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长安

作品数:332 被引量:2,077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3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9篇天文地球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篇水利工程
  • 16篇经济管理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3篇长江
  • 43篇第四纪
  • 37篇江汉平原
  • 32篇地质
  • 29篇气候
  • 26篇长江中游
  • 25篇地层
  • 25篇古气候
  • 23篇盆地
  • 22篇沉积物
  • 21篇示踪
  • 18篇遥感
  • 18篇物源示踪
  • 16篇洞庭盆地
  • 14篇同位素
  • 14篇河流
  • 13篇粒度
  • 13篇环境意义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机构

  • 287篇中国地质大学
  • 3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0篇湖南省遥感中...
  • 9篇三峡大学
  • 9篇许昌学院
  • 9篇国土资源
  • 8篇哈尔滨学院
  • 8篇湖北大学
  • 7篇长江科学院
  • 7篇东华理工大学
  • 7篇教育部
  • 7篇中国地震局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吉林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330篇李长安
  • 83篇张玉芬
  • 28篇殷鸿福
  • 21篇王秋良
  • 20篇邵磊
  • 19篇蔡雄飞
  • 19篇谢远云
  • 19篇康春国
  • 17篇顾延生
  • 16篇袁胜元
  • 12篇柏道远
  • 11篇梅惠
  • 11篇毛欣
  • 11篇占车生
  • 11篇魏传义
  • 10篇孙习林
  • 10篇陈亮
  • 10篇王节涛
  • 10篇江华军
  • 9篇黄长生

传媒

  • 30篇地质科技情报
  • 27篇地球科学(中...
  • 17篇地球科学
  • 15篇第四纪研究
  • 13篇中国地质
  • 1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0篇长江流域资源...
  • 8篇地质论评
  • 7篇地层学杂志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7篇沉积学报
  • 6篇地质学报
  • 6篇长江科学院院...
  • 6篇人民长江
  • 5篇地震地质
  • 5篇科技导报
  • 5篇地理空间信息
  • 4篇世纪行
  • 4篇地学前缘
  • 4篇岩相古地理

年份

  • 6篇2023
  • 12篇2022
  • 15篇2021
  • 15篇2020
  • 14篇2019
  • 8篇2018
  • 1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7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21篇2010
  • 20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17篇2006
  • 15篇2005
  • 9篇2004
3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川江段现代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被引量:12
2010年
川江是长江上游物源的主要汇集河段,其重矿物组合特征对长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对金沙江、川江主河段及各支流沉积物进行系统的样品采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发现,川江段干流重矿物组合稳定,以赤褐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绿帘石-角闪石-辉石-绿泥石为主。川江段干流与支流在重矿物组合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各主要支流的重矿物组合也有明显差异。金沙江、川江段及川江段的主要支流的沉积物重矿物特征与其源区的表壳岩系显示出极好的一致性。通过比较发现,川江段干流重矿物组合主要受金沙江制约,尽管有众多的支流汇入,但并未改变干流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说明宜宾以上的表壳岩系对长江上游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具有支配意义。
邵磊李长安张玉芬康春国杨建
关键词:重矿物
长江中游的泥沙淤积问题被引量:26
2004年
长江上游年产泥沙5.12×10 t, 经宜昌输入中游, 长江中游干流及各支流年产沙约 0.80×108 t. 这两部分中约1.24×108 t沉积于中游河湖中, 4.68×108 t经大通输入下游, 沉淤于河道及长江三角洲或入海. 长江中游的泥沙, 总体是淤大于冲, 但是冲淤的地理分布、时间段分布和河床断面分布不均衡. 长江干流的宜昌-城陵矶段、九江-大通段冲大于淤或冲淤平衡. 淤积主要发生在长江干流以武汉为中心的螺山-武汉-黄石段以及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 即使在主要淤积江段, 也有局部时段和江段以冲刷为主. 主泓所在的河槽以冲刷为主, 而河道两侧或河道之间的洲滩, 则以淤为主, 形成高而平的漫滩, 往往被人为改造成圩垸. 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因有大堤从长江隔开, 只有汉水少量泥沙供应, 冲淤量很小, 再加上构造沉降的累计效应, 其地面高程绝大部分低于干流洲滩数米. 螺山-武汉-黄石段的淤积导致该段及以上江段洪水位抬高. 干流断面冲槽淤滩使长江中游河道的典型形态呈深河谷、高漫滩, 靠干堤保护堤内平原. 这种断面在洪水时成为在同等水量下, 水位不断抬高的原因. 高水位要高堤防来防堵, 这就增加了堤防压力、水头压力, 容易导致管涌、渗漏等险情. 堤外滩及洪水位与构造沉降的堤内平原间的高差不断增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 水?
殷鸿福陈国金李长安魏源
关键词:长江中游泥沙淤积江汉平原
充分认识和利用洪水的淡水资源属性——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的出路之一被引量:13
2001年
李长安殷鸿福俞立中
关键词:洪水利用淡水资源水资源水库建设退田还湖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船只识别被引量:8
2021年
根据遥感图像的特点,针对海面目标难以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船只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分类网络进行图像的预分类,然后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构成双通道的识别体制,识别网络采用Faster R-CNN。针对受云雾遮挡的船只识别问题,利用改进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开展网络训练与调优,处理结果的F1-Score最高可达0.7253。训练的网络模型表现出很好的船只目标识别能力,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夏乐李长安江涛龙强张杰
关键词:遥感图像处理卷积神经网络目标识别
从地学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看长江分蓄洪区建设被引量:10
2005年
分蓄洪区是平原防洪的一种重要措施。20世纪 50 年代,我国在长江中游地区共规划分蓄洪区 14 处,其中荆江分洪区、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为国家确定的重点蓄滞洪区。随着长江上游三峡等一系列大型电站的兴建,中游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长江中游仍需要200×108m3 分蓄洪区。基于地学规律和长江中游目前的防洪形势,从有效的防洪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考虑,建议取消荆江分洪区和其它一般分蓄洪区,仅保留洪湖分蓄洪区和杜家台分洪区,重点建设洪湖分蓄洪区。建议按照“梯级化”和“垦殖和养殖区”进行洪湖分蓄洪区规划和建设。
李长安
关键词:分蓄洪区分洪防洪形势堤防加固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
神经网络在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在地震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将三峡库首区划分为31个预测单元,再根据不同的诱震组合条件组合成35种方案,选用8个影响因子,运用神经网络理论中改进的BP算法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强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对比表明,应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三峡库首区水库诱发地震的结论是可靠的,与其它的数学预测模型相比,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库诱发地震,具有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能充分表达变量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以及预测精度较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夏金梧李长安王旭
关键词:水库诱发地震神经网络震级三峡水库
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的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3
2012年
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东南部两护村ZKC1孔上新世末—第四纪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粒度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曲线协变性及相关系数表明,ZKC1孔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CIA)与Cr、Ga、V、Nb、Be、Li、Sc、Th等微量元素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从陆相沉积物CIA及微量元素含量与温度和湿度正相关的概念出发,结合其他资料,重塑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过程:早更新世为冷干→暖湿→冷干→暖湿,中更新世为冷干→暖湿→冷干—温湿→暖湿,晚更新世为寒冷→温湿→寒冷,全新世总体为温湿—暖湿。这一结论与ZKC1孔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气候演变过程及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演化基本吻合,说明沉积物CIA和微量元素含量较好地记录了第四纪气候演变信息。相关性分析表明洞庭盆地沉积物粒度对CIA无明显影响;CIA与沉积物粘土含量呈弱的正相关关系,应与湿热气候条件下有更强烈的风化和更多粘土矿物形成有关。
柏道远李长安陈渡平周柯军黄文义
关键词:化学蚀变指数沉积物粒度第四纪气候演变洞庭盆地
杭州湾南岸平原海蚀地貌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杭州湾南岸是我国近代海岸线变化最大的海岸带之一。前人曾利用史料、遥感、土地利用等手段对这一带岸线的变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最近,笔者等在慈溪市滨海平原中距海岸线2~3 km的二座孤山—伏龙山和海王山发现了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等海蚀地貌,从而提供了对历史海岸线位置有明确指示意义的地质地貌证据。分析认为此乃20世纪60年代的海岸线位置所在。此发现不仅对杭州湾地区的岸线变化、人类活动对滩涂改造等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这也是杭州湾地区难得的历史海岸线地质遗迹,对开展科普宣传、研学旅行、地学旅游等具有重要意义。
李长安王伟侯红星祝晓松孙永辉
关键词:海蚀地貌海岸线
青藏高原周围河流基岩和碎屑矿物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大型河流是陆源碎屑物质搬运入海、入盆的主要方式,对全球地球化学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是东亚和南亚大型河流的主要发源地,来源于这些河流的碎屑沉积物,不仅提供了源区重要的地质演化信息,同时还记录了河流本身的演化发育情况。碎屑矿物(锆石、磷灰石等)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可对河流物源区进行限定,建立其源-汇沉积体系;还可以结合区域构造变形分析,获得河流潜在的物源区和高原地貌格局的形成年代,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文中在近几年青藏高原周围的大型河流碎屑矿物和河谷基岩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这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提出在进行河流碎屑矿物低温热年代学分析时,应在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关键地点进行系统采样,同时加强主要支流的样品分析,才能给出更为详尽的区域热历史演化结果。在河谷基岩低温热年代学分析时,针对同一河流不同河段采用同一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和不同河段同一研究位置采用多矿物(磷灰石、锆石等)低温热年代学分析方法,给出的河流下切时间序列更完整。并建议在青藏高原地区,将河谷基岩和河流碎屑矿物低温热年代学结果相结合,同时运用研究区内构造分析以及其他沉积学等研究结果,可提供研究区内详细的构造和河流自身演化过程。
林旭林旭刘静彭保发李长安
关键词:青藏高原低温热年代学
第四纪华容隆起构造活动、成因及动力机制被引量:18
2010年
第四纪华容隆起位于江汉—洞庭盆地中部。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华容隆起及周缘地貌、第四纪断裂和沉积进行调查,恢复华容隆起构造升降特征与过程,进而探讨华容隆起的成因及其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华容隆起与周缘凹陷一道沉降,同时前者受周边正断裂控制相对后者有抬升,中更新世晚期一道抬升,晚更新世—全新世构造稳定或弱沉降。第四纪期间华容隆起总体表现为明显的构造沉降。以上表明第四纪华容隆起主要由前第四纪盆—山地貌分异造成,其次与第四纪期间相对周缘凹陷抬升有关。上述地质特征以及区域第四纪地质资料,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江汉—洞庭盆地为断陷盆地,中更新世晚期—全新世转变为坳陷盆地。就华容隆起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1)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江汉—洞庭盆地断陷沉降与地幔上隆背景下的深部物质迁出有关。2)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可能与深部物质蠕移运动的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3)江汉—洞庭盆地的整体性沉降导致盆地中部的华容隆起以沉降为主;华容隆起特殊的地壳物质结构可能导致深部物质更难向外迁移,使其相对周缘凹陷有抬升。
柏道远李长安王先辉周柯军马铁球彭云益李纲陈渡平
关键词:第四纪动力机制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