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煌

作品数:43 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政治法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核科学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7篇中子学
  • 12篇次临界
  • 11篇乏燃料
  • 11篇焚烧
  • 10篇聚变
  • 8篇加速器
  • 8篇SFB
  • 7篇加速器驱动
  • 7篇包层
  • 6篇反应堆
  • 6篇次临界堆
  • 5篇燃料循环
  • 5篇概念设计
  • 4篇聚变驱动
  • 4篇核能
  • 4篇次临界系统
  • 3篇中子
  • 3篇加速器驱动次...
  • 3篇核能系统
  • 3篇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技术...
  • 3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生态环境部核...

作者

  • 43篇王明煌
  • 23篇吴宜灿
  • 21篇蒋洁琼
  • 13篇柏云清
  • 8篇金鸣
  • 7篇胡丽琴
  • 7篇邹俊
  • 7篇廉超
  • 6篇曾勤
  • 5篇杨琪
  • 5篇邱岳峰
  • 5篇赵柱民
  • 4篇王芳
  • 4篇刘金超
  • 4篇龙鹏程
  • 4篇周涛
  • 4篇陈忠
  • 4篇宋婧
  • 4篇李春京
  • 4篇陈德鸿

传媒

  • 23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第五届反应堆...
  • 2篇第四届全国反...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核安全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五届反应堆...
  • 1篇第二届中国氚...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铅基反应堆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被引量:30
2015年
以铅或铅合金(统称铅基材料)为冷却剂的反应堆具有良好的中子学、热工水力学和安全特性,已成为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核能系统(ADS)以及聚变堆的主要候选堆型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先进核能系统发展趋势和铅基反应堆在核能发展中的地位,重点对铅基反应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铅基反应堆的基本特性以及铅基反应堆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
吴宜灿王明煌黄群英赵柱民胡丽琴宋勇蒋洁琼李春京龙鹏程柏云清刘超周涛金鸣
315中子/42光子耦合细群核数据库HENDL3.0/FG研发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提高次临界堆(含热裂变包层)核分析的精度,设计开发了315群中子-42群光子耦合的细群核数据库HENDL3.0/FG(Fine-Group)。评价核数据来源主要选用美国核数据中心公布的ENDF/B-VII.0库。利用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以及FDS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型集成中子学计算分析系统VisualBUS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对已有的一些数据较为完备的基准实验例题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以检验细群核数据库HENDL3.0/FG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曾勤邹俊许德政邱岳峰蒋洁琼王明煌陈忠陈艳吴宜灿FDS团队
关键词:聚变-裂变混合堆
聚变驱动乏燃料焚烧堆氦冷包层中子学设计与分析
2012年
采用VisualBUS程序和HENDL数据库,对聚变驱动乏燃料焚烧堆氦冷包层开展了中子学设计与分析工作,设计目标是在满足Keff小于0.95,功率密度小于100MW.m-3和氚自持的前提下,获得至少1GWe的能量输出和最大增殖、嬗变能力,且系统能够连续稳定运行。文中通过对包层中的乏燃料成分和是否装载贫铀开展优化分析并给出了优化方案,该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设计目标。
王明煌蒋洁琼金鸣袁宝新吴宜灿FDS团队
关键词:聚变包层中子学
聚变裂变混合乏燃料焚烧堆SFB燃料循环方案设计与分析
核资源的有限性和乏燃料的处理是当今核能发展的重要瓶颈,聚变驱动次临界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途径。FDS团队(www.fds.org.cn)近期提出了聚变裂变混合乏燃料焚烧堆SFB(Spent Fuel Burner)概念...
陈艳王明煌蒋洁琼吴宜灿FDS团队
关键词:乏燃料燃料循环
文献传递
聚变驱动乏燃料焚烧堆(FDS-SFB)燃料循环动态分析
2016年
针对聚变驱动乏燃料焚烧堆FDS-SFB燃料循环系统与一次通过燃料循环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分别建立了这两种循环系统的动态分析模型,并根据假设的三种核电发展情景,分别计算了这两种燃料循环系统的资源需求、乏燃料累积量、钚累积量及次锕系元素累积量。初步计算结果表明:与一次通过式燃料循环系统相比,FDS-SFB燃料循环系统可减少天然铀需求量与乏燃料累积量,减少的程度与核电发展规模相关。
毛利胜王明煌付雪微蒋洁琼吴宜灿FDS团队
关键词:燃料循环乏燃料
中子学优化程序MOO的研发及应用
中子学优化对于解决复杂的核能系统的设计模拟计算非常重要。鉴于核能系统设计计算涉及到各种物理和工程参量取值范围很广,并且各种参量之间的关系复杂,手工对其进行设计计算不仅工作量大、计算耗时,而且很难得到所期望的性能参数,因而...
胡杨林裴曦吴宜灿蒋洁琼王明煌何兆忠邱岳峰曾勤邹俊许德政曹瑞芬
次临界乏燃料焚烧堆燃料循环初步分析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核能行业正在加速发展,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铀资源的短缺、乏燃料的累积以及核安全等,从而限制了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付雪微王明煌张文亮蒋洁琼FDS团队
关键词:次临界系统核燃料循环铀资源乏燃料
10MW级小型铅基反应堆功率展平分析
2020年
铅基反应堆在小型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保证燃料元件的完整性,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反应堆功率分布需要进行展平。本文针对小型铅基反应堆开展功率展平分析。首先,分析了反应堆堆芯直径、反射层材料占比和燃料分区布置对功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芯直径对功率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反射层材料占比和燃料分区布置对功率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大。然后,基于以上结论从反射层材料占比和燃料分区布置两方面对10 MW小型铅基堆CLEAR-M10进行功率展平设计,选择3cm的氧化铍与7cm的不锈钢作为反射层,堆芯燃料采用四区布置方式,燃料富集度沿堆芯径向由内到外依次为18%、18.5%、19.75%、17%。功率展平后的径向功率峰因子由1.55降低到1.13,满足热工限值,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廉超廉超高军高军杨琪王明煌柏云清赵柱民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钍焚烧堆初步中子学设计与分析
2017年
本文针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进行钍资源利用的优势,提出了铅基加速器驱动次临界钍焚烧堆(CLEAR-Th)概念。该概念采用钍钚混合氧化物燃料,冷却剂采用液态铅铋,T91钢作为包壳材料和结构材料,初始有效增殖因数keff设计为0.98,1.5GeV能量的质子流强工作在10mA以内,使用大型集成中子学计算与分析系统VisualBUS和混合评价核数据库HENDL进行计算分析。初步结果表明:CLEAR-Th设计实现了稳定焚烧钍产能的设计目标,有望实现稳定的闭式钍铀燃料循环,并具有长寿命次锕系物质生成量低、固有安全性良好等特点。
李原野王明煌王明煌廉超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中子学
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堆水冷包层中子学设计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主要针对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堆FDS-EM水冷包层的能量倍增因子M和氚增殖率TBR等中子学参数进行优化计算。FDS—EM包层主要设计目标是在氚自持的基础上获得约1GW的电功率,并且尽可能长时间连续运行不换料。通过初步设计分析给出一个使用核废料(压水堆卸出的废料钚、锕系加上贫铀)作为裂变燃料,能够实现氚自持、能量倍增因子约为90等设计目标,且连续运行至少10年不换料的中子学方案。
蒋洁琼王明煌陈忠邱岳峰刘金超吴宜灿FDS团队
关键词:聚变包层中子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