾陈利兵朱建明
- 关键词:十二指肠残端漏胃手术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 高难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难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实施的615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5例中共发生并发症15例(2.44%),其中胆管损伤4例(0.65%),胆漏2例(0.33%),出血2例(0.33%),残余结石3例(0.49%),切口肿瘤种植2例(0.33%),腹痛1例(0.16%)。结论充分的围术期准备,手术恰当的时机选择,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掌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应对策,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与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种锦贵黄河毛岸荣蒋晓胡剑平崔小红王振乾辛海贝丁科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并发症
- 术后意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4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术后意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IPTMC)的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1例和解放军八五医院诊治的13例PIPTMC病人资料。34例病人分组:A组(9例),初次手术仅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B组(25例),初次行双侧甲状腺手术。B组又分为:B1组(18例),一侧患甲状腺癌行侧腺叶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另一侧行次全切除术后发现PIPTMC;B2组(7例),双侧次全切除术,其中一侧术后证实为PIPTMC。结果 A组和B2组残留甲状腺未见癌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B1组12例再次术前B超发现有残留结节者中,5例残留甲状腺发现有微小癌灶,且中央区淋巴结有癌转移,这5例首次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非PIPTMC侧为多灶癌;余B1组13例残留甲状腺未发现癌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A组术后发生1例(11.1%)暂时性神经麻痹;B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神经麻痹4例(16%),暂时性低钙血症6例(24%),永久性低钙血症3例(12%)。结论 PIPTMC者多数情况下可以先观察随访,不必急于再次手术。但对于一侧为甲状腺多灶性乳头状癌,一侧为PIPTMC者,由于存在残留癌灶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建议尽早再次彻底手术。
- 邵堂雷王振乾蒋晓黄河杨卫平严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