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艳梅

作品数:17 被引量:46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物流
  • 5篇港口
  • 3篇东陇海
  • 3篇区域物流
  • 3篇网络
  • 3篇物流发展
  • 3篇高铁
  • 3篇高铁建设
  • 2篇东陇海线
  • 2篇沿东陇海线产...
  • 2篇就业
  • 2篇交通基础设施
  • 2篇供应链
  • 2篇供应链管理
  • 2篇港口管理
  • 2篇港口物流
  • 2篇倍差法
  • 1篇电子信息
  • 1篇电子信息技术
  • 1篇东陇海产业带

机构

  • 12篇盐城师范学院
  • 5篇南京理工大学
  • 5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江苏沿海开发...

作者

  • 17篇董艳梅
  • 5篇朱英明
  • 5篇朱传耿
  • 1篇李振

传媒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铁道运输与经...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物流技术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特区经济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水运工程
  • 1篇物流科技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全国商情
  • 1篇才智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区域流通中心网络的构建研究
2009年
根据区域物流网络系统的特性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沿东陇海线产业带12市县进行流通中心层次分析,得出两大核(徐州、连云港)、两小核(邳州、新沂)、两轴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线)的"三两"产品流通中心空间网络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金字塔"模式构建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流通中心3级层次体系,形成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立体区域流通中心网络系统。
董艳梅朱传耿
关键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
省际边界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被引量:5
2007年
物流网络的构建是在一个地区内形成更牢固,更平衡空间结构,增加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城市结点作为区域物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囿于传统理论上行政领土的连续性,而应建构在经济中心城市或结点间的轴线(物流,信息流)之上。依据现有资料,选取15项指标,通过对我国典型的省际边界区——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的物流综合实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以济宁-徐州-临沂为核心轴三角,以泰安、盐城、枣庄、淮安和连云港为二级物流中心,以其余12个三级物流中心城市为支撑的省际边界区"轴-辐"物流网络空间格局。
董艳梅朱传耿
关键词:区域物流网络
高铁建设重塑中国经济空间布局
2017年
自20世纪60年代福特制造在主要工业国家衰落以来,国家经济结构向知识经济调整已成为城市和地区发展的一个普遍过程,但高附加值的创新和创造性活动往往依赖于面对面的接触,而且为了受益于集聚经济往往倾向于集中在大城市,常规性活动则借助于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从大城市中心不断蔓延到大城市其他地区,这已成为城市空间战略的主要焦点,而“运输是城市的创造者和破坏者,可重塑城市的空间结构”。
董艳梅朱英明
关键词:集聚经济交通基础设施电子信息技术破坏者空间结构
高铁建设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85个城市倾向匹配倍差法的证据被引量:85
2016年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高铁建设引致的区域就业增长概念模型,并采用PSM-DID方法对我国高铁建设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铁建设显著提升了高铁城市的就业水平,但主要对其中大城市和东、中部城市的就业促进效应显著,高铁就业效应的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是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条件的;分行业分析发现,高铁建设显著降低了第一产业的就业水平,促进了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特别是对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及信息、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就业促进效应最强;在高铁走廊,高铁主要促进了就业密度处于中、低位,尤其是低位高铁城市的就业转移和增长,有利于高铁走廊就业一体化发展,但存在地区和行业差异。
董艳梅朱英明
关键词:高铁建设就业密度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基于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被引量:45
2015年
构建了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知识创新阶段P^t采用投入导向BCC模型、科技成果商业化阶段P^(t+1)采用产出导向BCC模型,借助DEAP2.1软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综合效率整体偏低,但P^t阶段效率高于P^(t+1)阶段效率;60%以上省份属于非DEA有效省份,存在改进空间,且P^(t+1)阶段改进空间更大;70%以上省份属于规模收益递增省份,且主要发生在P^(t+1)阶段,中西部地区规模收益递增省份数量均超过相应阶段东部地区;投影分析显示,非DEA有效省份创新投入产出改进幅度普遍较大,其中P^(t+1)阶段产出改进幅度远远大于P^t阶段投入改进幅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董艳梅朱英明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质量增长的贡献被引量:6
2017年
根据交通外部性和非线性理论构建交通门槛模型,并基于198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门槛效应的内生分组方法检验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结果显示:新常态下交通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略低于"旧常态",但仍表现出区间"递增"趋势;把新常态下TFP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发现中密度地区要素配置结构已不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高密度地区技术效率相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较低;随着区间交通密度的增加,"政府干预经济"更有效率,但城市化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由正转负。为进一步提升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应定向适度加大"中密度地区"交通投资力度,助其跳出"低增长陷阱";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引领交通建设转型升级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构建"交通-产业-城镇"三位一体的协同新型综合交通体系;协调好城市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
董艳梅朱英明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经济质量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区域物流研究的现况与设想被引量:4
2007年
我国理论界在区域物流空间结构、区域物流市场与管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制、区域物流政策等方面对区域物流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受观念、体制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区域物流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有所忽视,没有形成系统的观点。针对我国在区域物流研究中的不足,今后应着力在省际边界区域物流一体化、相对落后地区物流规划体系建设、区域物流增长机理和区域物流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董艳梅朱传耿
关键词:区域物流
新时期我国沿海港口竞争力提升路径探析——以江苏盐城港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文章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分析了江苏盐城港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港口腹地空间范围狭小且经济发展滞后、在与周边港口竞争中处于劣势、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在此基础上,文章把盐城港定位为最接近日韩的外向经济口岸、发展中的南方航运中心北翼深水港、富有潜力的淮江区域"海上新门户"和东部沿海特色工业港。最后,提出了提升港口竞争力的发展路径:河海联动编织内陆港口网络,拓展港口腹地空间;立足港口优势做强临港产业链,陆海统筹培育港口物流新需求;以"共建共赢"为指引构建港口战略联盟,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董艳梅
关键词:竞争力共建共赢
新时期江苏沿海港口物流发展策略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在对新时期江苏沿海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港口规划、需求结构、建港成本、集疏运体系、可持续发展动力等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
董艳梅
关键词:港口物流
江苏沿海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2011年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港口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分析了江苏沿海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现状及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港口管理的经验,提出江苏沿海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成立以江苏沿海港口群为基本单位的部门;用法律形式确保各层管理部门职责;港口运行可尝试采用"地主港"模式。
董艳梅
关键词:港口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