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璟

作品数:59 被引量:26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脂肪
  • 22篇动脉
  • 19篇冠状
  • 19篇冠状动脉
  • 17篇心外膜
  • 17篇外膜
  • 16篇心外膜脂肪
  • 13篇心病
  • 13篇冠心病
  • 11篇心肌
  • 11篇血管
  • 10篇动脉粥样硬化
  • 9篇脂肪组织
  • 9篇斑块
  • 8篇细胞
  • 7篇造影
  • 7篇冠状动脉粥样...
  • 6篇蛋白
  • 6篇心外膜脂肪组...
  • 6篇缺血

机构

  • 46篇南京军区南京...
  • 13篇南京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59篇王璟
  • 27篇江时森
  • 21篇宫剑滨
  • 16篇程训民
  • 14篇张启高
  • 11篇杭涛
  • 9篇周亮亮
  • 9篇王立军
  • 8篇卢光明
  • 8篇彭永平
  • 7篇陈栋
  • 6篇张龙江
  • 6篇王菊香
  • 6篇李宗斌
  • 4篇朱飞鹏
  • 4篇王强
  • 3篇邹莺
  • 3篇吴宗贵
  • 3篇李德闽
  • 3篇陈绍良

传媒

  • 17篇医学研究生学...
  • 4篇第二十五届长...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嘌呤核苷酸转运体在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中腺嘌呤核苷酸转运体 (ANT)变化情况 ,以探讨ANT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大鼠左冠状动脉前室间 (前降 )支闭塞 2 0min后 ,再灌注 4h、1天、3天和 7天四个时相进行观察 ,用RT PCR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ANT1、ANT2mRNA含量。 结果 :心肌缺血 2 0min ,再灌注 4h时 ,ANT1mRNA达高峰 ;再灌注 1天时 ,ANT2mRNA达峰值。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 ,心肌ATP的需求和心肌细胞的凋亡均在 2 4h左右达高峰。
王璟江时森杭涛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外膜脂肪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心外膜脂肪组织由于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和病理生理学特点,使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作者就心外膜脂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的影响作一综述。
王强王璟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
心外膜脂肪因子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沉积在心脏尤其是冠状动脉周围的脂肪组织,可以表达多种脂肪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最近这些脂肪因子已经被证实还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管新生。这些新生血管在斑块内可能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新生血管具有很强的通透性,可以改善斑块局部缺氧状况;另一方面,新生血管可能促进斑块进展并导致其不稳定性增加。因此,通过研究脂肪因子致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抑制斑块内的血管新生增强其稳定性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冠心病新的靶点。
陈栋王璟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脂肪因子血管新生
经左室流出道消融治疗疑似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心室流出道(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VOT)起源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因临床常见,具有典型的心电图(ECG)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射频消融术是该病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文中报道1例初步诊断右心室流出道起源(RVOT)的PVC的患者,于左心室流出道(LVOT)获得成功消融的诊治经过。文献复习了PVC定位的方法、VOT局部独特的解剖特点对定位的影响,以及三维标测新技术对PVC消融手术的帮助。
王磊王璟宫剑滨李萍李建华张启高
关键词: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
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以及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CTC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11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CA与CAG。以CAG为参照,评价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按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将患者分组,评价不同亚组CTCA的诊断准确性,对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以患者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3.3%;88.5%、96.2%;以血管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8.0%;84.8%、98.5%;而以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9%、99.5%;83.0%、99.7%。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影响。结论无论是以患者、血管还是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有影响。
张龙江卢光明王璟江时森刘斐柴学周长圣黄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术
非糖尿病人群脂肪分布对胰岛素抵抗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王强王璟
双源CT心周脂肪定量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王璟江时森宫剑滨张龙江朱飞鹏王立军彭永平何松清
血浆脂肪细胞因子与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肪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1q/TNF-related protein-9,CTRP-9)、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8例,其中单纯冠心病组39例(单纯CHD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8例(合并组)、非冠心病及非糖尿病患者21例(对照组),3组均行血生化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TRP-9、APN及TNF-α水平,分析冠心病及糖尿病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单纯CHD组吸烟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CTRP-9及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血浆TNF-α水平高于单纯CHD组,CTRP-9、APN低于单纯CHD组(P<0.05);合并组血浆LDL-C、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CTRP-9及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r=0.264,P=0.013)、糖尿病(r=0.394,P=0.000)、TNF-α(r=0.333,P=0.002)及LDL-C(r=0.330,P=0.002)与冠心病呈正相关,CTRP-9(r=-0.383,P=0.000)和APN(r=-0.435,P=0.000)及HDL-C(r=-0.239,P=0.025)与冠心病呈负相关;体质量指数(r=0.233,P=0.029)及TNF-α(r=0.425,P=0.000)与糖尿病呈正相关,CTRP-9(r=-0.350,P=0.001)和APN(r=-0.486,P=0.000)与糖尿病呈负相关;CTRP-9与APN呈正相关(r=0.312,P=0.003),TNF-α与CTRP-9(r=-0.298,P=0.005)及APN(r=-0.324,P=0.002)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及糖尿病均与CTRP-9及APN呈负相关,与TNF-α呈正相关;CTRP-9和APN对冠心病及糖尿病有保护作用,TNF-α作用相反。
王强宫剑滨张启高程训民杭涛王璟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脂联素
急诊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近期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缺血症状和预后,降低近期死亡率,但针对PCI应用于高龄AMI患者的研究较少。文中评价高龄(≥75岁)AMI患者急诊PCI的有效性与近期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入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13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n=57)与非高龄组(<75岁,n=156)。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患者以呼吸困难和疲乏等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者多见(21.1%vs 3.2%,P<0.01)、女性比例高(47.4%vs 16.7%,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比例高。2组急诊PCI治疗即刻成功率高(均达100%),高龄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8.8%)及院内死亡率(5.3%)分别与非高龄组的2.6%、6.4%和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MI患者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多见,急诊PCI治疗高龄AMI可有效地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预后良好。
朱冰冰程训民王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
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脂肪组织棕色细胞和白色细胞具有截然不同的代谢特征。白色脂肪细胞推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而棕色脂肪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文中从转录因子(如PPARγ、PRDM16、PGC-1α)、共调节因子、激素、信号分子、氧化应激和miRNAs的调控等方面对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倪鸣王金焱王璟
关键词:棕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