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晶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罕见的房室结双径路室房逆传-双重心房反应1例
- 2018年
- 患者男性,70岁.因“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感伴颈部紧缩感1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17-12-11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性逸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左心室射血分数58%.常规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图1)显示:窦性停搏、室性逸搏。
- 薛丽晶齐欣吴丽楠王志毅
-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室房逆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2导联心电图舒张功能改变入院诊断
- 心室起搏伴室-房文氏型逆传、室性反复搏动1例
- 2020年
- 患者女性,57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收住入院,期间发生晕厥2次。心电图显示:窦性停搏,阵发性房颤伴心室长间歇。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随即植入永久性单心室起搏器,起搏模式VVI,起搏频率60次/min。起搏器随访时,调整起搏频率,心电图发现在起搏心搏后跟随P-波并间断回传心室(图1),图中未见窦性P波,宽大畸形QRS波群前可见起搏钉样脉冲信号,为心室起搏。起搏间期规则(680 ms),每个心室起搏QRS波群后可见P-波,且RP-间期逐渐延长(R1P1-间期0.22 s,R2P2-间期0.38 s,R3P3-间期0.48 s),P3-波后出现的窄QRS波群为逆传心房的P-波通过房室结再次顺传引起的自身心室除极波,P3-R4间期0.09 s,以此反复搏动的出现结束一个文氏周期,R5R9为下一个文氏周期。心电图诊断:窦性停搏?心室起搏伴室-房文氏型逆传,室性反复搏动。
- 吴丽楠齐欣薛丽晶王志毅
- 关键词:心室起搏起搏频率窦性停搏心室除极逆传
- 佩戴动态心电图记录仪操作要点
- 2014年
- 动态心电图(Holter)是应用动态心电监测技术在受检者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连续监测受检者体表24h的心电变化,记录信息经处理分析并回放打印的长程心电图。近年来,随着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动态心电图因其实用、无创、安全、准确、重复性较强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
- 薛丽晶王志毅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佩戴血管疾病诊断心电变化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昼夜变化,探讨利用HRV指标筛选OSAS的效果。方法对80例研究对象测量体重、身高、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询问有无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对可疑OSAS者用多导睡眠图(PSG)行整夜(至少7h)睡眠检测,同步记录脑电图、眼电图、下颌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鼾声、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及脉搏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及24h HRV检查。以研究OSAS患者HRV昼夜变化。行PSG检测的50例患者,通过PSG、HRV分析各自的诊断标准在互相不沟通的情况下做出OSAS阳性、阴性诊断。以PSG检测为标准,评介HRV分析筛选OSAS的效果。结果△[昼/夜]OSAS阳性组与OSAS阴性组HRV时域指标的平均夜间SDNN、△[昼/夜]SDNN、夜间RMSSD、△[昼/夜]RMSSD、夜间PNN50、△[昼/夜]PNN50有显著性差异;频域指标的平均夜间ULF、夜间VLF、△[昼/夜]VLF、夜间LF、△[昼/夜]LF、夜间HF、△[昼/夜]HF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心率变异四项指标评分,≥1分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0%,符合率为74%;≥2分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0%,符合率为72%;≥3分敏感性为37.5%,特异性为90%,符合率为48%。结论OSAS患者夜间HRV增强;应HRV分析筛选OSAS有其临床实用价值。
- 王志毅陈珺丁军薛丽晶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率变异性多导睡眠图动态心电图
- 长时间等频性干扰性房室脱节1例
- 2007年
- 患者男性,50岁,因心悸、气短、乏力半年就诊,无其它不适。体检:BP140/90mmHg,P65次/min,听诊心律不齐,双肺呼吸音稍弱。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双心房增大,左心室壁对称性增厚,右心室增大,心室壁运动普遍减弱,肺动脉高压,少量心包及胸腔积液。病人一般情况尚可,心功能Ⅲ级。
- 王志毅薛丽晶李琼
- 关键词:干扰性房室脱节等频性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室壁运动心律不齐肺呼吸音
- 电极阻抗与起搏阈值的长期临床研究及高阻抗电极的相关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明确电极阻抗与起搏阈值的急性期至慢性期的变化过程,并与高阻抗电极进行比较,以证明高阻抗电极的效果。方法:所有电极在植入即刻使用起搏分析仪检测:起搏阈值,感知灵敏度(R波幅度),电极阻抗和电极电流。于术后12、24、72 h、1周、1月、3月、6月,以后每年1次,使用美敦力起搏程控器重新检测上述指标,其中为保证测得的起搏阈值可靠,采用固定电压测得的脉宽阈值,然后计算能量阈值。结果:电极阻抗在植入的12~24 h明显下降,起搏阈值升高,在3~6月后基本稳定;最佳植入阻抗在400Ω以下。高阻抗电极电极阻抗明显升高,起搏电流消耗下降,但长期观察,阻抗有下降趋势,电流消耗也升高。结论:密切监测电极阻抗可以真实的反应电极成熟过程,对电极的植入和电极脱位等并发症有明确指导价值。高阻抗电极对起搏电流的消耗有明确的减低作用,但远期效果有所减小。
- 李琼王志毅薛丽晶张文娟周金台
- 关键词:起搏器起搏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