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军
- 作品数:36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听力追踪检查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的听力变化及其特点。方法:对使用ABR、DPOAE、声导抗而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分别在3月龄及6月龄时行客观听力检查,将2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DPOAE在3月龄时测试假阳性率为9.6%;6月龄的复查和3月龄的初查相比较,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听力基本无改变,而轻-中度听力损失者转化为正常或听力改善所占的比例较高;将3月龄和6月龄2次ABR检查所得的ABR阈值,分左、右耳侧,前、后比较,左侧t=3.496,P<0.01,右侧t=5.5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通过DPOAE筛查者不能立即作出听力损伤的结论,必须与ABR检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重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3月龄的早期诊断和6月龄的早期干预是可行的,而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应进行至少2次以上的听力检测和6个月以上的追踪,并根据听觉行为测试和日常生活观察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后才可得出正确诊断。
- 许军陈淑飞郑周数徐明沈安民
- 关键词:诱发电位脑干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新生儿听力筛查婴儿
- 婴幼儿226Hz与1000Hz探测音声导纳测试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分析1000Hz、226Hz探测音声导纳在3岁龄内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患儿中的测试结果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321耳)正常婴幼儿与122例(171耳)中耳炎婴幼儿,做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1 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及共振频率测试,运用SPSS11.0软件对峰导纳、斜率及共振频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按年龄分组计算均值、标准差、中位数、5%分位数、95%分位数及95%置信区间,并检验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在1 000Hz探测音峰导纳,226 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差别的统计学意义;并分别计算以1 000Hz探测音峰导纳,226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作为诊断标准时,出现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并做χ2检验。结果:1 000Hz峰导纳的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2时,0~12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07%、1.84%;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3时,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26%、5.26%,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52%、0.00%;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的226Hz探测音声导纳斜率组间比较,其中0~12个月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26Hz探测音斜率作为诊断标准时,中耳炎婴幼儿在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44.57%、31.58%,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6.67%、6.67%。结论:①1 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在诊断0~36个月婴幼儿中耳炎时,准确性优于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建议3岁龄前的婴幼儿应采用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来评估中耳功能;②0~12个月龄内婴儿将正峰≥0.2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13~36个月龄内幼儿将正峰≥0.3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
- 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苏仁杰沈安民史波宁
- 关键词:婴幼儿中耳功能
- 先天性耳聋内耳畸形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研究
- 史波宁张霞萍许军王海涛沈安民水淼徐明王良炯
- 内耳内听道疾病是导致耳聋的常见病因,由于内耳位置深在,结构精细,过去一度成为影像学检查的盲区,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的出现和相应软件平台的研发利用,拓展了内耳影像学的显示范围和诊断价值,提供了细微解剖的影像学依据。本研究在扫...
- 关键词:
- 关键词:先天性耳聋内耳畸形磁共振
- 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应用于中度以上聋儿听力评估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在中度以上聋儿残余听力检测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检测64例(128耳)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60dBnHL的中度以上聋儿在睡眠状态下的ASSR阈值。按ABR阈值将聋儿分为2组:第1组84耳,ABR阈值为61~100dBnHL;第2组44耳,ABR阈值>100dBnHL。将第1组中ASSR在0.5,1.0,2.0,4.0kHz频度处的阈值分别与ABR阈值作比较,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计算第2组中ASSR在各个频率的引出率。结果第1组中,ASSR在0.5,1.0,2.0,4.0kHz频率处阈值分别与ABR阈值比较,经各相关系数的t检验,P均<0.01,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呈线性相关。第2组中,ASSR在0.5,1.0,2.0,4.0kHz频率处的引出率分别为25.0%,43.1%,34.1%和31.8%,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P>0.05)。结论ASSR具有刺激强度大、频率特异性好、测试不受睡眠影响等特点,作为一种客观的测试方法,能够早期快速检测中度以上聋儿的听力水平。
- 许军史波宁陈淑飞郑周数
-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聋儿
- 气管切开术后意外4例报告
- 2003年
-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梗阻、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建立辅助呼吸通道的有效手段,许多学科均有应用指征,气管切开术后处理是均应熟悉的基本医疗技术.笔者就工作中所遇典型的术后意外病例归纳介绍如下.
- 史波宁何勇许军
-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脱管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需氧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主要需氧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36例CSOM患者的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1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和铜绿假单胞菌(32株)为主,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11株)和真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红霉素多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多耐药,对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较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CSOM的主要需氧病原菌;二者对青霉素类和第一代头孢菌素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
- 张红许军
- 关键词:细菌
- 正常婴儿1000 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测试分析
- 目的分析正常婴儿1000 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检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64例正常听力婴儿(250耳)的1000 Hz探测音声导纳图,用基线法分型并测量正峰声导纳值;通过声纳差(△B)-频率函数曲线和相位角差(△θ...
- 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苏仁杰史波宁
- 文献传递
- 1例继发于真菌性上颌窦炎术后的急性曲霉菌肺炎的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1例继发于真菌性上颌窦炎术后的急性曲霉菌肺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继发于真菌性上颌窦炎术后的急性曲霉菌肺炎的药物治疗,并比较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伏立康唑的治疗费用。结果:选用卡泊芬净注射液作为初始方案,序贯口服伊曲康唑混悬剂治疗急性曲霉菌肺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且费用较伏立康唑注射液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大幅下降。结论:成人急性曲霉菌肺炎一旦怀疑即应开始积极的抗真菌治疗。可初始治疗选用卡泊芬净注射液,序贯口服伊曲康唑混悬剂治疗。
- 金海英邓在春虞亦鸣许军
- 关键词:卡泊芬净
- 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87.10±24.38)min、(23.49±10.09)ml、(25.0l±7.38)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甲状腺腺瘤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存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 陈晓云何勇许军
- 关键词:腹腔镜甲状腺腺瘤临床疗效
- 1~6月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多频声导纳诊断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探测音频率及声导纳值测量方法对1~6月龄婴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价值。方法筛选1~6月龄正常婴儿71人(正常组142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54人(中耳炎组90耳)(颞骨薄层CT证实),采用GSl2000Tympstar2型中耳分析仪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226、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检测,并用Linder/Jerger法、Baldwin法、基线法测量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比较的方法分析四种方法对婴儿中耳炎的诊断准确性,取值范围:0≤A≤1,A〉0.5,且越接近1,诊断准确性越高;A—0.5,无诊断意义;A〈0.5则不符合实际情况。结果1~3月龄组的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值以及Linder/Jerger法、Baldwin法、基线法测得的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值正常组分别为0.83±0.29、0.60±0.55、0.74±0.56、0.90±0.59mmho,中耳炎组分别为0.82±0.35、0.01±0.06、-0.24±0.15、~0.29±0.21mmho,ROC曲线下面积(正常组与中耳炎组同时检测,下同)分别为0.507、0.896、0.976、0.988。4~6月龄组四种方法测得鼓室声导纳值正常组分别为0.60±0.35、0.55±0.58、0.76±1.0、0.86却.72mmho,中耳炎组分别为0.36±0.24、0±0、-0.34±0.16、-0.44±0.28mmho;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888、0.969、0.98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ROE曲线下面积在两个年龄组均大于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值(P〈O.05);基线法测得1~3月龄组的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基线法测得4~6月龄组的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三种方法,但与Baldwin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0Hz探测音声导纳对于1~6月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诊断意义高于226Hz探测音声导纳;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测量方法以基线�
- 苏仁杰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史波宁
- 关键词:婴儿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