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保华
- 作品数:129 被引量:1,701H指数:2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一般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广义社会法”与“中义社会法”——兼与郑尚元、谢增毅先生商榷被引量:11
- 2013年
- 随着官方社会法定义被解读为"中义社会法",一些社会法研究者开始据此对"广义社会法"理论展开持续而激烈的批评。在官方社会法定义公布十年之际,主张"广义社会法"的学者首次进行了回应。通过分析表面分歧与实质分歧,可以发现在社会法范围上采用广义的定义,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并无真正的分歧,两者的实质分歧在于我国当前应当是强化社会自治空间,还是国家管制。社会法内部的社会分层,也显得日益重要。同一层次法律规范方式加强了借鉴和交流。社会问题的复杂,决定了利益分层机制的重要性。
- 董保华
- 关键词:法律部门
- “黑砖窑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山西"黑砖窑事件"催生了《劳动合同法》,安徽"黑砖窑事件"说明我们用《劳动合同法》制止黑砖窑事件发生的愿望已经落空,其实这种愿望产生的本身就是野蛮与文明错位的产物。在我国劳动法研究中,既存在着将犯罪关系混同于劳动关系,也存在着将劳动关系混同于犯罪关系或侵权关系的倾向。主张将劳动合同法改造为劳动侵权法或劳动刑法的主张,有历史的根源和现实的原因。这种错位是对现代文明的践踏,亟待纠正。
- 董保华
- 关键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黑砖窑事件野蛮文明
- 中外劳动法的比较与启示
- <正>《劳动合同法》在我国争论比较激烈,大体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赞扬的态度,认为它可以保护劳动者、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另一种声音是批评的态度,认为它保护了少数缺乏竞争力的雇员,却牺牲了大多数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会使...
- 董保华
- 文献传递
- 劳动仲裁的管辖权应由法院审定吗被引量:2
- 2012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二条的规定实际上是在赋予法院对劳动仲裁管辖的审定权。但在我国现有"裁审分离"、"先裁后审"的制度下,由法院来审定劳动仲裁的管辖权缺乏法律依据,并有可能造成仲裁机构与法院之间的相互推诿。同时,这种做法是进一步强化了仲裁司法化倾向,这会使仲裁制度的功能弱化,制约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 董保华李干
- 关键词:劳动仲裁管辖权
- 从“单雇主”到“无雇主”:新业态社会保险参缴机制的困境与革新
- 2024年
- 我国社会保险参缴机制以“单雇主”模式为基本框架,这一特性具有较强的历史基因。近年来,“单雇主”参缴模式与新业态“无雇主”灵活就业的适配矛盾尤为突出,遵循“单雇主”的惯性思维将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会面对参与统筹的被剥夺感、纳入统筹的潜在压力、规则适用的逻辑障碍、惯性思维的制度歧视四方面的悖论,从而导致当事人放弃参保的结果。因此,有必要扬弃“单雇主”思维,以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为坐标,强化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自我负责意识,以新旧方案可选择、新旧方案可转换为总原则,围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职业伤害保险,建构符合行业特性、当事人现实需求与承受能力的新方案。
- 李干董保华
- 关键词:新业态
- 企业改制中劳动关系法律适用疑难问题讨论被引量:4
- 2004年
- 党的“十六大”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我国政府还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精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能否适当地处理员工的劳动关系是企业改制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劳动仲裁和法院受理并审结(裁结)的因企业改制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之势,其主要特点是明显的弱势群体性、较强的利益追索迫切性、突出的社会矛盾性和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性等,从而使该类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关系调整面临艰巨的任务。针对目前这一劳动法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为充分发挥审判、仲裁职能作用,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探究纠纷的成因、寻求司法对策,从而统一执法标准、妥善化解矛盾。7月9日,上海审判和仲裁两家基层单位———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和上海市松江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了“企业改制中劳动关系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华东政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名京、沪两地专家学者,以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及部分基层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官和仲裁员?
- 郭文龙董保华张宪民常凯陈大钢陈嵘 余诚斌
- 关键词:劳动关系法律适用现代企业制度劳动争议法人治理结构《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应起到制度校正功能被引量:3
- 2005年
-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 董保华
-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正功能《劳动法》行政法规效力特别法
- 劳动立法如何应对第三次就业高峰被引量:4
- 2007年
- 继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浪潮后,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种种因素使就业刚性矛盾仍然突出,劳动力总量增加以及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等原因,即将到来的第三就业高峰形势严峻,有可能超过前两次。”目前,我们国家的就业形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程度,无怪乎国内有学者称,我国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国家应当承担责任,而且应当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我国前两次面临就业高峰时,正值我国从国家用工转向市场就业,正是由于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才使我国化解高失业带来的社会风险。
- 董保华
- 关键词:就业形势劳动力资源农村转移劳动力劳动力市场机制社会风险
- 论企业改制中劳动关系主体的变更
- 2005年
- 劳动关系兼具人身性与财产性,已是理论界认可的通说,这也是其区别于民事关系、行政关系的首要特征.但是具体而言,劳动关系中的人身关系性质与财产关系性质如何界分,却始终未在理论上得到明确.这就造成了我们在认识上的某些混乱,也直接造成了对实务领域的某些误导.其典型例证就是在企业改制中,实践操作中的对于改制企业主体变更的规定和做法,已大大突破了理论界劳动关系主体学说的局限.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冲撞使得实践部门在处理具体劳动争议纠纷时常常陷入两难的困境.
- 董保华邱婕
- 关键词:劳动关系主体业主财产关系民事关系人身关系行政关系
- 从法理情审视《企业裁减人员规定(征求意见稿)》被引量:7
- 2015年
- 2014年12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公开发布了《企业裁减人员规定(征求意见稿)》。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于2015年1月24召开研讨会对其进行了集中讨论。
- 董保华田思路李干饶志静
- 关键词:征求意见稿裁减企业法理社会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