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
- 作品数:18 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椎旁神经阻滞的置管钳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椎旁神经阻滞的置管钳,包括钳身和穿刺内芯。钳身包括:头端、杆身、把持端、置管通道;所述的头端、杆身、把持端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的头端、杆身、把持端结构的中线处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的置管通道...
- 吴明吴紫祥王琪王连潘赛波
- 文献传递
- 创伤大量输血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 输血是创伤救治中的重要措施,许多学者建议制定大量输血治疗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来指导输血及相关的治疗。本文主要讨论实施MTP的目的,能够减少血液制品输注量、提高输注效率以...
- 王吉文王连张茂
- 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其结构包括穿刺针、带挡板的破皮刀、金属导丝及收纳器、普通扩张器、胸管固定装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冲洗引流管,通过设置了尖端硬化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装置等组件构成,胸腔引流管尖端为...
- 吴明王琪吴紫祥王连潘赛波
- 文献传递
- 反穿刺法在微创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沈钢柴莹吴明张国飞潘赛波王琪王连
- 严重创伤出血处理的欧洲指南(2010年版)
- 来自欧洲多个学科的专家在2005年成立了创伤出血高级处理特别工作小组(Task Force forAdvanced Bl eeding Care in Trauma),于2007年发布严重创伤出血处理的指南,此次进行了更
- 王连张茂
- 文献传递
- 创伤性凝血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 严重创伤患者容易发生凝血功能紊乱,先后提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创伤早期的凝血病(early coagulopathy of trauma)'、'创伤相关的凝...
- 张茂王连干建新徐少文
- 文献传递
- 反穿刺法在微创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目的:微创食管癌根治术胸内吻合方式的探讨.方法与结果:微创Ivor-Lewis手术采用反穿刺法胸内胃食管吻合36例(男性29名,女性7名),中位年龄65岁(45-77岁),所有病人进行了根治性切除(cT1-3N0-1M0...
- 沈钢柴莹吴明张国飞潘赛波王琪王连
- 关键词:食管癌临床疗效
- ICU中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被引量:39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伤后24h内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急诊ICU的22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资料,记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收住时的凝血功能、血常规、生化常规和血气分析等指标。以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碱缺失(BD)I〉6和休克指数(SI)≥1作为存在组织低灌注的标准。根据凝血功能结果将患者分为凝皿病组和无凝血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创伤严重程度、APACHEⅡ值、低体温及低灌注发生率等指标,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因素回归方程。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结果52例(23.3%)符合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5%vb9.4%,P〈0.01)。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构成、创伤原因和受伤时间具有可比性,凝血病组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低体温和组织低灌注发生率、合并严重脑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CS评分、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it)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D≥6、GCS≤8和Plt计数是创伤患者入ICU时发生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延长。结论伤盾24h内收住ICU的创伤患者有较高的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创伤性凝血病与全身损伤严重程度、合并重型颅脑损伤、休克及低体温有关,并对不良预后有重要影响。
- 徐善祥王连杨俭新周光居张茂
- 关键词:严重创伤创伤性凝血病预后
- ICU中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的研究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伤后24h内收住本院急诊ICU的22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资料,记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
- 张茂王连杨俭新周光居陈金明吴定钱
- 文献传递
- 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的综合治疗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总结气管支气管损伤(tracheobronchial injury,TBI)的治疗经验,探讨气管支架在TB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确诊的TB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项治疗方法尤其是气管支架治疗的优势,评估综合应用各项治疗方法后患者的整体疗效。TBI的确诊方法为:有损伤病史和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最终经胸部CT或气管镜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先通过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经气管镜治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等为患者建立安全的气道、保证有效通气,再选择手术治疗、气管支架治疗或保守治疗等。结果共25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经气管镜治疗,3例接受了ECMO治疗;手术治疗4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保守治疗16例;共5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金属支架留置时间2~3周,1例硅酮支架留置时间371 d,期间均未见明显支架移位,支架取出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见气道狭窄。结论TBI患者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常需要机械通气、外科手术、气管支架,甚至ECMO等进行综合治疗。气管支架对气管支气管塌陷、狭窄的治疗简单有效,能替代部分手术治疗,值得推广。
- 易建华张斌徐浩周光居郭鹏超王连陈国贤赵立孝徐善祥张茂
- 关键词:创伤气管支气管损伤气管镜体外膜肺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