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秋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洞庭湖
  • 9篇遥感
  • 5篇洞庭湖区
  • 5篇湖区
  • 4篇遥感技术
  • 3篇地图
  • 3篇水库
  • 3篇历史地图
  • 2篇地理国情
  • 2篇遥感研究
  • 2篇三峡水库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经济区
  • 2篇经济区
  • 2篇ARCGIS
  • 1篇洞庭湖生态
  • 1篇新增耕地
  • 1篇信息获取
  • 1篇养殖

机构

  • 14篇湖南省遥感中...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湖南省地质科...

作者

  • 17篇贺秋华
  • 10篇余德清
  • 8篇李长安
  • 5篇邹娟
  • 2篇彭璐
  • 1篇刘立
  • 1篇向菲菲
  • 1篇高俊华
  • 1篇厉贤葵
  • 1篇夏乐
  • 1篇刘立
  • 1篇魏传义
  • 1篇彭璐

传媒

  • 4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国土资源情报
  • 2篇国土资源导刊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低碳世界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百年来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研究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情况,本文利用1930年代以来10个时段的历史地形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各时段洞庭湖区垸内湖泊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时序变化,利用2018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内湖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精度达98.62%。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内湖数量与面积分别从1938年的640个、994.30 km^(2)增加到2018年的1057个、1578.33 km^(2),其变化过程并非呈持续增加趋势,而是经历了增加、减少、再增加的3个时序变化阶段,呈现波状起伏特征。民国中期(1930年)至建国初期(1958年),因通江湖泊大量围垦,内湖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其后,1959年—1978年,在"以粮为纲"的农业背景下,内湖被大量围垦,数量和面积萎缩至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的最低值;改革开放(1979年)以来,随着"退田还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结构调整,内湖面积呈现大幅增加趋势。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等不同特征的垸内湖泊变化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围湖垦殖是内湖形成的主要驱动,粮食保障与水产养殖是内湖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客观资料。
余姝辰李长安张永忠余德清贺秋华王伦澈贺秋华罗建强
关键词:民国以来历史地图遥感技术洞庭湖区
湖南环境遥感发展对策雏探
2017年
环境遥感是以探测地球表层环境的现象及其动态为目的的遥感技术。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这遥感技术应用提供了舞台,也促进了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根据湖南遥感技术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和环境保护需求,提出湖南环境遥感发展对策。研究认为,卫星遥感数据是制约我省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发射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遥感卫星,是解决遥感数据获取的有效对策;建立我省卫星数据中心,形成分发共享机制,是各级管理部门和遥感专业技术队伍的共识。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深空对地观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是全面提高我省遥感技术应用水平的举措;成立湖南省遥感技术应用协会,是推动遥感产业化进程的有效应对手段。本文针对我省正在实施的"一湖四水"与"河长制"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湘江保护与重金属治理等重大环境保护工程,提出兼顾环保督察、涉环案件的司法取证以及突发重大环境事件应急保障,配套设置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将为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彭璐余姝辰贺秋华余德清
关键词:环境遥感环保工程
ArcGIS在提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中影像底图生产的相关要求,分析常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利用ArcGIS的Python的编程方法编写代码实行程序化制作。实践证明,此方法灵活简便,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贺秋华邹娟
关键词:ARCGISPYTHON
基于ArcGIS ModelBuilder的洞庭湖区钉螺孳生环境圈定被引量:2
2016年
洞庭湖区钉螺孳生环境与湖草、离岸距离、洲滩高程等有关,利用ArcGIS ModelBuilder建模方法对1987~2014年27年间5期遥感影像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并划分不同级别的孳生环境,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贺秋华余德清邹娟
关键词:ARCGIS洞庭湖
洞庭湖区主要堤垸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掌握洞庭湖区重点垸、蓄洪垸的土地利用现状,基于2015年最新遥感影像,参考土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通过遥感调查修编手段开展洞庭湖区11个重点垸和24个蓄洪垸土地利用调查,揭示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重点垸耕地主要集中在"四水"、远离洞庭湖湖泊的平原、丘陵及低山地区,蓄洪垸耕地主要集中在洞庭湖区平原及岗地地区。将研究结果与湖南省水利部门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表明,本研究获取的堤垸总面积结果与水利部门的数据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其中耕地面积相差最大,主要是由二者所采用的堤垸边界不一致导致。
李江辉易波琳贺秋华
关键词:洞庭湖土地利用
联合历史地图与遥感技术的洞庭湖百年萎缩监测被引量:17
2016年
为了研究洞庭湖百年以来的萎缩情况,基于湖南省图书馆珍藏的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成图的《洞庭湖全图》等历史地图、1954年获取的航空像片、1967年美国KH-8军事卫星获取的影像及各类卫星遥感数据,对洞庭湖的百年变化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896―2014年118 a期间,洞庭湖面积从5 146.71 km2萎缩到2 680.29 km2,减少了2 466.42 km2,为1896年湖盆面积的47.92%。监测结果与水利部门发布的洞庭湖面积变化数据非常接近。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国务院明确"退田还湖"的治湖对策,使洞庭湖面积得以稳定。洞庭湖主要由人工修筑的防洪大堤围限,使来水来沙的变化不能改变防洪大堤的位置,因此,2003年三峡工程的运行没有影响洞庭湖的面积。
余德清余姝辰贺秋华李长安魏传义
关键词:历史地图遥感技术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洪涝灾害遥感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洞庭湖区洪水位下的国产高分辨率影像和无人机航摄数据开展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和堤垸溃缺监测,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高洪水位下的遥感影像和洞庭湖区水文站点数据,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湖泊蓄水、堤垸防洪情况。监测结果表明:(1)城陵矶水位达到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最高水位(34.47 m)时,洞庭湖的水域面积为2 245.26 km2,仍有435.03 km2的洲滩出露水面,主要分布在七里湖和目平湖,且大通湖水域面积与平水期水域面积变化不大,说明即便在高洪水位下,这3个湖泊的蓄洪能力也极为有限,七里湖和目平湖应作为未来清淤的重点;(2)国产卫星数据可满足洪涝灾害的宏观性应急监测需求,无人机技术是开展局部区域应急监测的有效手段;(3)遥感影像显示洞庭湖的堤垸基本无内涝淹没区域,与20世纪90年代高洪水位时的内涝灾情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洞庭湖的洪涝灾害防治工程成效显著。新华垸的溃决,也说明三峡水库的运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洞庭湖的洪涝灾害隐患,洞庭湖区的防洪工作任重而道远。
贺秋华余姝辰邹娟余德清李长安
关键词:洞庭湖洪涝灾害三峡水库防洪
基于高分二号数据的湖南省十大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分布遥感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水库尤其是饮用水水源型水库的网箱围栏养殖对水域环境影响较大,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具有丰富空间信息和纹理信息的特点,可以有效提取网箱养殖的分布信息。本文以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湖南省十大水库等内陆水域网箱养殖信息,研究了网箱养殖空间分布情况,并估算了网箱养殖的氮、磷年排放量,为水产行业部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贺秋华邹娟余姝辰李长安余德清
关键词:网箱养殖遥感调查
基于BJ-2号卫星数据的花垣尾矿库遥感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在湘西花垣铅锌矿区,尾矿库数量多、分布广,对当地生态环境与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2017年BJ-2号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湘西花垣铅锌矿区尾矿库调查,获取了花垣铅锌矿区尾矿库基础数据。通过分析花垣铅锌矿区尾矿库的空间分布、类型、规模、占地面积、利用现状等情况,指出了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花垣铅锌矿区尾矿库的治理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BJ-2号卫星遥感数据能有效进行尾矿库调查,为尾矿库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刘立刘立贺秋华李长安贺秋华
关键词:尾矿库遥感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空演变被引量:19
2020年
本文利用清光绪22年以来17个时段的多种历史地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面积的时序变化,探究空间演变特征。结合水利部门发布的典型年份监测数据,检验了遥感获取的湖泊面积精度,误差仅为0.62%。结果显示:洞庭湖通江湖泊面积从1896年的5216.37 km^2减少到2019年的2702.74 km^2,萎缩率为48.19%。1949年前的53年为明显萎缩期,年均萎缩15.66 km^2;20世纪50年代为陡崖式萎缩期,年均萎缩139.05 km^2;20世纪60—70年代为快速萎缩期,年均萎缩21.66 km^2;1980年以来为基本稳定期,年均萎缩0.13 km^2,面积仅减少了5.10 km^2。就具体湖泊而言,东洞庭湖是各通江湖泊中面积萎缩最大的湖泊,减幅为922.60 km^2;其次是目平湖,减幅为588.05 km^2;再次是南洞庭湖,减幅为448.37 km2;七里湖的面积变化很小,但经历了先扩张后萎缩的过程。1998—2002年实施"退田还湖"工程,洞庭湖面积增加了10.50 km^2。总体而言,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大通湖的封闭析出、整修南洞庭湖的湖垸置换与南迁、围垦西洞庭湖的局部残存、东洞庭湖的三面合围以及1998年特大洪灾后有限的"退田还湖"。本文为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战略提供了客观资料和技术支撑。
余姝辰王伦澈夏卫平余德清李长安贺秋华
关键词:清末历史地图遥感技术洞庭湖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