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鹏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相关研究
- 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较为少见,由于其发生部位颈椎局部解剖结构的特殊,临床症状通常较为严重,本文探讨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及临床效果,为国内外学者们在治疗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方面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
- 章鹏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老年性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38例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38例老年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入院前均误诊为脊柱结核。入院后,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得到确诊。治疗后12个月随访,17例经规范化药物治疗治愈;21例行手术治疗,治愈19例,改善2例。老年性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具有血清学及病理学特征性表现,诊断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规范化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治愈率,适时手术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
- 杨新明石蔚孟宪勇胡长波章鹏王耀一贾永利胡振顺赵御森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椎炎
- 后路与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布病性脊椎炎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单纯后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疗效,探讨腰椎布病性脊椎炎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获得完整随访的65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椎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骨破坏情况、脓肿位置、神经损害及影像学分型,35例采用单纯后路椎板减压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单纯组),31例行前路病灶清除,同期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植骨术(联合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ESC、影像学评价、脊柱后凸角(Cobb角)及ASIA评分改善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ESC、脊柱后凸角(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价、VAS评分、ODI评分、ASIA评分比较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清除病灶,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有利于感染控制。单纯后路手术对于椎管内肉芽及脓肿清除效果较好,更适合中后柱病变特别是椎管内神经损害者;而前后路联合手术更适合存在椎体周围脓肿及腰大肌脓肿或前柱破坏较大病例。临床中应依据个性化治疗原则,根据感染浸润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 孟宪勇杨新明胡长波康聪张振梁郝运兵王耀一章鹏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椎炎脊柱融合术
- 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是布鲁杆菌侵袭脊柱引起的感染性脊柱炎[1],是布鲁杆菌病性骨关节炎的表现之一,是一种罕见的脊柱炎,在布病中的发生率为2%~53%[2],由Kulowski和 Vinke在1932年首次描述[3]。近几年中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局部地区流行严重,疗程长,不易根治,而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容易误诊为脊柱结核,两者早期影像上都表现受累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可形成椎旁脓肿,鉴别十分困难[5]。目前对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但随着对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对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治疗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目前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一般急性期、没有神经受损症状、影像学表现椎体破坏不明显和无椎旁软组织肿胀的病例,多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较长时间卧床制动,加强支持疗法,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现对近年来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章鹏杨新明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
- 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4年
- 背景: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而其影像学分型有利于该病的标准化治疗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8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据X线、CT及MR影像学表现对患者进行分型。 结果: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Ⅰ-Ⅴ型。Ⅰ型:椎体炎型,Ⅱ型:椎间盘炎型,Ⅲ型:骨膜炎型,Ⅳ型: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型,Ⅴ型:脊髓神经型。两型以上为复合型。本组46例为复合型(51.69%),其中Ⅴ型伴有其他4种类型最多(45例);43例为单纯型(48.31%),其中Ⅰ型20例、Ⅱ型9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4例。31例通过非手术治愈,58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52例行病灶清除术、6例行经皮微创术治疗。本组89例均随访1年,痊愈83例,好转6例,愈后无复发。 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影像学分型对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 杨新明王耀一石蔚章鹏阎斌张培楠高永革吴伟崔书君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椎炎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影像学分型
- 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2
- 2013年
-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鲁杆菌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当侵袭椎间盘引发椎间隙感染时称为布鲁杆菌病感染性脊柱炎或布鲁杆菌病脊柱炎,
- 章鹏杨新明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变态反应性感染性病变椎间隙感染人畜共患
- 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36例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药物和手术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3、6和12个月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入院前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均被误诊,其中32例被X线和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为88.88%;24例MRI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为66.66%。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流行病调查均有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感染性脊柱炎,实验室检查RBPT或SAT、CFT、Coomb’s阳性,CT及MRI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7例阳性,11例组织活检镜下符合布鲁杆菌病病理学表现。入组患者中20例(A组)选择药物治疗,其余16例(B组)伴有马尾、神经根受压症状、腰椎不稳定和腰大肌或椎旁脓肿者行手术治疗。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0例非手术治疗者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消失或改善明显,疗效好,无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16例手术患者关节突间和(或)横突问植骨均愈合,脊柱稳定,无复发。临床疗效评价显示各组后1个时间点的治愈率与前1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相同时间点A组和B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9.874,P〈0.05)。结论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影像学、检验学及病理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的掌握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适应证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张治杨新明石蔚贾永利章鹏王耀一胡长波胡振顺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椎炎腰椎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且具有手术指征的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患者32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男21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49.5岁。病程3~6个月,平均4.5个月。2个椎体受累24例,3个椎体受累8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后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临床疗效评价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无断钉、断板、复发病例。术前及末次VAS评分为(9.0±0.6)、(1.0±0.7),JOA评分为(8.0±1.6)、(14.9±1.7),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价:术后均无加重患者,末次随访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及MRI未发现复发。[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重建颈椎稳定性,恢复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 章鹏杨新明
- 关键词:颈椎手术
- 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显微修复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桡神经深支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法进行治疗,探讨其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03-2013-02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桡神经深支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31例一期修复。一期修复中进行束膜缝合20例,外膜缝合11例,进行束膜缝合的患者术后手功能优秀的比例明显高于进行外膜缝合的患者。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修复的39例患者中,30例患者进行神经移植,9例患者进行神经松解。神经移植患者的手功能表现优良率为96.67%,神经松解患者的手功能表现优良率为33.33%,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神经深支损伤一期修复的患者宜采用束膜缝合的方法,而二期修复的患者更加适合神经移植的方法。
- 阴彦林杨新明章鹏
- 关键词:桡神经深支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神经移植
- 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比较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48例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78例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70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累及椎体节段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临床疗效指标(VAS评分、ASIA分级、Cobb角及ESR),影像学检查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固定物有无松动、断裂。结果 A组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再次出现较大椎旁和/或腰大肌脓肿;B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出现气胸。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ESR、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同一时间点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术后3个月A组ASIA分级C级1例、D级14例、E级63例,B组C级1例、D级11例、E级5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8,P=0.682)。术后两组患者植骨均融合;A组融合时间(8.7±0.3)个月,B组(8.6±0.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P=0.601);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在正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用�
- 杨新明左宪宏贾永利程跃飞章鹏任义行
- 关键词:胸腰椎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