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周数

作品数:21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脑干
  • 5篇婴儿
  • 5篇婴幼
  • 5篇婴幼儿
  • 5篇月龄
  • 5篇听力筛查
  • 4篇诱发电位
  • 4篇中耳
  • 4篇听性
  • 4篇听性脑干
  • 4篇测听
  • 3篇听觉
  • 3篇听力学
  • 3篇听性脑干反应
  • 3篇脑干反应
  • 2篇电反应
  • 2篇电反应测听
  • 2篇多频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听力

机构

  • 21篇宁波大学医学...
  • 3篇宁波大学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作者

  • 21篇郑周数
  • 18篇陈淑飞
  • 12篇史波宁
  • 8篇许军
  • 6篇徐明
  • 5篇邵小飞
  • 4篇沈安民
  • 2篇苏仁杰
  • 2篇刘平
  • 1篇代键
  • 1篇彭文君
  • 1篇王凯
  • 1篇罗琳
  • 1篇沈毅
  • 1篇沈毅

传媒

  • 4篇第十五次中国...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2006年浙...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6
  • 4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耳手术填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中耳手术原则为彻底清除中耳腔内病灶,并且重建有效的传音结构。现已明确多种因素可影响术后效果,其中包括中耳填塞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中耳填塞材料主要作用为术后对听骨与鼓膜移植物等中耳传音结构提供支撑作用,并保持含气的中耳腔,同时能够促进术后止血。虽然中耳填塞材料已使用了70余年,但研究发现许多材料可导致中耳术腔粘连、纤维化以及成骨化等不良反应,致使听骨链固定,甚至影响术后听力。因此,目前仍缺乏一种理想的中耳填塞材料,并且中耳手术填塞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也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现代医学和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新型填塞材料展现出良好的术后效果,并且最新研究发现中耳手术中不进行中耳填塞能促进术后早期听力康复。因此,本文将就不同类型中耳填塞材料的临床应用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吴淋蓉黎欢罗琳郑周数王凯沈毅
关键词:中耳手术填塞材料
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者不同月龄ABR结果分析
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不断普及,采取何种手段对新生儿听力做出评估,在不错过干预最佳时期的条件下何时对婴幼儿听力做出确诊成了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对早期确诊听力障碍的患儿进行干预的最佳时间在出...
郑周数
文献传递
1~6月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多频声导纳诊断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探测音频率及声导纳值测量方法对1~6月龄婴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价值。方法筛选1~6月龄正常婴儿71人(正常组142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54人(中耳炎组90耳)(颞骨薄层CT证实),采用GSl2000Tympstar2型中耳分析仪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226、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检测,并用Linder/Jerger法、Baldwin法、基线法测量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比较的方法分析四种方法对婴儿中耳炎的诊断准确性,取值范围:0≤A≤1,A〉0.5,且越接近1,诊断准确性越高;A—0.5,无诊断意义;A〈0.5则不符合实际情况。结果1~3月龄组的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值以及Linder/Jerger法、Baldwin法、基线法测得的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值正常组分别为0.83±0.29、0.60±0.55、0.74±0.56、0.90±0.59mmho,中耳炎组分别为0.82±0.35、0.01±0.06、-0.24±0.15、~0.29±0.21mmho,ROC曲线下面积(正常组与中耳炎组同时检测,下同)分别为0.507、0.896、0.976、0.988。4~6月龄组四种方法测得鼓室声导纳值正常组分别为0.60±0.35、0.55±0.58、0.76±1.0、0.86却.72mmho,中耳炎组分别为0.36±0.24、0±0、-0.34±0.16、-0.44±0.28mmho;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888、0.969、0.98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ROE曲线下面积在两个年龄组均大于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值(P〈O.05);基线法测得1~3月龄组的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基线法测得4~6月龄组的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三种方法,但与Baldwin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0Hz探测音声导纳对于1~6月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诊断意义高于226Hz探测音声导纳;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的测量方法以基线�
苏仁杰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史波宁
关键词:婴儿中耳炎
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变化规律,建立小婴儿ABR波I、III、V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参考值。方法对166例(269耳)1月龄、141例(226耳)2月龄、111例(177耳)3月龄、58例(96耳)4月龄、78例(121耳)5月龄和45例(76耳)6月龄正常婴儿进行短声(click)ABR测试,分析反应阈及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结果1~6月龄正常婴儿ABR反应阈均值为16.18±5.35dBnHL,波V潜伏期均值9.03±0.49ms,各月龄组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波I、III、V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刺激声强的降低,以波V的稳定性最好,波I消失最快,各波潜伏期均延长,标准差增大,各波间期缩短。在同一刺激声强下,随着月龄的增长,波I潜伏期无明显变化,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均有明显缩短。在4月龄前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后各月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1~6月龄正常婴儿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反应阈的正常值为16.18±5.35dBnHL;下丘以下听觉神经传导径路在出生后1~4月有较快的发育过程。
郑周数陈淑飞邵小飞苏仁杰史波宁
关键词:婴儿听性脑干反应正常参考值
1-7月龄婴儿中耳功能异常的听力学转归的动态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有中耳功能异常的婴儿7月龄内的听力学转归情况,为婴幼儿中耳异常的预后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116例(184耳)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并且高频探测音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异常的婴儿在1-3月龄...
郑周数陈淑飞李倩史波宁
关键词:婴儿声导抗测试
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药物治疗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药物治疗前后1000Hz探测音声导纳的结果,以评价药物治疗对于不同程度鼓室积液的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筛选4月龄~12月龄的分泌性中耳炎婴幼儿67例(111耳)(颞骨CT证实),根据颞骨...
钱静陈淑飞郑周数李倩史波宁
文献传递
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听力追踪检查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的听力变化及其特点。方法:对使用ABR、DPOAE、声导抗而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分别在3月龄及6月龄时行客观听力检查,将2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DPOAE在3月龄时测试假阳性率为9.6%;6月龄的复查和3月龄的初查相比较,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听力基本无改变,而轻-中度听力损失者转化为正常或听力改善所占的比例较高;将3月龄和6月龄2次ABR检查所得的ABR阈值,分左、右耳侧,前、后比较,左侧t=3.496,P<0.01,右侧t=5.5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通过DPOAE筛查者不能立即作出听力损伤的结论,必须与ABR检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重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3月龄的早期诊断和6月龄的早期干预是可行的,而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应进行至少2次以上的听力检测和6个月以上的追踪,并根据听觉行为测试和日常生活观察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后才可得出正确诊断。
许军陈淑飞郑周数徐明沈安民
关键词:诱发电位脑干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新生儿听力筛查婴儿
小儿行为测听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中的应用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小儿行为测听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中的应用。方法和结果:于2011年至2015年选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且能配合完成行为测听者26例,年龄3-10岁,植入后电极阻抗测试均完全正常。根据行为测听结果调整对应电...
陈淑飞郑周数顾黎黎李倩沈柯妍史波宁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力追踪检查
早期诊断听力障碍及其程度是获得最佳治疗和康复的关键。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可提供听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客观记录,随着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
许军陈淑飞郑周数徐明
文献传递
老年人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正常值研究
2019年
目的测量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潜伏期、波间期、振幅及不对称比的正常值,用于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听觉与平衡医学中心的57例(114耳) 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男性28例,女性29例),患者平均年龄64±4岁,进行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 VEMP)检查,得到正常值,并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14耳中引出95耳o VEMP,占83.3%(男性50耳,占89.3%,女性45耳,占77.6%),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5dB n HL气导短纯音诱发下获得N1波潜伏期11.14±0.63ms,P1波潜伏期16.38±1.07ms,N1-P1波间期5.06±1.46ms,N1-P1复合波振幅5.61±3.69μV,双耳不对称比21.35±17.22。其中28例男性受试者N1-P1复合波振幅为7.57±3.20μV,双耳不对称比为18.56±10.26; 29例女性受试者N1-P1复合波振幅为3.71±1.88μV,双耳不对称比为24.19±14.71。统计分析后,N1波潜伏期、P1波潜伏期、N1-P1波间期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出率、N1-P1复合波振幅及双耳不对称比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建立了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听觉和平衡医学中心实验室60岁以上老年人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参数的正常值,为临床老年人的相关疾病诊断提供了依据。在引出率、N1-P1复合波振幅及双耳不对称比上存在性别差异,应按照性别建立o VEMP的正常值。
陈淑飞郑周数李倩顾黎黎应乐安
关键词:潜伏期振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