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雨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宁夏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银川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食管
  • 5篇内镜
  • 3篇胃结石
  • 3篇结石
  • 2篇栓塞
  • 2篇碎石
  • 2篇内镜引导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内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芯片
  • 1篇蛋白芯片检测
  • 1篇导丝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引导管
  • 1篇幽门螺

机构

  • 13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3篇苗雨
  • 8篇阮继刚
  • 7篇孟祥坤
  • 6篇张飞雄
  • 3篇冯丽丹
  • 3篇侯瑞瑞
  • 2篇刘萍
  • 2篇杨少奇
  • 2篇张震
  • 2篇杨力
  • 2篇苏荣
  • 1篇徐永辉
  • 1篇卜爱
  • 1篇王金
  • 1篇张丽娜
  • 1篇吴艳萍
  • 1篇柴磊
  • 1篇任学云
  • 1篇姚文暾
  • 1篇孙金玲

传媒

  • 5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内镜引导下圈套切除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内镜小探头检查明确的23例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行圈套切除术治疗,记录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均完整切除,术中基底部渗血2例,经氩等离子凝固术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发生,术后复查胃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病理均提示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与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一致。19例患者术后1年行胃镜检查,无复发及残留,无食管狭窄,所有患者无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不适。结论经超声内镜检查初步确诊的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行内镜下圈套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阮继刚贠雅玲张飞雄苗雨孟祥坤刘萍
关键词:超声内镜食管平滑肌瘤
一种胃结石碎石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结石碎石装置,包括圈丝,所述的圈丝对折后,其对折端形成有一碎石圈,圈丝外侧活动套设有引导管,引导管与碎石圈相邻设置,圈丝两自由端从引导管贯穿后可拆卸的连接有调节部件,调节部件用于操纵圈丝在引导管内移...
苏荣侯瑞瑞孟祥坤苗雨
蛋白芯片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谱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分布情况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80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对其中357例患者进一步行胃镜检查,证实其患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结果 806例患者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对Hp检测,无感染者40.57%,感染者59.43%,感染者中I型占7.32%;357例进行胃镜检查,I型Hp感染者主要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7.8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29%)、胃癌(12.50%),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型、中间型、其它型Hp感染者,在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中,胃溃疡占51.52%,与其它胃十二指肠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p感染分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情况有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Hp感染者是否需根除Hp治疗。
孟祥坤冯丽丹苗雨翟惠虹
关键词:蛋白芯片幽门螺杆菌胃十二指肠疾病
一种胃结石碎石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胃结石碎石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胃结石碎石器,包括:碎石手柄,尼龙线以及一次性圈套器外套管;尼龙线对折插入所述一次性圈套器外套管,尼龙线对折后形成的圈状部伸出至一次性圈套器外套管...
尹华阮继刚孟祥坤苗雨侯瑞瑞贠雅玲刘萍
Runx3与Smad4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和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Runx3与Smad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unx3、Smad4蛋白在60例食管鳞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及40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Runx3阳性表达率,Smad4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和Smad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TNM)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Runx3和Smad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0,P<0.05)。结论 Runx3和Smad4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有关,可能成为食管磷癌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王金柴磊吴艳萍苗雨阮继刚
关键词:食管鳞癌RUNX3SMAD4免疫组织化学
EGFR、VEGF和Ki6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检测EGFR、VEGF、Ki67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食管癌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04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癌组织中EGFR、VEGF、Ki67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种蛋白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织标本中EGFR、VEGF、Ki6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EGFR表达阳性率与VEGF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EGFR表达阳性率与Ki67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与Ki67表达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食管癌患者EGFR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EGFR、VEGF、Ki67蛋白呈高表达,其中EGFR、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正相关,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对于食管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刘昊黄莹江海峰苗雨阮继刚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食管癌
内镜下rAd-p53注射治疗中晚期胃癌和食管癌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中晚期胃癌和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中晚期胃癌和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剂量为1×1012VP/次或2×1012VP/次,每周1次,4次1个疗程,治疗后选择完成1个疗程及以上,并符合基因治疗入选标准者25例。通过临床观察、胃镜检查、病理对照及短期随访(6个月~1年)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后2~3个月,复查胃镜提示9例患者肿块不同程度的缩小(36%),其中4例患者肿块缩小程度大于50%;无变化11例(44%),增大5例(20%)。25例患者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16例可见肿瘤组织内大量的坏死物,炎性肉芽肿形成。20例病理标本进一步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15例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一般状况改善。除自限性发热外,未见出血等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内镜下瘤体内注射rAd-p53治疗中晚期胃癌和食管癌不仅能控制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又能对基因药物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估,能较好地抑制局部肿瘤的发展,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有前景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阮继刚杨力张飞雄孟祥坤苗雨冯丽丹
关键词:胃癌内镜引导重组人P53腺病毒
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给临床医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近端胃切除术作为一种治疗胃癌等疾病的手术方法,破坏了贲门及周边的生理结构,可能导致术后残胃反酸、反流现象的发生,从而引发GERD。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对近端胃切除术后GERD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抗反流术式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近端胃切除术后GERD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张家萌马宇张震苗雨张飞雄
关键词:近端胃切除术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治疗替代疗法
24例结直肠类癌病例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室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4例结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24例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男性∶女性为2∶1;以直肠类癌多见,约占91.6%(22例);有临床症状者16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频次改变、肛门坠胀、便血等,无明显症状者8例,无1例有类癌综合征表现;7例行手术治疗,1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4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并全瘤送检。24例患者中成功随访21例(87.5%),随访时间为1~6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死亡、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结论结直肠类癌无典型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结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诊断需依靠病理活检,对于病灶较小且无肌层侵及患者首选内镜下治疗。
张妍艺苗雨徐永辉孙金玲臧媛阮继刚
关键词:类癌内镜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分别记录检查结果。其中207例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或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活检,分析并比较胃镜检查及超声内镜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超声内镜诊断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平滑肌瘤68例,间质瘤61例,壁外压迫36例,息肉39例,脂肪瘤26例,囊肿25例,异位胰腺23例,炎性增生14例,癌13例,静脉瘤7例。207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3.7%,高于胃镜(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张飞雄阮继刚杨力任学云苗雨孟祥坤冯丽丹卜爱
关键词:超声内镜胃镜隆起性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